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府,书房内。
那名负责统计的文吏,整个人都趴在地上,身体因为极度的激动和骇然,筛糠般地抖动着。
他高高举过头顶的竹简,也随之剧烈摇晃。
书房中,刘景端坐主位。
贾诩、沮授分列左右,神情肃穆。
“说!”
刘景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那文吏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声音嘶哑而尖锐地喊了出来。
“启禀大人!”
“土地改革……大获全胜!”
“我常山郡官府,共获得各家豪强献上及原有官田和现有百姓耕田合计……”
“七百万亩!”
“主公!是整整七百万亩耕地啊!”
七百万亩!
这四个字,如同四道天雷,在书房中轰然炸响!
七百万亩是什么概念?
整个冀州,膏腴之地何其多,可一个郡能由官府直接掌控分配七百万亩耕地,简直闻所未闻!
这已经不是惊天手笔了。
这是要逆天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汇集到了主位上那个年轻得过分的身影上。
刘景的脸上,依旧平静。
但他紧紧握住座椅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壮阔。
成功了!
以盐换地,杀鸡儆猴,双管齐下,终于撬动了士族豪强统治数百年的根基!
这七百万亩土地,就是他刘景在这乱世之中,安身立命,争霸天下的最强底牌!
就在众人还沉浸在这巨大的震撼中时,贾诩却缓缓站了起来。
他先是对着刘景深深一揖,而后转向众人,声音清朗,却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
“诸位,土地的数目固然惊人。”
“但我常山郡如今的人口,才是真正的根基所在!”
众人闻言,精神又是一振。
对啊!
地再多,没人种也是白搭。
人口,才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
贾诩从袖中取出一卷新的简牍,徐徐展开,眼中精光爆射。
“黄巾乱前,我常山郡在册人口,共计六十五万三千人。”
“褚燕之乱,百姓流离,兵祸不休,我郡人口锐减近七万。”
众人听到这里,神色都有些黯然。
那是常山郡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贾诩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
“但是!”
“主公破黄巾,收降黄巾降卒近三十三万!”
“如今,刨除战损,加上收拢的流民,我常山郡在册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他伸出一根手指,重重地说道。
“九十一万!”
“轰!”
如果说七百万亩土地是天雷,那九十一万人口,就是一场席卷整个书房的超级地震!
“九……九十一万?”
沮授失声惊呼,脸上的表情彻底凝固了。
他穷尽算计,也只敢估算有八十余万,没想到竟然突破了九十万大关!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常山郡不仅没有在黄巾之乱中衰弱,反而因祸得福,人口不降反增,实力暴涨!
然而,贾诩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所有人的血液都彻底沸腾了。
“诸位,这还不是全部!”
贾诩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魔力,吸引了所有人的心神。
“那三十三万降卒,他们的家眷,还远在冀州其它郡,青州、徐州、兖州各地!”
“待到来年,这三十余万降卒的家眷,将会陆续抵达常山!”
贾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一字一顿地,掷地有声地宣布道:
“届时,我常山郡的总人口,将一举突破一百二十万!”
“一百二十万!”
“我们将超越冀州最富庶的渤海郡,成为冀州,乃至整个大汉北方,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口大郡!”
狂喜!
极致的狂喜,瞬间淹没了每一个人!
一百二十万人口!
冀州第一!
大汉北方第一!
这一个个头衔,就像是一剂剂最猛烈的烈酒,灌进了众人的心里,烧得他们热血沸腾,满脸通红。
“主公!”
沮授最先冷静下来,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拱手说道。
“人口与土地皆已明了,当务之急,是尽快将土地分配下去,安抚民心,恢复生产!”
“我建议,划出一百万亩上等良田,设为官田,由部分降卒和流民耕作,其产出,用以供给军需,充实府库。”
“剩下那六百万亩,则按照人头,全部分给郡内百姓,让他们有恒产,有活路!”
这个方案,听上去合情合理。
既保证了军粮供应,又安抚了百姓,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的时候。
刘景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像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众人火热的心上。
“不对!”
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刘景,脸上带着不解。
这个方案,怎么就不对了?
刘景的目光从贾诩和沮授的脸上扫过,缓缓说道。
“你们的方案,只算了一笔账,却忽略了最致命的一点。”
“你们只算了现在这九十一万人的地,却忘了,我们即将迎来的那数十万降卒家眷!”
刘景的声音陡然变得严厉起来。
“现在就把六百万亩地全部分光了,等到他们的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千里迢迢地赶来,我们拿什么给他们分?”
“人无恒产,则无恒心!”
“我们对那三十三万降卒的承诺,是让他们和家人在常山安居乐业!如果这个承诺无法兑现,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我们骗了他们!”
“届时,这百万人口,非但不是我们的根基,反而会变成动摇我们统治的百万乱民!”
“这滔天的功劳,转眼就会变成滔天的祸事!”
刘景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贾诩和沮授的心头。
“嗡!”
两人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冷汗,刷的一下就从额头上冒了出来,瞬间浸湿了后背的衣衫。
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辉煌,只想着尽快把胜利果实分下去,却完全忽略了那个即将到来的,更庞大的人口群体!
是啊!
地分完了,后面来的人怎么办?
那些降卒,本就是因为活不下去才造反的。
如今他们投降了刘景,把身家性命和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里。
如果他们的家人来了,却分不到一寸土地,依旧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那股失望和愤怒,足以将整个常山郡都给点燃!
好险!
实在是太险了!
若不是主公及时点出,他们险些就酿成了天大的祸端!
想到这里,贾诩和沮授皆是心有余悸,后怕不已。
他们再次看向刘景的眼神,已经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与折服。
这就是主公的远见吗?
在所有人都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只有他,始终保持着绝对的冷静,看到了那光鲜数据背后,潜藏的致命危机。
“噗通!”
贾诩和沮授对视一眼,竟是不约而同地,对着刘景跪了下去。
“主公明鉴万里,洞察秋毫!是诩(授)思虑不周,险些酿成大错!请主公降罪!”
刘景起身,亲自将二人扶起。
“文和,公与,你们也是一心为公,何罪之有?”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绝不容有半点疏忽。”
贾诩站直身体,脸上带着几分惭愧,但更多的是严谨。
他躬身一拜,郑重地说道:“主公教诲的是,诩已经明白了。”
“我等已连夜重新规划,将严格按照人均五亩的标准,进行首批土地分配。”
“之前元氏县是人均四亩,现在提升到人均五亩标准,不够五亩补足!”
“如此,只需分出四百五十余万亩土地,便可满足现有九十一万人的需求。”
“剩下的一百五十多万亩土地,将作为储备,确保所有新迁入的家眷,都能第一时间分到田地,让他们真正在我常山扎下根来!”
“而且这些人口中还有不少非农户者,实际所储备的土地会更加的多。这样肯定够后续百姓的分配!”
刘景听完,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就按这个方案去办。”
“记住,要快,但更要稳!”
“诺!”
众人齐声应道,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了地。
一场足以颠覆常山的潜在危机,就此消弭于无形。
待众人领命,正要退下。
贾诩却忽然停住了脚步,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转身走到了刘景面前。
他压低了声音,神情变得有些微妙。
“主公。”
“我还有一些账目,想要和您……单独核对一下。”
喜欢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