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舟关于老槐树价值评估的指令,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在云川区相关系统内激起了层层涟漪。由林溪担任联络人的“根脉印记”专项工作小组迅速组建起来,成员包括区文旅局的文化遗产专家、园林局的古树保护工程师、街道办负责宣传和社区工作的干部,以及两位被推选出来的南巷居民代表(其中就有那位在协调会上发言的退休老教师陈伯)。
第一次小组碰头会,气氛有些微妙。专家们带着审视的目光打量林溪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牵头人;街道干部则抱着“配合工作”但“别惹麻烦”的态度;陈伯等居民代表则充满期待,又带着一丝忐忑。
林溪感受到了压力,但沈砚舟那句“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给了她底气。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详细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评估流程:现场勘察、历史资料搜集、居民口述史访谈、专家综合评定。她特别强调了居民访谈的重要性,要求街道和社区干部全力配合,确保访谈对象覆盖不同年龄、职业的原住民。
“各位老师、各位同事,” 林溪态度谦逊而坚定,“沈书记指示我们,评估的核心是‘历史文化价值’和‘集体记忆情感价值’。这棵树对规划决策的意义,就在我们这份评估报告的客观性和代表性上。恳请大家通力协作,把工作做实、做细。”
她务实的态度和清晰的思路,稍微打消了一些专家的疑虑。会议初步确定了现场勘察的日期——三天后。
消息不胫而走。南巷片区的居民们都知道,上面要来人专门评估巷口那棵老槐树的价值了。这棵沉默伫立了半个多世纪的古树,瞬间成了街谈巷议的焦点,也寄托了许多人“留下念想”的希望。
勘察当天,天气晴好。专项小组一行人来到南巷口。老槐树枝繁叶茂,巨大的树冠洒下大片阴凉,树下聚集了不少自发前来看热闹的居民。陈伯显得格外激动,拉着专家们讲述他父亲种树的故事,讲述几十年来树下发生的悲欢离合。
林溪忙前忙后,协调专家测量树径、检查健康状况、拍摄记录;引导街道干部组织居民有序接受访谈;她自己则拿着录音笔和笔记本,穿梭在人群中,记录下那些鲜活的口述历史片段。她专注、干练的身影,落入了不少围观者的眼中,也落入了特意“路过”的张宏眼中。张宏远远地看着,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有些阴沉。
勘察和访谈进行得很顺利。专家们对古树的健康状况表示肯定,对居民们讲述的故事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陈伯甚至拿出了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有几十年前老槐树和街坊邻居的合影。现场气氛和谐,充满了人情味。林溪心中稍定,觉得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然而,她万万没想到,一场针对她个人的风暴,正借助现代传播的翅膀,以惊人的速度在云层之上酝酿。
就在勘察结束后的当晚,一个名为“云川观察者”的本地知名生活资讯类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标题极具煽动性的文章:
《惊!旧改项目现“作秀式”评估?美女科员树下摆拍,天价“纪念”方案疑为领导拍马?!》
配图:一张精心挑选角度的照片——林溪正蹲在老槐树下,侧脸对着镜头,神情专注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打在她脸上,画面很美,但拍摄者明显刻意捕捉了她与周围穿着朴素的居民和环境形成的某种“反差感”。另一张配图则是她那份方案中关于“根脉印记”初步预算评估的局部截图(被刻意模糊了资金来源说明,突出了金额数字)。
文章内容:以“知情人士”爆料口吻,质疑这次评估的动机和必要性。暗示这是为了某个年轻女干部(林溪)“量身打造”的“作秀”项目,目的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露脸”。文章将“根脉印记”计划描述为“劳民伤财”、“华而不实”,将初步预算评估中的数字(被刻意放大了)渲染为“天价”,并影射林溪与某位“空降领导”(虽未点名,但指向性明显)关系暧昧,是利用项目“拍马屁”、“博上位”。文章最后煽动性地呼吁:“旧城改造的钱,每一分都该花在刀刃上!请有关部门彻查这种形式主义、浪费公帑的行为!还南巷居民一个公道!”
这篇文章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阅读量在短短几小时内突破十万+,留言区更是充斥着各种不堪入目的猜测、谩骂和对林溪个人的攻击。
* “长得漂亮就是资本?靠脸吃饭的吧?”
* “呵呵,懂的都懂,跟领导关系不一般呗。”
* “什么破树要花这么多钱纪念?有这钱多给点补偿款不行吗?”
* “支持严查!严惩这种蛀虫!”
舆情汹涌,矛头直指林溪!她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的小科员,被推上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了“以权谋私”、“形式主义”、“靠关系上位”的代名词。
林溪是在深夜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的。电话是协调办主任钱前进打来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和焦灼:“林溪!你立刻看看‘云川观察者’那篇文章!出大事了!你怎么搞的?!沈书记那边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区里领导都惊动了!你立刻给我写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明天一早交给我!不,现在就写!”
电话挂断,林溪还处于懵然状态。她颤抖着手点开那篇文章,看着那些扭曲事实的描述、恶毒的评论,还有那张被刻意解读的照片……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瞬间窜遍全身,让她如坠冰窟!巨大的委屈、愤怒和恐惧瞬间将她淹没。她从未经历过如此猛烈的、带着人身攻击的舆论风暴!她辛辛苦苦、顶着压力做的工作,竟然被如此污名化!
她试图给沈砚舟发信息解释,手指颤抖着打了几行字,又全部删掉。这个时候,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她该怎么办?她该向谁求助?沈砚舟会相信她吗?还是会迫于舆论压力,像丢开一个烫手山芋一样放弃她,甚至处理她?
孤立无援的绝望感,像冰冷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着她。她蜷缩在出租屋冰冷的床上,抱着膝盖,眼泪无声地汹涌而出,打湿了枕巾。窗外,夜色如墨,仿佛要将她吞噬。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屏幕再次亮起。这一次,是一个没有保存名字、却早已刻在她心里的号码发来的短信,只有简短的三个字:
“来我办公室。现在。”
——沈砚舟
短信发送的时间,是凌晨一点二十七分。
林溪猛地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那行字,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又骤然松开。她胡乱抹掉脸上的泪水,深吸一口气,几乎是跌跌撞撞地爬下床。恐惧依旧存在,但沈砚舟的召唤,像黑暗深渊里投下的一根绳索,让她在绝望中抓住了一丝微弱的、却无比坚定的希望。
她没有时间犹豫,套上外套,抓起手机和钥匙,冲出了家门。深夜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昏黄的路灯拉长她仓惶的身影。她朝着区委大楼的方向,奔跑在无边的夜色里。那里,是风暴的中心,也是此刻唯一可能给她答案和庇护的地方。
骤雨初临,孤立无援的溪水,能否穿透这汹涌的恶意浊流?
喜欢他的指尖江山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他的指尖江山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