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杨在家中的日子,仿佛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小小的邽县村庄里漾开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一个消失了十六年、曾被乡邻们私下叹息“怕是遭了传销或者更糟”的年轻人,不仅完好无损地归来,周身还透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沉静与不凡的气度,这本身就足以成为村庄数十年来最轰动的新闻。
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家整体的变化。陶父原本有些佝偻的腰板挺直了,脸上的皱纹似乎都浅了许多,眼神明亮,时不时还喜欢打两套看似缓慢却韵味十足的拳法;陶母白发转乌,面色红润,走路带风,操持家务更加利落;弟弟陶柏和弟媳李晓雨更是精力充沛,在家干帮忙农活一个顶俩,晚上还经常在院里对练些奇怪的动作,虎虎生风;就连两岁的小陶毅,都粉雕玉琢,大眼睛滴溜溜转,灵气逼人,村里老人见了都说从没见过这么聪慧水灵的孩子。
于是,陶杨回家的第二天开始,陶家那并不宽敞的小院就仿佛变成了村里的信息交流中心。左邻右舍的大爷大妈、叔叔婶婶,还有闻讯赶来的儿时玩伴、好奇的年轻人,甚至隔壁村听到风声的亲戚,都借着串门、送点自家种的菜、请教手机问题等各种由头过来,实则是想亲眼看看陶杨,探寻陶家变化的“秘密”。
“老陶,好福气啊!小杨这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村支书抽着旱烟,打量着正在院子里用蒲扇给小侄子轻轻扇风的陶杨,啧啧称奇。 “哎呦,秀兰(陶母名),你们一家这是吃了啥灵丹妙药了?快跟嫂子说说!”隔壁快嘴的李婶拉着陶母的手,眼睛不住地往陶家人身上瞟。 “杨子,哥们儿我可想死你了!你这十几年到底去哪修仙了?带带兄弟呗?”这是儿时一起逃学摸鱼的发小二狗子,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爹,脸上带着岁月痕迹却依旧不改活泼性子。
陶杨对此并不反感,反而觉得久违的亲切。他笑着给各位乡邻搬来凳子,拿出瓜子花生糖果招待,父母和奶奶也乐呵呵地在一旁陪着,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面对大家七嘴八舌、拐弯抹角的询问,陶杨早已和家人统一了口径。他笑着解释道:“多谢各位叔伯婶子、兄弟姐妹们关心。这些年没音信,我是去了一个很远的……特殊单位,参与了一些国家项目,保密级别高,实在不方便联系,让大家担心了。现在项目告一段落,总算能回家看看了。”
这时,心直口快的李婶终于忍不住,指着陶父陶母说:“特殊单位俺们懂,要保密嘛!可你看看你爸妈,还有小柏两口子,这变化也太大了吧?比城里那些花大钱保养的还显年轻!还有现在电视里、网上天天说的那个什么‘灵气’、‘修炼’,是不是真的啊?俺家那小子和他对象,天天晚上不睡觉,对着手机比划,说是国家发的功法!”
这话一下子问到了所有人心坎上,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眼神热切地看着陶杨。连吧嗒旱烟的村支书都停下了动作。
陶杨知道时机已到,他放下蒲扇,语气平和而肯定地回答道:“李婶,各位乡亲,网上传的,电视里播的,大部分都是真的。天地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灵气复苏了。国家公开的《基础引气诀》和《混元锻体术》也是真的,就是为了增强咱们全体国民的体质,应对新时代的变化,让大家都能活得更好,更健康。”
他目光扫过在场一张张朴实的脸庞,继续道:“我爸妈和小柏他们,就是比较早接触,并且坚持练习了这个,加上心态好,所以身体才越来越好的。这东西其实不难,贵在坚持,而且要放松,不能着急。咱们庄稼人,本来身子骨就扎实,练起来效果可能更好。大家要是感兴趣,完全可以照着国家发布的官方视频和图解试试,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肯定没问题。”
他顿了顿,看到人群中有几个年轻人,包括二狗子,眼神格外明亮,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劲头,便提高了声音说:“而且,为了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国家正在全力筹备建立‘华夏修道学院’!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最高学府,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招生!只要通过考核,就能进去系统学习真正的修炼知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他看向村支书和几位长辈:“咱们村要是以后有年轻人想去试试,等具体的招生政策和考核方式公布了,我肯定第一时间告诉大伙。要是真有苗子,我这边也能帮忙留意着,推荐一下。”
这番话,如同在滚油里滴入了冷水,瞬间让院子炸开了锅!
“老天爷!国家真办修仙大学了?!” “杨哥!此话当真?!俺家那臭小子有希望不?他这两天好像真练出点气感了!” “太好了!咱们农村娃也能赶上这波了!以后是不是也能飞檐走壁了?” “怪不得!我说最近山上的草药长得格外好,泡水喝都觉得浑身有劲!原来真是天地变了!” “练!必须练!从今晚就开始练!为了多活几年,看看这新时代!”
气氛一下子变得极其热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大家不再纠结于陶杨过去的行踪,转而兴奋地讨论起修炼的心得、家里的变化以及对学院的向往。陶杨耐心地回答着大家的各种问题,比如“气感是啥感觉?”“练久了会不会走火入魔?”“学院管不管饭?”等等,言语风趣又接地气,引得阵阵笑声。
他甚至当场简单指导了几位感觉最明显的乡亲如何更有效地呼吸吐纳,感受灵气,引来一片感激之声。村支书更是激动地表示,要在村里先组织个学习小组,大家一起练,互相督促,还能防止练岔了。
看着乡亲们脸上洋溢着的真诚笑容和对未来的希望,陶杨心中倍感欣慰。文明的薪火,人性的坚韧,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分享与互助中,得以传承和壮大。这份浓郁的乡土人情和蓬勃生机,仿佛也反过来滋养着他的心神,让他对“守护”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龙魂基地,“深渊之眼”实验室。
与村庄充满希望的乐观氛围相比,这里的科研人员面对的是冰冷、残酷却又充满诱惑的未知领域。每一份进展都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隐隐的不安。
研究在最高安保等级下,按照陶杨设定的危险等级,如履薄冰般推进。
低阶魔兵(一级样本): 已被完全解剖分析,其生物结构图谱、毒素基因序列、肌肉能量转化效率等数据,形成了厚达数万页的报告。这些成果已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军工部门依据其外骨骼结构设计了新型单兵护甲原型;医疗部门则从其神经毒素中反向推导出了一种高效的镇痛剂成分;甚至农业部门都受到启发,研究其高效能量利用模式,试图改良作物。它是教科书般的杀戮机器,但也成了人类科技最好的“模仿对象”之一。
中阶魔卒(二级样本): 研究取得了激动人心却也令人警惕的突破。利用灵能共振扫描技术,科学家们成功绘制出了其体内“暗能经络”的部分三维结构图,并首次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出了一缕微弱却稳定的黑暗能量脉冲!这一发现的意义堪比核能的发现!能源部门的专家欣喜若狂,认为这可能是开启第四次能源革命的钥匙,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或许取之不尽的能源形式! 然而,对其大脑残留信息素的破译结果,却让情报部门忧心忡忡。数据显示,魔族拥有严密的社会等级和分工,其战争理念、星际航行技术远超人类当前想象。它们并非混乱的野兽,而是高度组织化的、冷酷高效的文明毁灭者。一份绝密评估报告指出:“单个魔族舰队的威胁等级,可能超过全球核武库总和。”
高阶魔将残骸(三级样本): 研究彻底陷入了僵局,甚至可以说是敬畏般的停滞。陶杨布下的封印,其复杂程度和能量层级,完全超出了地球现有科技的解析能力。任何试图探测或干涉的能量束,无论是物理的还是能量的,都会被那层看似薄弱的光华无声无息地吸收、湮灭,甚至偶尔还会引发封印的轻微反噬,导致实验室设备短暂瘫痪。 更令人无力的是,即便隔着如此强大的封印,那具残骸本身散发出的、属于更高层次生命的威压和法则污染,依旧能扭曲周边的物理规则,让最精密的仪器读数混乱,让研究人员即使戴着“清心守神符篆”和特制头盔,也会感到莫名的烦躁、恐惧甚至产生短暂的幻觉。 首席科学家王院士主持召开紧急会议,最终沉重地决定:“立刻停止对三级样本的所有主动研究项目。将其列为‘Ω级-绝密’,封存于地下千米深处的超强化铅室中。我们的科技水平,甚至我们的认知维度,尚不足以触碰这样的存在。强行研究,无异于孩童挥舞神剑,必遭反噬。或许……唯有当我们的修炼文明中,出现能够理解并掌控这种力量的个体时,才能真正开启它。”
尽管无法窥探最高阶的秘密,但仅凭目前已破解的知识,就足以让人类的生物科技、能源技术、材料学、甚至信息技术等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困扰了科学家数十年的难题,竟然从魔族的结构中找到了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可以说,这些魔族尸骸,正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强行拔高着人类文明的整体科技水平,其价值难以估量。
全球各大顶级实验室都在疯狂地共享、验证、应用这些新知,科技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沿着“对抗魔族”和“利用灵能”两个主轴,疯狂地分叉、生长、迭代。一种混合了未来科技与超凡力量的奇特技术范式,正在悄然萌芽。
陶杨在家中,通过内部通信设备查看着实验室的进展和全球科技界的暗流涌动,心中了然。他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现有的发现,足够目前的人类文明消化吸收很长一段时间了,甚至需要社会制度、伦理观念随之调整适应。
他更加珍惜眼前的乡村生活。白日里,他有时会应乡亲们热情邀请,去村头大树下给大家讲讲修炼的基础要点和注意事项,用最朴实的语言化解大家的疑惑;傍晚,则陪着家人沿着新修的村路散步,看着夕阳下金灿灿的稻田和远处云雾缭绕、似乎也更加青翠的群山,感受着灵气滋养下万物勃发的生机;夜晚,则仰望那片似乎比以往更加璀璨的星空,一边巩固着悟道境的修为,细细体味天地法则的细微变化,一边在脑海中不断完善着未来学院的架构与教学理念。
小村庄的宁静祥和与全球范围的紧张筹备,科技的爆炸式飞跃与古老修炼的悄然普及,在这一刻,于陶杨身边奇异地交织、融合。他既是这平淡生活的享受者,也是那波澜壮阔时代的推动者。
他知道,这份温馨的平静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谧。当“华夏修道学院”正式揭开面纱,当全球筛选出第一批学员,当隐藏的魔族威胁逐渐显现,真正的挑战和考验才会刚刚开始。而此刻,他选择全身心地沉浸在这份家的温暖与乡土的热情之中,从中汲取力量,等待着那一刻的来临。
喜欢证道长生途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证道长生途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