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林凡再次来到那片熟悉的山坡,与此前三个月不同的是,今日他将踏入山洞,一探究竟。
他未走昨日试探之路,而是选了一条更为迂回、植被更密的路径。步履轻捷,踏叶无声,身形如融林影。昨夜微雨,地面尚润,他特着一双底纹独特的旧鞋,足迹浅淡难辨,不消片刻便会被风尘或落叶掩去。
近那伪装灌木时,他驻足取出皮囊,倾出些许灰绿药粉,朝洞口方向轻吹。此为他自配的驱虫避蛇粉,虽粗陋,却可试探前方有无潜藏毒物。药粉飘落,寂然无动静。
林凡这才拨开那丛茂密得略显刻意的藤蔓与灌木,一窄洞现于眼前,仅容人弯腰而入。洞口边缘刻痕模糊,风雨蚀迹昭示岁月之久。一股混杂泥土、腐叶与陈旧气息的味道扑面,却不窒闷,显是内里通风尚可。
他未急于入内,侧耳静听片刻,又拾石数枚,分投洞内不同方位。石落声回响,无异状,无机关触发之音。
至此,林凡方矮身钻入。
洞内晦暗,非是全黑。几缕天光自洞口及岩壁缝隙漏入,映出内里轮廓。洞室不大,似寻常屋舍,干燥非常。壁生苔藓,中央一粗石床,旁有石桌。
床上,一具披着朽布衣袍的骸骨盘坐,骨色莹白,不知坐化几多年月。
林凡心跳微促,强自定神,目光迅扫全洞。
无宝光,无灵石堆积,无神兵利器,一切朴实近寒酸。
他视线终落于床前地面:一堆灰烬,似符箓焚余;旁有数块灵气枯竭的碎玉,似是残阵基座;最后,目光凝于石桌下一兽皮包裹,半掩尘中。
他未动包裹,先细察灰烬与碎玉。“灰烬是传讯符残迹?或是自毁之痕?阵法基座灵气尽失,应是维持洞府隐匿与防护之阵,年久失效。”如此,洞口伪装破绽便说得通了。
确认无显存陷阱,林凡方踱至石桌前。未以手触,只取腰间短柄药锄,以锄尖轻挑包裹。
兽皮脆朽,应声而碎,露出一本非帛非纸、色泛黄的薄册。
封面上,三个古朴的字——《元尘诀》。林凡跟镇上说书先生学过几日认字,他认识这几个字。
林凡屏息,以锄尖轻拨书页,借微光速览。册不厚,内容似有残缺,但引气法门与筑基前路径完整。
初览之下,其文奥妙,远胜测灵时所授粗浅法门。但真正令他心神俱震的,是此法诀竟与他五灵根之资无比契合!
寻常功法,无论单属多属,皆重“提炼精纯”,导引修士感应、吸纳与灵根或功法相合之气,力求灵力至精至纯。此于单灵根、双灵根为康庄大道,于五灵根却是天生桎梏——五灵根所感灵气本就五行混杂,若强依常法只取部分,无异自削灵气来源,效率低下,且属性互扰,瓶颈重重。
而《元尘诀》竟反其道行之!
其开篇明义:“万物归尘,尘亦可衍万物。”不追求剥离、提纯某属灵气,反将纳入体内一切灵气,无论五行清浊,皆视为“元尘”之基。核心乃一套“融灵化尘”与“炼尘为基”的独门法门。
其妙有四:
一曰海纳百川,效倍功半。不拒任何属性灵气,五灵根那“灵气沼泽”反成宝库。他人只取一瓢饮,他却能纳整河浑水!引气效率与总量远非寻常可比,缓解了五灵根修行迟缓之痼疾。
二曰化驳为醇,调和冲突。五行杂气入体,经“融灵化尘”淬炼分解,剥其狂暴冲突之性,化为中性平和、近本源的“元尘”灵力。此如化五力相争为一股绵长内劲,根除属性相克、运转晦涩之弊。
三曰至拙至稳,根基雄浑。“炼尘为基”将调和后灵力深压凝练,虽不显锋锐爆烈,却厚重绵长,稳固无比。以此筑基,远超同阶坚实,于破境、施法、承伤皆具韧劲潜力,正合“厚积薄发,藏锋于拙”之要义,与林凡“稳扎稳打”之心高度契合。
四曰包容内敛,匿迹潜形。“元尘”灵力中和内敛,外显波动微弱难辨。不仅可完美隐藏真实修为,更易伪装他属功法或资质更差者,乃隐迹保身的上佳屏障。
“此诀……简直为我而生!”纵是林凡心性沉静,此刻亦难抑激动,指节因紧握而泛白。这非雪中送炭,而是为绝境之途另辟蹊径!
他未忘那具骸骨,整衣冠,对遗骸郑重三礼。“晚辈林凡,误入前辈清修之地,得授法诀,感激不尽。他日若有所成,必不负传承之谊。”无论前人是善是恶,授法之恩实,此礼为敬,亦为断因果。
礼毕,方以药锄将《元尘诀》与残皮拨入预备的布袋,系紧贴藏怀中。
他未动骸骨,未搜他处。一为敬逝者,二知贪多嚼不烂,得此诀已属天缘,妄动恐引未知禁制。
再查洞内无误,未留己痕,林凡毫不留恋退出。
恢复洞口伪装,抹去来迹,他头也不回疾离。
返家闭户,心潮虽涌,却迅平复。未立即研读法诀,仍如往常,不露异样。
夜深人静,确无窥探,方于灯下取出《元尘诀》。指抚书页,感其非凡质材,目透坚定之光。心中回念“融灵化尘”“炼尘为基”之妙,对前路首次生笃定之望。
喜欢稳如老狗的修仙之路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稳如老狗的修仙之路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