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不服输却又暂时无处着力的憋闷气氛。
孙总工叉着腰在屋里来回踱步,像一头焦躁的困兽。
刘教授对着那份刺眼的参数简报,眉头拧成了疙瘩,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光生气没用!”
孙总工猛地站定,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沙哑,“咱们得干点实际的!走,再去车间!把那铁疙瘩从头到尾,一根螺丝一根螺丝地给我再过一遍!我老孙就不信,咱们这么多脑袋,就想不出一点新招!”
刘教授深吸一口气,摘下眼镜用力擦了擦:“老孙说得对,闭门造车不行,还得结合实际。哪怕只能提升一点,也是一点进步。”
他重新戴上眼镜,眼神恢复了技术人员的执拗和专注。
苏晚心中一动,意识迅速沉入系统空间。
她找到了一份需要100能量点兑换的【东方红系列跨越式发展初步构想】蓝图,没有丝毫犹豫,她立刻选择了兑换。
【消耗能量点100点。兑换成功】
海量的知识和优化方案如涓涓细流融入她的意识,她睁开眼,目光扫过那台熟悉的拖拉机,感觉仿佛能透视其内在的脉络和潜能。
“好,孙总,刘教授,我跟您们一起去看看。”苏晚拿起她的笔记本和铅笔,语气平静地附和。
一行人再次来到车间,围着那台已经做过初步改良的东方红-75。
这次大家看得更加仔细,几乎是在用放大镜寻找任何可能改进的蛛丝马迹。
孙总工亲自爬上驾驶室,这里摸摸那里按按,忽然大声说:“你们发现没有,这发动机的劲儿是够,但传到轮子上,总觉得损耗不小!尤其是低速重负荷的时候,有点使不上劲的感觉,这传动系统的效率是不是还能抠一抠?”
一位老师傅点头附和:“孙总眼毒,是有这么点意思!像是力气在里头打了几个转,损耗了些才出来!”
刘教授蹲下身,指着变速箱和后桥的连接部位:“不仅仅是传动损耗的问题。你们看齿轮的齿形和热处理工艺还有提升空间,如果能减少内部的摩擦和冲击,效率自然能上去,寿命也能延长。”
“对对对!”另一位工程师恍然大悟,“刘教授说到点子上了!咱们是不是可以尝试调整一下齿轮的渐开线参数,或者看看能不能搞到更好的渗碳钢?”
苏晚在一旁听着,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这些老专家和老师傅们,或许没有接触过最前沿的理论,但他们常年累月与这些机器打交道,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
她一边听着大家的讨论,一边若有所思地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她先是记录下孙总工关于传动效率的感观和刘教授关于齿轮啮合的判断。
然后,她仿佛沉浸到了自己的世界里,铅笔在纸上无意识地滑动,勾勒出一些看似凌乱却隐含规律的线条和符号。
她的异常投入引起了赵伟民的注意。
他凑过来好奇地看着苏晚那“鬼画符”般的笔记本:“小苏同志,你这是又有什么新发现了?”
苏晚像是被惊醒,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本子:“没有没有,我就是听着孙总和刘教授的话有点启发,随便瞎画了几下,可能都不对。”
她越是这样说,孙总工和刘教授反而越好奇。
孙总工是个急性子,直接伸手:“啥启发,快给我看看!现在是一点灵感都不能放过!”
苏晚“犹豫”了一下,才把笔记本递过去。
孙总工和刘教授脑袋凑到一起,看向那潦草的页面。
起初看起来确实有些杂乱,但仔细分辨,能看到一些关于传动路径的简化分析和几个标注了问号的疑似效率损失点,甚至还有一个关于以减少啮合冲击的模糊草图雏形。
这正是针对刘教授刚才提出的“啮合不干脆”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之一!
虽然画得简单,但方向却隐隐指向了一个他们之前未曾深入思考过的领域!
“这,这是!”刘教授的眼睛猛地亮了,手指颤抖地指着那个齿轮修形的草图,“小苏同志,你这个瞎画这个齿顶齿根略微修正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到的!这估计能有效改善啮合状况啊!”
孙总工也瞪大了眼睛,看着苏晚那关于传动路径优化的零星笔记,虽然不成系统,但几个关键点却与他刚才的感觉不谋而合,甚至给出了更具体的思考方向:“还有这里,这几个点,对!可能就是这些地方吃了咱们的马力!”
苏晚脸上适时的露出些许意外:“啊,真的吗?我就是听您说传动效率有损耗,刘教授又说齿轮啮合有问题,就胡乱联想了一下。”
孙总工兴奋地一拍大腿,“你有这个方向就好,老刘你看,这小苏同志简直就是个福星,咱们一说感觉,她就能给你冒出点火花来!”
刘教授也激动不已,看苏晚的眼神充满了赞赏和惊奇:“天才的直觉,这绝对是天才的直觉,虽然只是雏形但价值连城!老孙,快!拿正规图纸来!我们赶紧把小苏同志这些灵感火花细化出来,论证可行性!”
很快绘图纸铺开,丁字尺、计算尺摆上。
这一次,不再是苏晚一个人画,而是变成了集体攻关。
车间的气氛空前热烈,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攻关东方红时的激情岁月。
喜欢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