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的列车,喷吐着浓黑的煤烟,在华北平原上隆隆前行。窗外,初春的北方大地依旧一片萧索,裸露的黄土、枯黄的草甸、零星点缀的光秃秃的树木,构成一幅苍凉而广阔的画卷。与江南的温润秀美截然不同,这里的风光带着一种粗粝、硬朗的气质。
楚云飞靠窗而坐,目光沉静地凝视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孙大勇坐在他对面,显得有些兴奋又有些局促,不时好奇地张望着车厢里形形色色的乘客。他们已换下了保定军校的学员制服,穿上了略显粗糙的新军军官常服,楚云飞的领口别着代表见习军官的领章。
离开保定的喧嚣与纷争,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楚云飞的心境反而格外平静。选择北上边防,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北洋嫡系虽好,但派系倾轧,规矩森严,他一个毫无根基的年轻人,想要按照自己的理想改造军队,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边疆之地,天高皇帝远,旧有势力盘根错节但控制力相对薄弱,各种矛盾交织,正是磨练队伍、悄然布局的理想之地。更重要的是,历史的风云即将在这片土地上汇聚,他需要更靠近风暴的中心。
他的目的地,是山西。并非直接去往最偏远的蒙疆前沿,而是先到山西督军阎锡山治下的太原。阎锡山以“保境安民”、“模范省”自居,在各省督军中相对开明,注重实业和教育,对军队建设也较为上心,其麾下的晋军虽算不上顶尖强军,但体系相对独立,正是楚云飞理想的初步落脚点和观察点。他手中有一封保定军校一位与阎部有旧的教官写的引荐信,这是他踏入晋军体系的敲门砖。
列车过了石家庄,便逐渐进入太行山区。山势起伏,隧道接连不断,光线明灭不定。楚云飞摊开随身携带的简易地图,手指沿着铁路线缓缓移动,心中默默勾勒着山西的地理轮廓。表里山河,四塞之地,东依太行,西凭黄河,南据中条,北枕长城,易守难攻,自古便是战略要冲。阎锡山能在此经营一方,确有其地利。
“楚哥,这山西……好像比咱老家那边荒凉不少啊。”孙大勇看着窗外贫瘠的山梁,忍不住说道。
楚云飞收起地图,淡淡道:“地瘠民贫,方能磨砺心志。况且,山西煤铁之利,冠绝华北,阎督军若能善加利用,未尝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看重的,正是山西潜在的工业基础和相对封闭独立的环境,这为未来可能的“根据地”建设提供了想象空间。
几天后,列车终于缓缓驶入太原站。站台上人头攒动,充斥着各种口音的吆喝声。太原城比楚云飞想象的要繁华一些,城墙高大,街道也算整齐,但空气中弥漫着煤炭和牲口混合的气味,显示出这是一座依托资源兴起的城市。
楚云飞没有耽搁,按照地址,雇了一辆骡车,前往晋军督办公署投递引荐信。接待的是一名年轻的参谋,看过信后,态度还算客气,让他们在驿馆等候消息。
等待的日子里,楚云飞没有闲着,他带着孙大勇在太原城里四处走动观察。他去看阎锡山兴办的军人工艺实习厂,看正在修筑的同蒲铁路路基,看新式的学堂,也去茶楼酒肆听市井百姓的议论。他发现,阎锡山确实在山西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市面相对平静,军队的待遇和装备也比一般杂牌军要好,但底层士兵和百姓的生活依然困苦,旧军队的习气也依然浓厚。这是一种在保守框架下的有限改良。
几天后,督办公署传来消息,阎督军同意召见。
喜欢穿越系列之楚云飞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穿越系列之楚云飞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