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夫

引弓

首页 >> 大宋武夫 >> 大宋武夫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南宋特种兵大明不怕!有我在三国之黄巾神将回到明朝当藩王暴君的粉嫩娘亲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东晋北府一丘八谍海王牌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我不是野人
大宋武夫 引弓 - 大宋武夫全文阅读 - 大宋武夫txt下载 - 大宋武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十节 练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这些指挥使们把都头们上报后,呼延庚做出简单的干预,将各个指挥下属的都头们对调,让各个提举团练公事所部的人员互相参杂。

在都头和副都头再次确定后,由都头和副都头选择下属的四名押正和四名押副,再由押正和押副选出下属四名伍长。

而呼延庚带着对押正和伍长再做出一轮调整后,由伍长在新征募的新兵里,找出他的四名下属。

这样一都是八十八人,每个都头副都头配属十名亲兵,每个都共计一百人。

五个都为一指挥,指挥使、指挥虞侯下配备五十名旗号金鼓手,包括:旗牌二名,角旗四名,认旗二名,门旗三名,号炮手二名,执五方旗五名,金鼓十名,执号带五名,巡视旗五名,医师一名,医兽一名,护兵十名。

杨可发、鲁智深、关力原、熊大白四人,每人分别统领五个指挥,每五个指挥组成一个团练厢,简称团。

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四个团练厢终于确定起来。王贯清带领机宜文字们抓紧赶制花名册,另有萧让和金大坚两名机宜文字为杨可发等四人赶制印信告身。

萧让和金大坚都曾跟随宋江造反,被招安后,赵佶喜欢两人的才艺,留他们在汴梁做个墨客弄臣,呼延庚发现这两人后,就找朱凤琏要了这两人过来。

萧让问呼延庚:“将主,这就直接刻厢都指挥使的印信吗?”

“使?只有天家的使臣能用。”按照来源来说,什么团练使、节度使,都是天子的代表,而这个提举团练公事,是呼延庚自取的名号。

以前从河东收拢溃兵,呼延庚任命过权厢都指挥使,但那时秩序已乱,无人追究,现在可是朝中黄潜善等政敌时刻盯着。

呼延庚本来想直接叫师长旅长,但想想还是要尊重人们的习惯,不能太突兀了,便道:“还是叫团练行军司马和行军长史吧。”

司马一职,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但宋代节度使成为虚职,行军司马也就不再设置了。

但和都督一样,这个职位并没有废除。

呼延庚拿到镇抚使的实权,设立行军司马,既无具体的法条支持他这么做,但也没有实际的规章不允许他这么做。他新练的一万五千团练兵,都挂名在镇抚司下。

第二天,四个团练司行军司马和长史到沧州城外的空地上进行校阅和训练。

宋军在长期与辽国的战争中,发展出一整套完整的军事科学,而在对敌实践中,以列阵为第一。

因此这一万五千新兵,刚开始的任务,就是学习列阵。而呼延庚又加入了后世队列训练的方法。

训练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队列、号令、列阵、长枪术。

在呼延庚看来,队列训练是最简单的,但真正让新兵们熟悉了向左向右转,基本做到整齐划一,已经到了七月底。

而完成了以指挥为单位的列阵训练,已经是八月中旬了。

八月十二日,新兵们开始长枪术训练。

宋军以长枪为第一冷兵,故而长枪术是在宋军中最普及的。宋军的阵列枪法可以说是在宋代长期的军事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又经过呼、杨、高多位枪术名家的改良,实战性和威力都最适合现在战场的需要。

呼延庚将刺刀术的一些优点融入其中,并且将宋军传统的列阵枪用现代刺刀数进行了简化,更易于教学。

而且,呼延庚来自现代,他把现代的一些常规训练方法引入了军事训练当中,比如——动作分解

长枪训练的第一步“持枪”。

军汉们右手提起长矛,握住矛尾,拇指贴在右胯,左手稳住矛身,左脚前迈,上体微微前倾,中心落在左脚后跟。目光盯着虚拟的敌方。摆出这个姿势后,特别是全团两千七百人余人同时摆出这个姿势后,人人真的感觉自己杀气腾腾,有持矛一击的冲动。

“前进!”。

持矛前进,左脚永远在前,中心永远落在左脚上,保持着随时可以出枪的姿势。

还有后退、逼近,跃退,持矛左右转等种种移动步法。军汉们听着口令,不断练习,最开始,不时有摔倒的,但十几日的练习下来,万名军汉,排开方阵,按着金鼓号令,进退自如,如同一人。整个团,就在这样的训练中,形成团队。

“相信长枪,首先要相信同袍。”在持矛推进中,最重要的,就是坚信战友和自己同步推进,绝不会抛下自己一人。集体的步伐是一种鞭策,形成习惯之后,即使面对大炮,也能做到列队而进。

“出枪时,两臂向敌要害,猛力推枪,同时以右脚掌的蹬力和腰力,使身体向前,同时左脚向前踢出一大步,在左脚着地时同时刺中敌人,右脚可自然向前滑动……”

在滦州城外,史进麾下的镇抚使司团练,也和横海团练使司一样,编成两个团。林冲带领五百老兵,教导着最基本的枪术。林冲本是枪术名家,但现在没有时间去培养河朔大枪,而他看过呼延庚写给他的信,和抄录的二十页“秘笈”,便将呼延庚所要传授的枪法了然于胸。

“距离较远的时候,可以使用垫步,右脚迅速向左脚跟移动,脚掌着地的同时,左脚向前踢出一大步,迅速猛刺。”

看着林冲讲解和示范,人人都相信自己练好了可以一招毙敌。士气的根本,便是建立在自己战无不胜的信心之上。

“……防刺的要点,不是用矛身挡架,而是用矛尖,拨开对方的长枪,这样可以快速反刺。具体的防刺术分为防左刺和防右刺,防下刺。”

“要注意防左侧和右侧的偷袭,防侧刺的要点在于……”

“拼刺时,要注意敌军可能用枪钻挥打你们,防止枪钻的要领是……”

“当敌人从后方袭来,最怕的就是惊慌逃避,转身反刺的要领是:撞击劈砍。以两脚跟为轴,身体右转,同时双手向后拉矛杆,并转头后看,用矛杆撞击敌人的腹部,身体继续右转,左脚向前一步,同时左手拉右手推用枪钻狠狠的打敌人的面部。”

“应用步法一定要灵活,例如,左脚前进也可以是右脚后退……”

“招式的欺骗包括,骗左刺右,骗右刺下,骗下刺上……”

“要充分利用地形,处于上坡时刺杀的优势在于……,在壕沟中刺杀的优势在于……”

“如果在大队中落单,可以组成长矛三角阵。三人长矛组最具威力,三人之间的配合是……”

教头们一面转达和学习呼延庚拟定的教练话术,一方面与自己的实战经验相配合,让河间与平州两府的一共两万多新兵,基本掌握了列阵和简单枪术。

距离“上得了阵,拿得住枪,口里有沫,就是好兵”的标准只剩下“口里有沫”还没达到。这已经到了八月底。

“如果我们不去打仗,

索虏用长矛,

杀死了我们,

然后吃着我们的骨头,

对我们的妻儿说,

你看,这是奴隶,

我们的妻儿,也要生生世世为奴隶。”

呼延庚在河间、平州新招募的新兵中,很大一部分是流民,上面这一段诗,呼延庚稍作修改,交给新兵们传唱。

“金贼劫走了全城的壮丁和女子,还带走了所有的粮食,兄弟躲在城外的沟里,半夜偷跑回城里,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偷饿死的尸体,煮了吃。可兄弟的老婆孩子,再也找不到了。”

这个新兵在高台上讲,台下戚戚同感,遍地流民,受的苦难,大同小异。

“狗日的索虏!”有人低声咒骂,更多的人一起咒骂;声音小而变大,震耳欲聋。

过了一会,下一个人上来讲。士兵们情绪起来,踊跃得紧。头天晚上开完,第二天晚上接着开。每次开到酉时,大伙儿的苦难互相感染,全场千余人放声大哭。这样的动员会,每天晚上,在各个团轮流召开。

“如果我们不去打仗,我们就要变成饿殍,被别人吃掉,我们的妻儿,也要永世为奴。”

“如果我们战死了,为保卫我们的妻儿而死,我们将用为为子孙所铭记,我们的香火,世世代代也不会断绝。”

在呼延庚将新兵进行弓弩、旁牌、巨弩、投石机等专有兵器训练,同时利用每天晚上的时候进行动员。

在刚开始进行队列训练的时候,呼延庚已经从流民中征募工匠,打造偏厢车。到九月底,呼延庚所要的两百辆偏厢车已经造出来了。

唐宋本来就有兵车的编制,但不常用,已经渐渐淡出战场。宗泽在河北的时候,又造了一些战车,在成为尚书左丞后,更下了一道命令,要各地守臣打造决胜战车:

“共需制造决胜战车一千二百辆,每辆用五十五人,一卒使车八人拥车,二人扶轮六人执牌护车。二十人执长枪随牌护车,十八人执神臂弓弩随枪射远,小使臣专干办阅习车事。每十车差大使臣总领为一队。”

求月票、红票、评论、收藏

喜欢大宋武夫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大宋武夫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妖武之门四合院:做老六真香穿越大宋之倒爷为王荣耀大中华嬉笑三国自带空间,修仙大佬只会种田养女妖开青楼?这书生不干人事啊天上掉老婆?不确定,亲一口看看我以武道守人间我的枪附加百种特性瓷盆成精后,我被送到蛮荒搞基建总裁绝宠千亿孕妻云门悟道功法最高9层,我却练到500层医路青云无错字精校版我在异界斩神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乡村少年末世病宠,惨死后接阴疯魔王出狱氪金成仙
经典收藏三国之周氏天子大国重坦马谡别传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项羽战三国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绥阳三国:与曹操拜把子崛起的家族汉末氪命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我在曹营当仓官杨广的逆袭佛系战国妃朕莫属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人在三国,横扫诸天新明史
最近更新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古今名人记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秦朝历险记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我这等人,也能称帝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重生大明1635
大宋武夫 引弓 - 大宋武夫txt下载 - 大宋武夫最新章节 - 大宋武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