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长家里的那顿晚饭,吃到了天黑。
一群人围着老木桌,从当年聊到未来,酒杯碰得叮当响。
王校长喝开了,拉着周怀瑾的手,拍了又拍。
最后只说了一句。
“小子,对我们家丫头好点。”
周怀瑾郑重点头。
“您放心。”
回去的路上,夜风清凉。
张勤走在前面,李向阳和吕为民在后面兴奋地讨论着什么。
周怀瑾与她并肩,没说话,只是牵着她的手。
假期的后续几天,过得飞快。
张勤真的带着周怀瑾,在h省市区里逛了一整天。
去了她小时候常去的公园。
还带他吃了巷子口那家开了二十年的小馄饨。
一切都平淡得像白开水,但张勤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填满了。
第五天,周怀瑾深市那边有紧急公务,提前结束假期。
周新耀和兰姐也跟着一起返回京市,再转机。
机场送别,很简单。
没有拥抱,也没有不舍。
周怀瑾只是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
“等我回来。”他说。
“嗯。”张勤点头。
看着那架银色飞机冲上云霄,消失在天际。
张勤心里忽然有点空。
她转过身,对还在挥手的父母说:“爸,妈,咱们也该回去了。”
假期还剩六天。
回到京市御辰府的小楼,张勤彻底躺平。
她把自己扔在沙发里,薯片可乐不离手,电视从早放到晚。
这种日子,只持续了两天。
第三天上午,电话就来了。
是641所的王承德教授。
“小张啊!”
王教授的嗓门吼得电话嗡嗡作响。
“休息得怎么样了?人什么时候回来?你那个硅碳负极的循环稳定性数据,马钟伟他们几个老家伙天天在实验室吵,没你这个主心骨,他们快把房顶掀了!”
张勤把话筒拿远了点。
“王教授,我假期还没结束。”
“哎呀,我知道!”王教授的口气立刻软了下来,“这不是项目催得紧嘛!你不在,我们心里没底啊!”
张勤叹了口气。
她就知道。
“我后天回去。”
“好好好!后天是吧?我让小林去接你!”
王教授高兴地挂了电话。
张勤放下电话,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哀叹一声。
咸鱼梦,又碎了。
两天后,张勤告别父母,在秦月荣和汪淑英的陪同下,重新回到那个被高墙和电网包围的园区。
641研究所。
一回来,她就直接扎进了实验室。
宿舍,食堂,实验室。
生活再次被压缩成一条单调的直线。
电脑屏幕上滚动的数据,烧杯里变化的试剂,显微镜下光怪陆离的世界。
这些东西,重新填满了她的生活。
她喜欢这种感觉。
在这里,她不需要思考复杂的人际关系,不需要应付无法用公式计算的变量。
这里的一切,都有规律。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这天下午,张勤正在分析一组电解液添加剂的实验数据。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
汪淑英走了进来,步履匆匆。
“张顾问。”
她脸上没有了平日的温和,只有一种职业性的严肃。
张勤从屏幕前抬起头。
“怎么了?”
“二号会议室,现在,立刻。”汪淑英言简意赅,“最高级别会议,首长办公室直接下的通知。”
张勤心里咯噔一下。
又是这种会议。
她摘下防蓝光眼镜,站起身。
“知道了。”
二号会议室,就在这栋实验楼的顶层。
张勤跟着汪淑英走进电梯,一路无话。
电梯门打开,门口站着两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面无表情。
看到她们,其中一个男人上前一步,低声说:“汪助理,张顾问,请进。会议已经开始了。”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里面烟雾缭绕。
一张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了十几个人。
有几个熟面孔,首长,郭院士,还有几位其他部门的领导。
更多的是生面孔。
大多穿着深蓝色海军制服,肩上的将星在灯光下闪着光。
每个人面前都放着厚厚的笔记本,但没人动笔。
张勤一进去,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她身上。
郭院士冲她招了招手,指了指自己身边的空位。
张勤走过去,坐下。
“人到齐了,我们继续。”首长开口,打破了沉寂。
他看向张勤,简单解释了一句:“小张同志,今天请你来,是旁听,也是咨询。”
然后,他转向一位肩上扛着三颗星的海军上将。
“老刘,你接着说。”
那位被称作“老刘”的上将,五十多岁,皮肤黝黑,脸上是海风吹出的褶皱。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上个月二十三号,我们一艘补给舰在南沙执行正常巡航,遭到某国两艘驱逐舰的恶意围堵。”
“他们的飞机,从我们军舰上空,来回飞了三次!最低的一次,离我们的雷达天线,不到五十米!”
“这是挑衅!”
“我们发出了警告,他们不听。最后,我们只能规避,提前结束任务。”
会议室里张勤感觉到,身边郭院士的呼吸都变粗了。
屈辱。
“但是!”
刘上将话锋一转,原本阴沉的脸上,忽然迸发出神采。
“一个星期前,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
“他们的两架侦察机,又想故技重施。”
“这一次,”刘上将的嘴角咧开,“我们没惯着他们!”
“从附近机场,我们的两架‘利剑’,紧急升空。”
“对方雷达全程没反应。直到我们的‘利剑’,一左一右,出现在他们驾驶舱窗外不到二十米的地方,那两个飞行员才吓得魂飞魄散,拼了命地拉升逃离。”
“哈哈哈!”刘上将忍不住大笑起来,“我看了报告,那两个小子,回去估计得做半个月的噩梦!”
会议室里,紧绷的气氛松了些,好几位将军都露出了笑意。
首长也笑了笑,但很快又严肃起来。
“但是,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利剑’,是空中的优势。但我们的海,还是太大了。”
“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水面舰队,去保护漫长的海岸线,去维护远洋的利益。”
刘上将的笑意也收敛了,他叹了口气,重新坐下。
“是啊。”
“我们现在的驱逐舰,吨位小,防空弱,续航也短。真正拉到大洋上,跟人家的航母编队硬碰硬,没有胜算。”
“航母……”一个年轻些的将军喃喃自语,“我们连航母的影子都还没见到。”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
所有人都知道,航母,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技术,人才,资金,工业基础……每一项,都是一座大山。
就在这片凝重的寂静中,刘上将忽然转过头。
“张顾问。”
他身体前倾,双手撑住桌面。
“我听郭老他们说了,‘利剑’的总体设计,是你一手操办的。”
“我就是个外行,不懂什么空气动力学,也不懂什么隐身涂料。”
“我就问一句。”
“你……对我们海军的船,有没有什么想法?”
“比如,驱逐舰?”
他顿住,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压得极低。
“……航母?”
两个字落下,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看向张勤。
郭院士刚要张嘴,就被首长一个眼神按了回去。
张勤坐在那,一动不动。
她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
大脑一片空白。
航母?
她只是个码农。
她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
“刘上将,各位领导。”
“我对船舶设计,一窍不通。”
话音刚落,刘上将撑在桌上的手垂了下去,靠回椅背。
周围几位将军也泄了气,低下了头。
“但是……”
张勤的声音再次响起。
张勤的脑海里,闪过军事博物馆里巨大的航母模型,和同学唾沫横飞的脸。
“……滑跃起飞是妥协!电磁弹射才是未来!”
“……常规动力跑不远!必须核动力!”
“……舰岛傻大黑粗!要搞隐身!”
那些零碎的词句,瞬间串联起来。
她抬起头,迎上刘上将的视线。
“我只是个外行,从一些科普读物上看到的,随便说说,你们随便听听。”
刘上将立刻坐直。
“你说!”
“未来的航母,动力好像是一体化的,叫综合电力推进。”
“用核反应堆发电,再用电机驱动,船上电用不完。”
“弹射器也不烧蒸汽了,用电磁的,效率高,不伤飞机。”
“至于驱逐舰,好像都在往大的方向发展。万吨大驱?装更多的导弹,装更大的雷达。雷达也要搞一体化,叫有源相控阵?”
她一口气说完,看着面前的一群人。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刘上将和那几位海军将领,全都僵住了。
他们拿着笔,悬在半空,一个字都写不下来。
这些词,他们都听过。
是方向,是目标,是挂在天边的月亮。
可从这个女孩嘴里说出来,却像一张铺到脚下的地图。
《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