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离开了唐·风华里那条热闹的主街。
宋衿领着刘楚拐进一条狭长的巷道。
光线瞬间暗了下来。
坊市里的喧嚣和烟火气被隔绝在身后。空气变了,不再是油烟和酱菜的味道,而是竹叶的清香,还有泥土的湿润气息。
巷道两旁全是竹子。很密,几乎看不到竹林后面有什么。竹叶在风里发出沙沙的声响。
脚下的青石板变了。比唐街那些大小不一的石板要小得多,也规整得多。每块石板都是差不多的尺寸,铺得很齐整。石板缝隙里长满了墨绿色的青苔,踩上去有点滑。
刘楚放慢了脚步。
巷道不宽,两个人并排走正好。墙壁是白色的夯土墙,墙上刻着几行字。字体很飘逸,看起来像是行书。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再往前走几步,又是一句: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远处传来水流的声音。不是那种哗哗的大水声,是很细的,叮咚叮咚的,像是从什么石头上滴下来的。
还有琴声。
不成曲调,就是几个单音,清越,断断续续的。像是有人在调音,或者只是随意拨了几下琴弦。
巷道里很安静。
刘楚和宋衿都没说话,就这么慢慢往前走。脚步声在青石板上响起来,又被竹林吸收掉,显得特别轻。
走了大概两三分钟,巷道尽头出现了光亮。
那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他们从竹林的阴影里走出来。
眼前豁然开朗。
刘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些高挑的建筑。
这里没有唐街那种高大的坊墙。街道是完全敞开的,两侧是一栋栋两层小楼。楼很高,但很瘦,像是被拉长了似的。飞檐探出来,角度比唐街那些屋檐要翘得更高,线条也更柔和。
二楼都有勾栏。木质的栏杆,雕着简洁的回纹图案。有些勾栏外还挂着竹帘,半卷着,能看到里面摆着的桌椅和花瓶。
街道比唐街窄。
刘楚目测了一下,大概只有唐街的一半宽。地面铺的还是青石板,但石板的颜色更浅,灰白色的,看起来很干净。
店铺的招牌全变了。
不再是那种洗得发白的蓝布幌子。现在是一块块木雕牌匾,黑底金字,挂在门楣上。字体都是行楷或者隶书,笔画流畅。
清风茶舍。
翰墨斋。
闻香榭。
每个名字都透着一股子文绉绉的劲儿。
窗户也不一样了。唐街那些笔直的直棂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格子窗。细木条纵横交错,组成一个个方格或者菱形的图案。窗户开着,能看到里面的陈设——墙上挂着字画,桌上摆着青瓷花瓶。
街边有几个小摊。
摊主是个穿着月白色长衫的中年男人,坐在小凳子上,面前摆着几盆开得正好的兰花。他不吆喝,就安安静静地坐着,偶尔低头给花浇点水。
旁边还有个卖盆栽的。各种小盆景,松树、柏树、梅树,都修剪成了扭曲优美的形状,栽在精致的陶盆里。
路旁的树木也换了品种。
不是那种粗壮高大的槐树和柳树了。现在是一棵棵松柏,树干笔直,枝叶修剪得很有层次感。还有几棵老梅树,树干苍劲,虽然现在不是开花的季节,但光看那扭曲的枝干就很有味道。
街角有个小园林景观。
几块太湖石堆叠在一起,石头上全是孔洞和褶皱,看起来像被水冲刷了千百年。石头旁边有一小汪清泉,水很浅,能看到池底铺着的鹅卵石。几尾红色的锦鲤在水里游,尾巴一甩,水面就泛起涟漪。
刘楚站在街口,看着这一切。
唐街给他的感觉是——有人住,有人吃饭,有人做生意。
而这里给他的感觉是——像是一幅画,或者一首诗。
唐风和宋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宋衿走到刘楚旁边,开始讲解。
唐代实行的是里坊制。坊墙高筑,天黑了就要关闭坊门,每个坊就像一个格子。到了宋代,里坊制被彻底打破。你现在看到的这种开放式街巷,就是宋代的产物。
她指着街道两侧那些店铺。
没有坊墙了,店铺就能直接开在街边。夜市也是从宋代开始真正繁荣起来的。商业更发达,生活也更自由。
刘楚点点头。这个他知道,历史书上学过。
建筑风格也完全不一样。宋衿指着那些纤细高挑的楼,你看这些建筑,是不是比唐街那些显得更?
确实。刘楚说。
唐代的美学是雄浑、壮丽、外放的。大明宫、大雁塔,都是那种气势恢宏的建筑。而宋代的美学转向了清雅、含蓄、内敛。他们不追求,追求的是和。
宋衿又指向那些茶舍和书画店的招牌。
所以这里的店铺类型也不一样。唐街那边是酒肆、饭馆、杂货铺,都是生活必需品。而这里是茶舍、香铺、书画斋,卖的是精神需求。
她停顿了一下。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样叫宋代四雅,是当时文人雅士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你要是在宋代当个文人,不会这四样,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刘楚笑了。这个说法有意思。
宋衿领着刘楚走到一间名为漱石居的民宿门前。
院门是木头的,漆成了深褐色,上面没什么装饰,就是简简单单的两扇门板。门上挂着一块小牌匾,上面用瘦金体写着漱石居三个字。
宋衿推门。
门很轻,几乎没声音,只有门轴转动时轻微的咯吱声。
进门是个小庭院。
院子不大,也就十来平米。地面铺着灰色的方砖,砖缝里长着几根细细的青草。院子中央有一座假山,是用太湖石堆起来的,石头孔洞密布。假山顶上有一小股清泉流下来,水流很细,顺着石头的缝隙蜿蜒而下,最后流进下面一个小水池里。水池边种着几竿竹子,竹叶在风里轻轻晃动。
院子角落还摆着一个青瓷的大水缸。缸里养着几尾金鱼,不是红色的,是黑色和金色相间的那种。
刘楚穿过庭院,走进主厅。
主厅里没有客厅的布置。
这里是个茶室,同时也是个书房。
靠墙的整整一面墙都是书架。书架是深色的木头做的,分成很多层,每层都摆满了线装书。书脊上写着书名,字很小,看不太清楚。有些书脊已经褪色了,看起来很有年代感。
屋子中央是一张宽大的书案。
案子是长方形的,大概有两米长、一米宽。桌面铺着灰色的毛毡,毡布上压着几块镇尺。笔筒里插着七八支毛笔,笔杆有粗有细。砚台是端砚,方方正正的,砚池里还有没干的墨汁。旁边摆着一沓宣纸,纸张泛黄,看起来是那种手工制作的。
书案旁边有个小桌,专门用来点茶的。
小桌上摆着一整套茶具。白瓷的茶碗,黑釉的茶盏,还有一把竹制的茶筅。旁边还放着一个小炭炉,炉子上架着一只铜壶。
宋衿领着刘楚上楼。
木楼梯很窄,踩上去发出吱呀的声音。扶手被磨得很光滑,手感温润。
二楼是卧房。
房间不大,大概十五平米左右。地上铺着榻榻米,榻榻米上摆着一张很矮的木床。床上铺着白色的棉质床单,叠着青灰色的被子。床头挂着一幅小字,写的是清风徐来四个字。
床边放着一个香炉。
香炉是铜制的,三足鼎立,炉盖上镂空雕刻着云纹。炉子里插着一支香,已经烧了一半,烟气袅袅上升。
窗边设了个小角落。
一个矮几,两个蒲团。矮几上摆着一副围棋,黑白棋子已经下了一半,像是有人下到一半就起身离开了。
刘楚走到窗边,推开格子窗。
窗外正好能看到楼下庭院里那几竿竹子的梢头。风吹过来,竹叶沙沙作响,竹影在地上晃动。
再往远处看,是邻家层层叠叠的屋檐。黛色的瓦片,翘起的飞檐角,在天空下勾勒出一道道优美的线条。
他站在窗边,突然有种错觉。
自己不是那个要管理整个青瑶山庄的园主。
而是一个刚睡完午觉的宋代文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下楼去,烧壶水,点一盏茶,然后在书案前翻开一卷书,慢慢读到天黑。
喜欢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