换了银钱后,张秀芳又城里的药房打听了一些药材的价格,那学徒见她只问不买,有些不耐烦道:“你要是家里采了药材来卖,只管拿来就是,问东问西的,耽搁咱们这儿做生意。”
张秀芳听了这话,就明了,这学徒是将自己当做采药来卖的农妇了。嘴上道了歉,又行礼赔了不是,对学徒道:“我是替主家来打听的,主家那边听大夫说以药入食对身体好,说是什么药膳,就让我来打听打听各药房的药品,看看哪些药材价格适宜,再请相熟的大夫开方子,免得药性相冲。”
那学徒听她这么说,觉得能做成一笔生意,就多了些耐心,给她指明了一些药材的价格,在张秀芳离开的时候道:“真要做什么药膳,也不必找其他的大夫,我们要点坐馆的大夫就擅开方子。”
“多谢小哥,等我得了方子,定来你这边开药。”张秀芳应承道。
说罢,张秀芳离开了药铺,又想起方才药铺学徒说的卖药的,想起集市上应有农人卖田地间常见的药材,就过去看看。
这一逛,日头偏过头顶,看看天时,张秀芳就赶着回府了。
柳叶这边得了张秀芳的吩咐,提着饭食去了药房。
郑老倌一直在等,瞧见一个八九岁的女童提着食盒走了过来,就问她名姓。
柳叶自报名姓,又行礼问安。
郑老倌打开食盒瞧见食盒内那满当当的饭食,至少比平日里的饭食多了一半,心里高兴,这么多的饭食他一个人吃不完,剩下的可以留着带回家。
郑老倌端着饭碗,询问柳叶可识字,柳叶回道:“跟着我阿爹学过,就是不大会写。”
“认识就行,你站在药柜那边,我说一味药,你就打开药斗将药拿出来,我再告诉你药名、药性、药味以及粗略的分辨之法,你用心记着就是,要是会写几个字,就自己研墨记在纸上。”郑老倌喝了一口热汤,就开始教柳叶认药。
柳叶就去到最左边,站在那药柜之下,瞧见每一格抽屉上面不止一味药名,郑老倌瞧了她一眼,她人小,站着还不到药柜的腰线,就道:“你提个兀子站上去,药柜下面放的是龙骨、牡蛎、藕节碳、茅根碳等沉重脏污等药,我还没听过用这些入药的,你站高些,才好够着药斗。”
柳叶看看通顶的大药柜,估量了一下,自己确实够不到,立即去找兀子。
郑老倌就从左到右开始教:“麻黄又叫草麻黄、木贼麻黄,长得跟木贼管很像,你认识木贼吗?”见柳叶点点头,他就继续道:“味辛、微苦、性温,是一味发汗解表的良药,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就是风寒肺上有气,不停的咳嗽,就可以用这药煮水治疗。”怕柳叶听不懂行医的专业术语,郑老倌还特别贴心的用大白话来解释。
柳叶察觉到他的这些体贴,心中感激。柳叶拉开药斗,里面有好几个格子,她认识木贼,于是很快就拿出了“木贼麻黄”,耳朵听着记着,前几种还好,后面就有些吃劲儿了,就拿柜台上的纸笔边听边记,但不惯写毛笔,就想起先前看麻黄的时候,那尖头像笔头,就薅了一根写。
郑老倌不管她,边吃边念叨,一口气念了三十味药,他故意念这么多,就是为了给柳叶一个下马威,让柳叶知道自己的厉害,这样的方式是年长者带徒弟时的惯用手段,让学生不要心高气傲,郑老倌这样做也是想让柳叶知晓学医只靠聪明才智是不行的,还要用心。
三十味药,柳叶记住了十七八种,但也只记了个大概,药性这些只记住了七八种。
郑老倌心下满意,但面上不显,敲打道:“你爹还说你聪明,我看你是半个榆木脑袋,我讲了一遍你才记下这些?我再讲一遍,要认真记下,明日你再来,我会考校你还记得多少。”
“老先生放心,定不敢忘。”柳叶忙应下,又听了一遍,这次又记下几种,最后郑老倌考校的时候,她偶有不记得名儿的药材,看一眼笔记也就认得了。
郑老倌见此,就从药柜里抓出几味药,错放开,叫她来认。
柳叶一一辨认,未曾出错。
郑老倌有些惊讶,这丫头确实聪明,比他收的那两个徒弟好,也比自己那有些小聪明的女儿强些。
郑老倌道:“常见药材四五百种,做药膳这些能入药的不过是草木、花果之类的,再有就是一些类似于龟甲之类的鳞甲之物,约两三百种,你今日记下这三十种,我明日后日考校后你没忘,那我就每日教你三十种,十天下来就是三百种,寻常入膳的几百种药也就认全了。”
柳叶应声,郑老倌就拿起一本药性书递给柳叶:“我念一句,你跟着背,这是基本的药性药理,哪些相冲哪些相合你都要牢牢记下,这些可不能舒服,药性错了,是要吃死人的。”
“不敢疏忽。”柳叶也紧紧心神,知道药性药理的重要性。
“麻黄,宣肺流汗水……桂阳温通助阳化气……”郑老倌说是念,实则是唱,曲调顿挫,倒也和韵。
柳叶跟着唱,结果她五音不全,将郑老倌都带跑调了。
郑老倌:……
郑老倌几次张嘴,想了想,低声又唱了两遍,才找回韵律。
柳叶张口,他道:“小声一些,别将我带偏了。”
柳叶讪笑。
学了一中午,柳叶将记的笔记收好放进怀里,头晕脑胀的回了厨房,下午带着负重练雕刻的时候恹恹的,米光宗还以为她生病了,关切了几句。
柳叶晃晃脑袋:“没事儿,就是中午没睡、睡醒,犯困。”她哪里是没睡醒,是根本没睡。
好几次刻刀差点落她指头上,柳叶发胀的脑子也醒过神来,她还是怕痛的。
吃了晚膳,下了差才跟张秀芳讲起中午学药理一事,张秀芳听闻一天要学三十种药,怕她记不下:“如果你明日记不住,就跟郑老倌告个饶,慢点学。”
喜欢家生子的发家之路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家生子的发家之路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