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一片狼藉,像一场无声的战争刚刚结束。
那些曾经代表着荣耀和成就的奖杯、项目资料、行业报告,如今被林夏毫不留情地分门别类,堆成了几座小山——可保留的,待处理的,以及……必须焚毁的。
在清理一个积灰的角落时,她的指尖触碰到一个被揉成一团的硬纸球。
是她被裁那天,行政小妹清理工位时,随手扔进垃圾桶里的。
她当时鬼使神差地捡了回来,塞进了包里,直到此刻才重见天日。
林夏缓缓展开,A4纸上满是屈辱的褶皱,但“林夏”两个字和那张自信得体的证件照依旧清晰。
是她的简历。
一份记载着十年战功,从普通产品经理一路拼杀到产品总监的辉煌履历。
在赵雅芝和那套冰冷的“优化团队”算法眼中,这份履历的最终价值,就是被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情绪剧烈波动。
当前物品“被丢弃的简历”可转化为高共情传播素材,建议利用。
林夏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酸楚与怒火。
她拿出手机,将这张满是褶皱的简历放在书桌上,拍了一张特写照片。
照片里,光影勾勒出纸张的每一道伤痕,像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她打开职场社交媒体,没有用匿名,而是用自己那个被行业内上万人关注的实名认证账号,发出了这张图片。
配文只有一句,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向了无数中年职场人的脆弱神经:
“35岁,还值不值得一张办公桌?”
发布,确认。
她没有再看,继续低头整理。仿佛只是随手扔出了一颗石子。
可她扔出的,是一枚炸雷。
半小时后,当她处理完最后一箱旧物,拿起手机时,屏幕已经被无数个“99+”的红色角标彻底淹没。
转发破千,点赞过万。
而评论区,已经变成了一面巨大的、属于当代职场人的赛博哭墙。
“何止是不值一张办公桌,我司龄七年,上周五被半夜十一点约谈,五分钟谈崩,当场交电脑走人,连跟同事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N+1?别做梦了。hR拿着我三个月前一次迟到的记录,威胁要写进背景调查,逼我签了‘个人原因主动离职’。”
“姐姐,我懂你!我为了孩子上学要开收入证明,求着人事多宽限一个月,他们说公司没有这个先例。我现在对着报名表,不知道怎么填……”
“我也是总监,被架空三个月了,每天上班就是坐在工位上发呆,等着自己扛不住提离职。这种精神折磨比直接裁掉还狠。”
每一条留言背后,都是一个正在下沉的职业人生。
林夏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她没有煽情,更没有卖惨,而是一条条地冷静回复。
对那个被威胁写进背调的,她回复:“保留好约谈录音。以此为要挟签署的非自愿离职协议,劳动仲裁大概率认定无效。背调若被恶意抹黑,可构成名誉侵权。”
对那个为孩子上学发愁的,她写道:“尝试联系街道办或社保局出具参保证明,部分学校认可。不要在绝望中放弃任何一个合规的求助渠道。”
她的回复专业、理性,充满了过来人的共情和产品总监特有的逻辑剖析能力,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包裹着受害者情绪的脓包,露出血淋淋但清晰的现实。
恐慌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个冷静的指导者。
悄然间,她的账号关注数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涨。
一群被时代浪潮拍在沙滩上的“前浪”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开始自发地向她聚集。
就在这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来电显示是“张薇”。
“林、林总……”电话那头的声音被水汽浸透,带着绝望的颤音,“我……我也被裁了。”
张薇,林夏带过的运营主管,一个勤勤恳恳,甚至有些讨好型人格的下属。
林夏被裁的第二天,张薇就被调离了核心岗位,美其名曰“轮岗学习”,实则是被彻底架空。
她天真地以为只要更努力、更听话,就能保住饭碗。
然而三天后,一封“绩效不达标”的通知邮件,和一份自愿离职协议书,就摆在了她的面前。
“我以为,我以为只要好好巴结领导,不得罪任何人,就能安稳地活下来……”张薇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可我错了,他们根本不在乎你听不听话,他们只想要更便宜、更能熬的年轻人!”
她的哭诉,是无数职场老黄牛最真实的悲鸣。
林夏静静地听着,脑中没有一丝安慰的念头,只有冰冷的逻辑在飞速运转。
当张薇的情绪稍稍平复,她没有说一句“别难过”,而是直接问道:
“你还记得我们去年为了双十一做的那个‘女性用户增长模型’吗?那份包含了所有用户情感痛点分析的原始数据,现在在哪?”
张薇愣住了,抽泣声戛然而止:“在……在备份服务器的b区,那个项目解散后,就没人管了,权限应该还没删。”
“很好。”林夏的声音里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现在,打开你的电脑,我教你怎么把它导出来。”
深夜,在林夏的远程指导下,一份高达数G的数据包,悄无声息地从前东家的服务器深处,转移到了林夏的加密云盘。
这里面,是公司如何利用女性的焦虑、渴望与虚荣心,设计出一个个消费陷阱的全部秘密。
系统提示:获得关键素材“女性用户增长模型”。
此数据具备极强的舆论引爆潜力,揭示了资本对女性消费心理的精准操纵,与当前裁退女性高管的行为形成强烈讽刺对比。
建议分阶段、有策略地释放。
林夏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她要用前东家最锋利的矛,去戳穿它自己最虚伪的盾。
她连夜将部分数据可视化,剪辑成一段短视频。
视频里没有出现任何公司名称,只有冰冷的数据和直白的剖析。
标题被她改了十几次,最终定格在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版本上:
“【前大厂女总监揭秘】:我们是如何一步步,pUA自己的女性同胞的?”
视频发布。
这一次,不再是小范围的职场共鸣,而是一颗精准投下的深水炸弹,在名为“职场女性”的平静湖面下,引爆了积蓄已久的滔天巨浪。
12小时,播放量破百万。
24小时,冲上热搜榜第七。
无数私信如潮水般涌来,有同样被裁的、被降薪的、被逼写悔过书的……甚至有几位还在职的前同事,鼓起勇气,匿名发来了他们手中掌握的录音、黑幕邮件和内部不公的考核评分记录。
火,彻底烧起来了。
林夏当机立断,建起第一个微信群,她想了想,在群名一栏打下五个字:“反击者联盟·种子群”。
入群的第一个人,是张薇。第二个,是给了她后台入口的王磊。
紧接着,是那些发来证据的前同事,和在评论区表现活跃、逻辑清晰的陌生Id。
群里很快聚集了五十多人。
林夏在群公告里立下规矩:
“一、不卖惨,只讲证据,用事实说话。二、不攻击个人,只狙击制度和现象。我们的敌人不是某个hR或领导,而是背后那套不公的规则。”
她任命惊魂未定的张薇为内容协调员,负责整理所有人的血泪史。
又私聊了王磊,请他担任技术顾问,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有限支持。
一个最原始的作战小组,雏形初现。
深夜,林夏独自坐在书桌前,看着群里不断跳动的消息和一个个鲜活的复仇火焰。
就在这时,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软件私信,引起了她的注意。
“林总监,你还记得我吗?我是五年前你带过的实习生李婷。我现在在另一家大厂做产品经理,我们这边……最近也在推‘人才年轻化工程’。我想问,你们那里,还收人吗?”
林夏盯着这句话,良久。
她仿佛看到了五年前那个跟在她身后,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年轻女孩。
如今,她也站在了被“优化”的悬崖边缘。
窗外,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地砸在玻璃上,汇成水流。
而室内,林夏缓缓打出了一行回复,眼中燃起了从未有过的光。
“欢迎归队。这一次,我们不当螺丝钉,我们要拆了那台机器。”
发送成功。
她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反击者联盟”那个不断闪烁的群聊窗口。
一个新的计划在她脑中成型,带着一丝狠厉的决绝。
她指尖轻点,在群里发出一条新的消息预告:
“明晚八点,一份能让hR总监赵雅芝彻夜难眠的会议录音,片段首发。”
喜欢从被辞退到被敬畏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从被辞退到被敬畏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