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漠北,积雪刚化去大半,克鲁伦河旁的空地上已热闹起来。几十顶帐篷沿河岸铺开,木桩上挂着“大明-三卫互市点”的红色旗帜,赵烈正和巴图、脱欢、帖木儿三位首领围着一张木桌,敲定互市的规章。
“咱们得定个规矩,不许强买强卖,更不许缺斤短两。”赵烈将写好的规章推到三人面前,“大明商人带来的盐、布匹、铁器,三卫的皮毛、肉干、马匹,都按市价交易,我会派士兵在这里巡逻,保证大家安全。”
脱欢拿起规章,指着“铁器交易限额”一条,有些不解:“赵将军,为何铁器不能多卖?我们牧民需要铁锅、铁锹,用来做饭、种地啊。”
“不是不让卖,是怕落到残寇手里,用来打造兵器。”赵烈耐心解释,“每户牧民每年可买一口铁锅、一把铁锹,登记在册,若有剩余的铁器,必须由明军统一保管,这样既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又能防着残寇。”
帖木儿点头赞同:“还是将军考虑周全!我们泰宁卫去年丢了不少铁器,就是被残寇抢去的,这样登记,我们也放心。”
敲定规章的第二天,互市正式开启。第一批大明商队赶着二十多峰骆驼,载着满满当当的货物,缓缓走进互市点。为首的商人姓王,是常年往返于大明和漠北的老商客,见到赵烈,立刻拱手行礼:“赵将军,多亏您护着,我们这一路才安稳,之前总怕遇到劫道的,现在有您的士兵护送,我们也敢多带些货了。”
赵烈笑着点头,让人带王掌柜去安置货物。互市点里,牧民们早已围了过来,看着骆驼背上的布匹和铁锅,眼睛里满是期待。巴图的妻子拿着几张羊皮,走到布匹摊位前,小心翼翼地问:“这布多少钱一尺?我想给孩子做件新衣服。”
摊主笑着回答:“不贵,两张羊皮换五尺布,您要是多换些,还能再送您一尺。”
交易顺利进行,帐篷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可到了傍晚,负责护送后续商队的士兵突然匆匆来报:“将军,王掌柜的弟弟带着第二支驼队,在黑风口遇到劫道的了!对方约莫三十人,拿着弯刀和弓箭,把驼队困在峡谷里了!”
赵烈脸色一沉,立刻召集赵大胆和五十名轻骑,策马往黑风口赶去。黑风口是商队往返的必经之路,峡谷狭窄,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壁,最容易设伏。赵烈赶到时,正见劫道的人围着驼队叫嚣,几名商客吓得缩在骆驼后面,驼队的伙计则拿着木棍,勉强抵抗。
“住手!”赵烈大喝一声,率军冲了过去。劫道的人见是明军,顿时慌了神,为首的汉子却梗着脖子喊道:“我们也是没办法,冬天没饭吃,只能抢点东西活命!”
赵烈勒住马,仔细打量着他们——这些人衣衫褴褛,脸上满是疲惫,不像是惯犯。他心中一动,问道:“你们是哪个部落的?为何不去互市交易,反而劫道?”
为首的汉子低下头,声音沙哑:“我们是察哈尔部的流民,部落散了,没牛羊,没皮毛,去了互市也换不到东西……”
赵烈沉默片刻,对身后的士兵说:“把他们的兵器收了,别伤了人。”他转头对为首的汉子说:“跟我回互市点,我给你们找条活路。你们有力气,正好可以帮商队装卸货物,赚些粮食和布匹,总比劫道强。”
汉子愣了愣,随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多谢将军!我们再也不劫道了!”
带着流民和驼队回到互市点时,天已经黑了。赵烈让人给流民们端来热汤和干粮,又跟王掌柜商量,让流民帮忙装卸货物。王掌柜欣然同意:“有他们帮忙,我们也省事,给些粮食就行,不算麻烦。”
接下来的几天,互市点越来越热闹。流民们帮着商队干活,赚到了粮食和布匹;商队有了人手,装卸货物更快了;牧民们则用皮毛换到了急需的生活用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这天晚上,赵烈正在帐中整理互市的账目,怀中的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成功重启漠北互市,保障民生贸易’任务完成,奖励‘商队护卫指南(简易版)’,包含路线规划、遇险应对方法,可提升商队安全系数。”
赵烈拿起指南,翻了几页,心中十分满意——有了这本指南,商队以后往返漠北,就能更安全了。他抬头望向帐外,互市点的篝火还在燃烧,隐约能听到牧民和商客的笑声。他知道,漠北的和平与繁荣,正从这小小的互市点开始,一点点蔓延开来。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