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赵均一行回到襄阳。
周执礼、王砚、陈武早已率人肃立城外,一身朝服整肃,只待祈国公归队,便启程返回临安复命。
而早在归途之中,赵均已密令小林子暗中彻查使团,务必揪出藏在暗处的金国奸细。
城内军营方向,赵方父子亦带来捷报,按赵均的图纸打造的复合弓已然成型,威力远超寻常弓箭,只是锻造工艺繁复,所需银钱浩大,量产之事尚难落地。
赵均早有打算,缺钱没关系,临安城的大户多的就是银钱,让百姓出钱,那是万万不可,世家大族暂时杀不得,但骗点钱不过分吧!
更令人振奋的是,特种兵招募已足三千之数,
赵均原本以为这个时代,以超前的思想募兵,能有一千人就谢天谢地,却没想到赵葵这小子足足招了三千之众,并且每一个士兵都是赵葵亲自挑选。
正日夜遵照赵均定下的铁律严苛训练,一支只为百姓而战的部队初见雏形。
望着襄阳城的轮廓,赵均心中却掠过一丝阴霾。
他猛地想起,根据史书所载,赵方这位支撑京湖防线的擎天柱,便是在嘉定十四年病逝的。
也正是因为赵方的离世,京湖防线出现缺口,金国趁机南下,而自己在临安朝堂之上失去了最坚实的外援。
后来登基之日,遭史弥远废黜,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站出来为他说半句公道话,最终落得个凄惨收场。
一阵寒风掠过城头,卷起地上的尘土。
赵均握紧了拳头。
史书上赵竑的悲剧,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
但如今,他绝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他要保住赵方,壮大自己的势力,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铁军,不仅要守住大宋的江山,更要扫清朝堂的奸佞,让四方臣服,再复汉唐荣光。
夕阳西下,余晖将襄阳城的轮廓染成了金色。
当晚,赵方在府中设宴。
酒过三巡,赵均屏退左右,只留下赵氏父子三人,神色凝重地看向赵方:“世伯,侄儿今日有句肺腑之言,愿世伯日日谨记!”
赵方放下酒杯,见他神情严肃,便知事关重大,当即点头:“殿下但说无妨,老夫一律尊从。”
“世伯可知,赵询之死,远没表面那般简单,你我如今的处境,也是如履薄冰!”
赵均开门见山,“史弥远权倾朝野,心胸狭隘,而你我屡次直言进谏,反对他的议和之策,世伯甚至拒绝安插亲信到京湖军中,这早已让他对您怀恨在心。”
赵方闻言,脸上露出一丝不屑:“那史弥远勾结外戚,把持朝政,误国误民,老夫便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绝不会与他同流合污!”
“我曾经也是这么想的,可我现在明白了,对付奸人,只有比他们更奸。”
赵均沉声道,“世伯有没有想过,史弥远若想除你我,有的是手段?赵询入主东宫之初也曾与史弥远狼狈为奸,可这些年只是偶有异议,便落得如此下场!”
这番话如同惊雷,赵范猛地站起身:“殿下是说赵询太子的死与史弥远脱不了干系!”
赵方也心神剧震,他此前只听宫中传言赵询身体日渐虚弱,却从未怀疑过其中有诈。
此刻听赵均一说,回想过往种种,那些看似巧合的意外,瞬间串联成了一张针对赵询的阴谋大网。
赵方点了点头,他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目光扫过身旁怒不可遏的赵范,又落回赵均身上,语气平静得近乎反常:“殿下所言,老夫并非没有察觉。只是……”
他顿了顿,放下酒杯时发出一声轻响,“赵询虽为太子,却早已沦为史弥远的傀儡,这些年对朝政毫无建树,反倒屡次附和议和之策,误国误民。他这一去,于国而言未必是坏事,于殿下而言,更是扫清了入主东宫的最大障碍。”
说到这里,赵方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老夫一生,只认能护国安民之人。殿下有勇有谋,心怀天下,远比那懦弱无能的赵询更适合继承大统。只要能助殿下上位,扫清朝堂奸佞,一个赵询的死,又有何妨?”
赵葵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附和道:“父亲说得极是!不管是不是史弥远做的手脚,反倒给了殿下机会,这简直是天助我们!待殿下登基,手握大权,再回头清算这笔旧账也不迟!”
看着父子二人理所当然的神情,赵均心中暗叹一声。
他知道赵方父子的忠诚绝无半分虚假,只是他们身处局中,终究没能看透史弥远的狼子野心。
他往前倾了倾身,语气愈发凝重:“世伯,侄儿明白你们的苦心,可你们却忘了,史弥远绝非为了给我铺路,而是为了他自己能长久把持朝政!”
“他今日能无声无息除掉赵询,明日便能轻易除掉你我!”
“赵询的下场,便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他猛地拍在桌案上,震得杯盏作响:“更何况,赵询之死,看似是我少了一个对手,实则是史弥远在试探朝堂的反应!如今满朝文武皆对他的暴行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主动为他歌功颂德的言官走狗,这意味着,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捏造罪名,将任何一个阻碍他的人推入深渊!世伯,您现在还觉得,这是好事吗?”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得赵方父子瞬间清醒。
赵方脸上的从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忌惮。
他想起自己屡次拒绝史弥远安插亲信,想起对方送来的那些带着威胁的慰问,后背不由得渗出一层冷汗。
赵范也收敛了方才的激动,脸色凝重地说道:“殿下所言极是,是我们太过乐观了。那史弥远心狠手辣,绝不可能真心辅佐殿下,我们若是掉以轻心,迟早会落入他的圈套!”
赵均见二人已然醒悟,稍稍放缓了语气:“世伯,侄儿并非要追究赵询的死因,而是要让你们看清史弥远的势力,在你我未成大势之前,只可韬光养晦,不可与之正面为敌,接下来,我回临安会与他周旋,世伯在荆湖只管练兵,勿再掺和朝中之事,以图自保,只待天时。”
喜欢穿越南宋皇太子,开局邂逅俏黄蓉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穿越南宋皇太子,开局邂逅俏黄蓉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