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天色灰蒙蒙的,县城长途汽车站外比平日热闹了许多。孙书记和李家河、孙玉斌一大早就开着那台崭新的“东方红”拖拉机,“突突突”地赶到车站门口等着。
拖拉机的出现本身就吸引了不少目光,但当孙书记看到从破旧班车上鱼贯而下的、背着打着补丁的行囊、脸上带着迷茫与疲惫的二十个年轻身影时,他的心才真正提了起来,随即又被巨大的喜悦填满。
“是张家湾生产队的孙书记吗?”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较为沉稳的男青年走上前来,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介绍信。
“是我是我!欢迎同志们!”孙书记连忙接过信,快速扫了一眼名单。
十二个男的,八个女的,名单上果然有几个标注着“木材加工”、“土木工程”甚至“师范”字样的,正是张九烨点名急需的人才!他心里乐开了花,有这些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明年张家湾的砖瓦厂、学校、还有更精细的副业,可就真有盼头了!
然而,这些从大城市来的知青们,心情却与孙书记截然不同。
看着孙书记身后那庞大的、沾满泥浆的拖拉机和眼前这位皮肤黝黑、穿着土布棉袄的农村干部, 再环顾四周低矮破旧的县城房屋和远处望不到头的荒凉山峦, 一种巨大的落差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像冰冷的泉水般浸透了他们每个人的心。
几个女知青的眼圈已经开始泛红, 强忍着才没让眼泪掉下来。 他们想象中的“广阔天地”, 似乎远比宣传画上的要残酷和真实。
“同志们,路上辛苦了!把行李放拖斗里,咱们上车,回村!”孙书记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热情而可靠。
知青们默默地、笨拙地将大大小小的行李包裹搬上拖拉机巨大的金属拖斗。
然后,男青年们帮着女青年,大家互相搀扶着,爬进了空荡荡、冷冰冰的拖斗。拖拉机再次轰鸣起来,驶离了县城那唯一的柏油路,一头扎进了蜿蜒崎岖的泥土道。
接下来的路途, 成了对这些城里年轻人意志的第一次严峻考验。
道路坑洼不平, 拖拉机像喝醉了酒似的剧烈颠簸摇晃, 卷起的尘土扑面而来, 让人睁不开眼也喘不过气。 两旁是连绵不绝的荒山秃岭, 偶尔掠过一两个比张家湾更显破败的小村落。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 冰冷坚硬的拖斗底板硌得人浑身生疼。 两个半小时的漫长旅程里, 最初的沉默渐渐被压抑的啜泣和痛苦的呻吟取代。 有人晕车吐了, 脸色惨白; 有人被颠得东倒西歪, 紧紧抓住栏板的手指冻得发僵。
当拖拉机终于喘着粗气, 停在一个看起来比其他路过村落要整齐一些、 村口还飘扬着红旗的村坝子上时, 天色已经近黄昏。
知青们几乎是相互搀扶着、 腿脚发软地爬下拖斗。 他们面色土灰, 神情萎顿, 仿佛刚经历了一场磨难。
孙书记领着这群疲惫不堪的年轻人,走向村尾那排新盖的泥胚茅草房。“同志们,这就是咱们知青点,以后就是你们的家。条件简陋,大家克服一下。”
然而,当知青们推开那扇简陋的木门,看到屋内的景象时,所有人都愣住了,低落的情绪瞬间被惊讶所取代。
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地面是夯实的黄土,平整结实。靠墙两边是崭新的上下铺木头床,虽然做工粗糙,但看得出是用心打制的,还带着木头的清香。
每间屋中间都摆着一张原木色的简易八仙桌和几条长凳。更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每个铺位上都已经铺好了厚厚的、虽然粗糙但看起来干净温暖的稻草垫子和统一的粗布被褥!墙角甚至还堆着一些用麻袋装着的粮食!
“这……这是给我们准备的?”一个叫刘援朝的高个子男青年难以置信地摸了摸干爽的被褥。他们来之前,早已听说了各种下乡的艰苦传闻,都做好了自带铺盖、甚至饿肚子的心理准备。眼前这虽然简陋却一应俱全的安置,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听说东北那边都是睡大通铺,几十人一炕……”女知青胡可欣小声对旁边的刘云平说,语气里带着一丝庆幸。
“是啊,这里居然是上下铺,四人一间,还有桌子……”刘云平打量着房间,原本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
一种安心的感觉, 如同暖流般悄然在这些年轻人心头弥漫开来。 虽然环境依然艰苦偏远, 但至少, 这个叫张家湾的地方, 这个看起来朴实的孙书记, 是用心欢迎他们、 为他们做了准备的。 这微不足道的善意, 在此刻却显得无比珍贵, 极大地缓解了他们初来乍到的恐慌和疏离感。
孙书记看着知青们脸上表情的变化,心里也松了口气。他朗声说道:“同志们,今天大家先安顿下来,熟悉熟悉环境。床已经提前给你们铺好了,这里是南方也不算特别冷,晚上稍微睡一会儿就暖和。今天收拾一下,今天休息安顿好,明天,腊月二十五日,我安排拖拉机拉你们去公社供销社,缺啥少啥,毛巾牙膏肥皂啥的,你们自己去买点!”
听到这话,知青们纷纷点头,脸上甚至露出了一点期待的神色。
“谢谢孙书记!” “麻烦您了!” 感激之声此起彼伏。
一个叫吴清风的男青年扶了扶眼镜,问道:“书记,村里……有报纸吗?”
“有!公社送来的《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都在队部,想看随时可以去!”孙书记爽快地回答。
另一个叫张智的,看起来有些内向,小声问:“书记,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干活?”
“不着急!先安顿好,过了年再说!干活的事儿,年后会统一安排,肯定让你们学有所用!”孙书记的话给这些年轻人又吃了一颗定心丸。
安顿好知青,孙书记走出知青点,夜幕已经降临。村子里家家户户亮起了昏黄的灯火,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和孩子们的嬉闹声。
与知青点里那种初来乍到的生疏和安静不同,整个张家湾都弥漫着一股忙碌而充满希望的年节气氛。
拖拉机的到来,知青的安置,一切都预示着来年将是一个更大的丰收年。孙书记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他知道,新的挑战和机遇,已经随着这群城里来的年轻人,一同来到了张家湾。
喜欢重生七零:开局就喜当爹?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重生七零:开局就喜当爹?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