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芳的提议,柳叶心动了片刻,随后摇头回道:“不了,这郑老倌教我是为着阿爹的那顿酒,一顿酒的情分不算深,十天能教我些有用的,也算是还上那顿酒的人情了。我回去的时候再看看方娘子给的药性书,将上面的药性全背下来,明日听着药名能对上药材,也算是学到真东西了。”
她这话说得在理,张秀芳点头同意,随后又道:“那你回去再看看那书上面的做菜法子,先拿一些要紧的汤食练练手。”
柳叶点头应是。
母女二人回了家,就见屋檐下多了几个旧陶罐、瓦罐还有一个补过的砂锅,就问在屋檐下做事的兰草:“这些罐子、砂锅哪里来的?”
兰草回道:“听葛大娘说是阿爹弄回来的,说是库房那边清理库存,瞧这些东西裂了破了就扔了,阿爹求了管事拿了回来,拿去外边让匠人补了,晾两三日就能用。”
张秀芳上前瞧了,发现一个砂锅只有一道裂口,这种砂锅哪能被库房清理,估计是闻狗儿走了关系才弄出来的。
“幺儿,你去看书,将那些药性记下来,晚上咱们坐下来商量一下,弄那几道汤菜粥水练手。”张秀芳拍拍柳叶的脑袋,柳叶应声进了屋,那些书自然不能拿到外面看,太引人瞩目了,隔壁还有两家人呢。
柳叶进了屋将豆油灯找出来,多放了一根灯芯,灯芯粗就耗油,但柳叶更怕眼睛近视,这个年头可没有眼镜店,更没有什么飞秒超秒的,近视了就好不了。
想到近视,柳叶就对药膳做啥有了些主意,现在的读书人日日苦读,用眼过度,眼睛干涩发胀,做些明目的汤药粥食,想来能入那些主子的眼。
想到这些,柳叶就心痒痒的想要去翻翻那药膳册子,但看到手里的药性书册,又压下了那份燥意,老老实实地背起药性来。
柳叶像是前世晚自习晚读一般,一边记一边背,她先将郑老倌教她的三十个药材的药性药理记下,背了三四遍自觉自觉背下了,又一遍遍抽背自觉,自觉无误后又找阿姐兰草抽背。
兰草问:“怎么抽?”
柳叶回道:“你先抽药名,我背药性,再读药性,我背药名,有药性相近但我没记熟的你就多抽背我几遍。”
“好。”兰草应声,就按照柳叶标记出来的书页开始抽背:“金银花,药性药理。”
“性寒用于清热,有解毒的功效,能治痈疽止痢疾。”
“金银花形状。”
“花开时为白,逐渐变黄,新开为白色开三日为黄,白黄双色,故称金银花,又叫鸳鸯藤,有些地方又叫忍冬、山银花。”
兰草点头,又一一抽背。
一直到闻狗儿父子回来,才抽背完。
张秀芳早就等着闻狗儿了,就拉着一家人坐在桌子旁,商量第一道药膳该做什么。
柳叶第一个发言,将自己先前的想法说了出来。
“方才我在油灯下读书,看了没多久就感觉眼睛胀痛干涩,府里的哥儿、姐儿们日日苦读,即使点的是烛火,眼睛也是难受的,不如先做明目之效的药膳。”柳叶拿己身做例,提出做明目的药膳。
闻狗儿点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先翻册子看看,有哪些明目的。”
说着,一家人就翻看起册子来,张秀芳不大识字就凑个热闹。
竹枝指着一夜道:“这一页有清肝明目的汤水,葱白鸡蛋猪肝汤、菠菜猪肝汤、枸杞叶猪肝汤。”
闻狗儿拿过来看了,心里满意,猪肝价廉,葱白鸡蛋易得,这汤水方便练手。菠菜这个时候不好找,这东西是胡人传进来的,外边卖一把就要十文钱,枸杞叶倒是便宜,就是这个季节还没发出嫩叶不得吃。
这边柳叶也翻到了一页,对众人道:“这边还有猪肝绿豆粥、鸡肝粥这些,都有明目之效。后边还有两页汤、粥之类有明目之效的。”说着就将手里的册子凑到闻狗儿的手边,两人一翻书封,瞧见一个“叁”“肆”,原来正是上下册。
一家人商议着,最后由张秀芳定下:“就做两道,一道猪肝绿豆粥,一道鱼丝蛋蓉羹,那刘寻擅长炖汤,咱们就避开汤,做粥、做羹,想来主子们也喝腻了汤,想吃些其他的药膳。”
闻狗儿点头:“明早我早点起身,跟兰草去集市买猪肝、绿豆、鸡蛋等物,至于鱼,要哪种?”
“这上面写青鱼。”柳叶翻书页细细读了后回道。
“青鱼,这两天怕是不好买。”闻狗儿道。
张秀芳回道:“螺丝青去早点还是好买的,钓鱼的钓不上来,去找那些打鱼的。”
说着张秀芳就给闻狗儿拿钱,闻狗儿问:“是今天当衣裳的?”
张秀芳点头:“是,我去当衣前还去找葛大娘借了些钱,她将自己手腕上的银镯子给了我,叫我别跟她儿子媳妇说。”
“这是葛大娘的情分,我们得记着。”闻狗儿说完,又对上差晚下差早的兰草道:“往后兰草你回来得早,就帮衬着葛大娘烧个水扫个屋什么的。”
“好。”兰草应声。
一家人商量完,就洗了脸脚睡觉。
柳叶一觉到天明,梳了头洗了脸就跟张秀芳去上差。
张秀芳叮嘱道:“这两日我叫你去药房那边送膳食,别人问你,你就说药房的小厮扭着脚要休养小半月,这半个月你去给药房送饭,顺带帮着打扫药房。”
柳叶点头,昨天她一中午没回来,下午上差的时候就有几个人问自己中午去哪了,那时候她不好回,就打哈哈说是找兰草了。
母女二人商量好应对之法,但这事儿,三四日后还是被人告到了方娘子那儿。
方娘子私下里找张秀芳问了,得知柳叶是去跟药房的郑老倌学习药理,就点点头算是默认了柳叶的行为,然后告诉张秀芳是谁来告的状。
张秀芳惊讶:“我还以为是李娘子来告的状。”
张秀芳听方娘子说有人来告状,第一反应就是跟自己不合的李大花,或者是李大花的女儿大周,没想到来告状的却是刘寻的弟子乌头。
喜欢家生子的发家之路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家生子的发家之路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