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湖畔的新居有着整面的落地窗,正对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与远方的雪山。宁晚推开窗,五月的暖风裹挟着樱花最后的芬芳涌入室内,轻轻拂过窗边并肩摆放的两张书桌。
江野正在调试新安装的高性能计算集群,屏幕上流淌的代码映在他专注的瞳孔里。当宁晚将现磨的咖啡放在他手边时,他自然地伸手调整了杯柄的角度——恰好是她最习惯的位置。
新的协同空间运行效率提升显着。他注视着屏幕上正在并行处理的两个研究进程,语气里带着满意的波动。自从搬进这个共同规划的空间,他们的工作效率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午后的阳光穿过百叶窗,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马纹般的光影。宁晚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整理着即将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校样。这是他们公共舆论模型的最终成果,扉页上并排印着的两个名字,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旅程的始终。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样本的局限性。江野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她回头,发现他不知何时已站在她椅后,修长的手指轻点着文档的某个段落。
他们就这样保持着这个姿势讨论了整整二十分钟,从样本偏差谈到模型泛化,最后竟衍生出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当江野回到自己的座位开始起草新项目的框架时,宁晚忽然意识到:他们之间已经不需要刻意安排协作时间,思想的交融如同呼吸般自然。
傍晚时分,他们沿着湖畔散步。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长,在铺满樱花花瓣的小径上交叠。路过那棵最大的樱花树时,江野忽然停下脚步。
他指向树干上两个不起眼的刻痕。走近细看,竟是两个交叠的无穷大符号,下方刻着一行小字:‖x-y‖→0
宁晚认出这是他们论文里用来定义收敛的数学符号。江野的指尖轻抚过刻痕,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温柔:去年春天独自在这里散步时刻下的。当时正在证明我们模型中那个关键的收敛定理。
她忽然想起去年此时,正是他们各自研究最艰难的阶段。隔着时差的视频通话里,两人都掩不住疲惫,却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原来在那些看似分离的日子里,他们一直在用各自的方式,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夜色渐深,新居的书房里亮起温暖的灯光。宁晚坐在窗边的地毯上整理资料,江野则靠在沙发上审阅论文。安静的空间里只有书页翻动和键盘敲击的声音,像是奏响了一首默契的二重奏。
当教堂的钟声敲响十下,江野突然放下手中的平板。我找到了那个永恒解。
宁晚抬头,看见他眼中闪烁着数学家发现真理时的光芒。
在无限维的相空间里,他走到她身边坐下,两个动力系统的轨迹可以保持永恒的交织,既不丧失各自的特性,又永远共享着相同的演化规律。
窗外,一轮明月升上中天,清辉洒满湖面。在月光的见证下,两个戴着素圈的手紧紧交握,如同完成某个永恒的数学证明。
这一刻,所有的收敛定理都找到了最美的实例,所有的协同进化都抵达了最终的稳态。在这个樱花飘散的春夜里,他们终于证明了:最深切的相爱,就是两个独立灵魂在无限时间维度上的永恒共鸣。
喜欢别在我的世界里降温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别在我的世界里降温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