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边疆的重镇范阳,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沉甸甸地压在这片土地上。安禄山的府邸却灯火通明,府内的密室中,气氛凝重而诡秘。安禄山身着一袭黑色锦袍,身材魁梧,满脸横肉,他坐在主位上,眼神中透露出阴鸷与野心。
“最近招募的情况如何?”安禄山低沉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目光扫向站在下方的亲信刘六。刘六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将军,招募死士的进展颇为顺利。我们以重金和荣华富贵为诱饵,从各地招揽了不少亡命之徒。目前,人数已近千人,且每日都有新人来投。”
安禄山满意地点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很好,继续加大招募力度,尤其是那些武艺高强、对朝廷心怀不满之人。这些人,将是我们成就大业的根基。”刘六领命后,又说道:“只是,此事需谨慎行事,毕竟私自招募武装,乃是大忌。若被朝廷察觉,恐有大祸。”
安禄山冷哼一声:“怕什么!如今朝廷内部纷争不断,那些大臣们忙着争权夺利,哪有心思管我。只要我们行事隐秘,定不会被发现。况且,就算被发现,以我现在的势力,他们也不敢轻易动我。”
在安禄山的授意下,招募死士的行动愈发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范阳城内的一些阴暗角落,时常有陌生人聚集,他们或是身强力壮的大汉,或是眼神狡黠的江湖人士。这些人被带到安禄山府邸的隐秘之处,经过一番审查和威逼利诱,便成为了安禄山私人武装的一员。
为了训练这支私人武装,安禄山不惜花费重金,从各地聘请了一批武艺高强的教头。这些教头对死士们进行着残酷的训练,从刀枪剑戟的使用,到各种暗杀、突袭技巧,无所不包。死士们每日在训练场中摸爬滚打,稍有懈怠,便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私人武装逐渐成型,战斗力也日益增强。安禄山看着训练场上整齐划一、杀气腾腾的死士,心中的野心愈发膨胀。他不仅在范阳招募,还将触手伸到了周边的城镇,甚至派人前往中原地区,秘密招揽人才。
在距离范阳数百里的定州,一位名叫张猛的江湖侠客,因不满朝廷的一些政策,正四处漂泊。安禄山的手下得知后,便找到他,向他描绘了一番“大业”的蓝图,并承诺只要他加入,便能获得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张猛在一番思索后,最终被说动,跟随使者来到了范阳,成为了安禄山私人武装的一名小头目。
与此同时,安禄山还暗中扩充自己的正规军。他以抵御外敌为名,向朝廷请求增加兵力和粮草。朝廷中的一些大臣虽对安禄山的势力扩张有所警惕,但在安禄山的巧言令色和李林甫等人为其周旋下,这些请求大多得到了批准。
安禄山的正规军数量不断增加,装备也愈发精良。他表面上对朝廷忠心耿耿,暗地里却在加紧谋划着自己的野心。他与周边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暗中勾结,互通有无,获取了大量的马匹和物资,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李瑁在长安,虽忙于朝堂事务和军事讨论,但也听闻了一些关于安禄山的风声。他深知安禄山野心勃勃,绝非池中之物。一日,他与郭子仪在王府书房密谈。李瑁神色凝重地说道:“郭将军,近日我听闻安禄山在边疆动作频频,不仅大量招募死士,还扩充正规军。他的势力越来越大,恐怕会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郭子仪点头,眼中也透露出担忧:“王爷,我也有所耳闻。安禄山此人,手握重兵,又野心勃勃,如今他暗中扩张,确实不可小觑。只是,目前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难以向陛下奏明此事。”
李瑁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我们必须想办法收集证据。我打算派情报网的人深入范阳,查清安禄山的真实意图和他的势力规模。郭将军,您在军中威望甚高,也请您留意安禄山在军中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告知我。”
郭子仪说道:“王爷放心,我定会留意。只是,安禄山为人谨慎,他的私人武装想必隐藏得极深。我们的情报人员深入范阳,务必小心行事,以免打草惊蛇。”
于是,李瑁秘密召集情报网的负责人王猛,向他下达了任务:“王猛,你挑选一批最精锐、最忠诚的情报人员,潜入范阳,查清安禄山招募死士、扩充势力的详细情况。记住,一定要小心谨慎,确保不被发现。”王猛领命后,立刻着手挑选人员,制定潜入计划。
然而,安禄山也并非毫无防备。他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旦被朝廷知晓,必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他在范阳城内布下了重重眼线,对城内的一举一动都密切关注。
当王猛派出的情报人员刚进入范阳,便被安禄山的眼线察觉。这些眼线不动声色地跟踪着情报人员,等待着他们露出马脚。
其中一名情报人员名叫陈三,他伪装成一名贩卖茶叶的商人,试图与安禄山府中的一名仆人搭上关系,从而获取情报。他在范阳的集市上摆了个摊位,每日观察着安禄山府中的进出人员。
一日,陈三看到那名仆人走出府门,便上前搭讪,以低价的茶叶为诱饵,试图与他拉近关系。仆人起初有些警惕,但在陈三的花言巧语和小恩小惠下,逐渐放松了警惕。
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安禄山的眼线看在眼里。就在陈三以为即将获取重要情报时,一群黑衣人突然出现,将他抓住,带到了安禄山面前。
安禄山坐在大厅中,看着被押上来的陈三,冷笑一声:“哼,你是何人?为何要打探我的消息?说!”陈三面无惧色,咬牙说道:“我只是个普通商人,不懂你在说什么。”安禄山一挥手,手下人立刻对陈三严刑拷打。但陈三宁死不屈,始终没有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目的。
安禄山见从陈三口中问不出什么,恼羞成怒,下令将他处死。陈三的牺牲,让李瑁的情报收集计划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李瑁并未放弃,他知道,安禄山的威胁越来越大,必须尽快查清他的阴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长安的朝堂上,表面上依旧是一片祥和,大臣们每日上朝议事,争论着各种政策和事务。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安禄山的势力如同暗流涌动,不断壮大。李瑁深知,自己与安禄山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足够的证据,揭露安禄山的阴谋,为大唐的江山社稷消除这一隐患。而此时的大唐,正处在风雨飘摇的前夕,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李瑁重新调整了情报收集计划,他让王猛改变策略,不再直接派人潜入安禄山府中,而是从周边入手,收集关于安禄山势力扩张的间接证据。王猛挑选了一批擅长跟踪和调查的情报人员,让他们在范阳周边的城镇和村庄,调查安禄山招募死士的来源、粮草和武器的运输渠道等信息。
这些情报人员分散在范阳周边各地,他们伪装成各种身份,有的是行脚商人,有的是游坊郎中,还有的是普通农民。他们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每一个线索,不敢有丝毫大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情报人员逐渐有了一些发现。他们发现,安禄山的粮草和武器运输,经常通过一条秘密的山间小道。这条小道隐藏在深山之中,平时鲜有人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队神秘的车队通过这条小道,将粮草和武器运往范阳城内的一个隐秘仓库。
情报人员顺着这条线索继续追查,发现这个隐秘仓库与安禄山府中的一个管家有密切联系。这个管家负责管理安禄山的私人武装的后勤事务,所有的物资调配都由他一手安排。
李瑁得知这些消息后,心中一喜。虽然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安禄山私自招募死士,但这些关于粮草和武器秘密运输的线索,已经足以说明安禄山在暗中进行着一些不可告人的勾当。
他立刻将这些情报整理成奏章,打算找机会呈递给唐玄宗。然而,李林甫在朝堂上一直密切关注着李瑁的动向。他得知李瑁在调查安禄山的事情后,决定从中作梗,阻止李瑁向唐玄宗奏明此事。
在李瑁准备上朝奏事的那天,李林甫提前在朝堂上向唐玄宗奏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故意拖延时间。等到李瑁准备出列奏事时,唐玄宗已经有些疲惫,宣布退朝。
李瑁心中气愤不已,但也无可奈何。他知道,李林甫与安禄山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勾结,自己想要揭露安禄山的阴谋,还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退缩,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够揭开安禄山的真面目,让大唐摆脱这一潜在的危机。
而安禄山,在得知有人在调查他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加快了扩张的步伐。他认为,只要自己的势力足够强大,朝廷就不敢轻易对他动手。他继续招募死士,加强训练,同时与周边的势力加紧勾结,妄图在适当的时候,发动一场足以改变大唐命运的叛乱。大唐的局势,变得愈发紧张起来,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