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340 年的楚都郢城,云梦泽的水汽裹挟着栀子花香,弥漫在巍峨的宫殿群间。芈姓宗室的深宅里,一声清亮的女婴啼哭划破晨雾,接生婆用剪断的丝线将女婴脐带结扎时,窗外突然掠过一只五彩斑斓的凤鸟,老巫祝颤巍巍记下:“此女命格带火,当主南方之运。” 这个后来将搅动天下风云的女婴,此时还只是楚威王众多旁支孙女中不起眼的一个,因生母是卑微的郑姬,连正式的名讳都要等到及笄之年才能拥有。
她的童年在楚宫礼乐与江湖楚歌的交织中度过。白日里跟着博士研读《诗》《礼》,指尖划过竹简上 “窈窕淑女” 的字样时,总能听见廊下侍女们偷唱的《楚辞》渔歌。十五岁那年,楚国与秦国缔结姻盟,她作为嫡公主芈姝的陪嫁宗室女,在瑟瑟秋风中登上了西去的马车。临行前夜,生母郑姬将一枚刻着 “芈” 字的羊脂玉佩塞进她手心:“楚女在秦,如萍漂水,唯有自珍重。”
彼时的秦国正值秦孝公变法后国力蒸蒸日上,秦惠文王嬴驷刚用五马分尸之刑诛杀商鞅不久,青铜刑具上的血迹尚未褪尽。后宫之中,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度如无形的枷锁 —— 王后之下设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而芈氏仅得 “八子” 封号,在后宫等级中排名第五,这便是 “芈八子” 之名的由来。初入秦宫的她,亲眼目睹高位妃嫔用金步摇划破低位侍女脸颊的血腥场面,从此将 “谨言慎行” 四个字刻在心头。
在秦宫的最初十年,芈八子的生活充满压抑。惠文王的目光更多停留在惠文后与其他高位妃嫔身上,她只能在觥筹交错的宴会上,躲在灯影里默默观察这位雄主如何与张仪等谋士谋划连横之术。某次宴会,张仪献上割让的楚地地图,惠文王大笑时,她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始终保持着温婉的微笑。直到公元前 329 年,她诞下长子嬴稷,产床上血浸透了三层锦垫,她攥着郑姬所赠玉佩昏死三次,醒来时终于在后宫获得些许喘息空间。但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公元前 311 年秦惠文王驾崩,惠文后之子嬴荡继位为秦武王,送葬队伍中,芈八子看见惠文后投来的冰冷目光,瞬间明白自己已成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 310 年)的咸阳宫,寒气比往年更甚。惠文后以 “远藩固边” 为名,将芈八子与年仅十岁的嬴稷送往燕国为质。出发那日,天降大雪,惠文后假意送行,却在芈八子登车时 “不慎” 将滚烫的参汤泼在她手背上:“北地苦寒,望八子善自珍重。” 芈八子强忍剧痛屈膝行礼,掌心的水泡与心头的恨意一同滋长。
这趟旅程耗时三个月,从关中平原到华北平原,车队在函谷关遭遇盘查,守将故意刁难,翻遍行李找到嬴稷的课本扔在泥地里。在易水河畔更险些被劫匪袭击,芈八子用随身携带的楚国玉佩贿赂守将才得以脱身,那枚玉佩被刀刃划出深深裂痕,如同她彼时的心境。抵达燕国蓟城时,嬴稷高烧不退,她跪在驿馆外的雪地里三个时辰,才求来燕国太医潦草诊治。
燕国的岁月是芈八子人生的淬火期。当时燕昭王刚即位,国内动荡不安,秦国质子的待遇形同囚徒。他们居住在蓟城郊外的驿馆,冬日无足够薪柴,芈八子便夜里抱着嬴稷读书取暖;夏日蚊虫叮咬,她用自己的身体为儿子遮挡。某个寒夜,嬴稷哭着问:“母亲,我们还能回秦国吗?” 她将儿子冻裂的小手贴在自己心口:“能!只要记住,弱者无外交,唯有握权柄者能定生死。” 说罢点燃最后一支蜡烛,在微光中教他辨认兵书上的地图。
公元前 307 年深秋,一名秦国商人冒着杀头风险悄悄潜入驿馆,带来惊天消息:秦武王在洛阳举鼎绝膑而死!这位年仅二十三岁的君王为炫耀武力,强行举起周室九鼎中的龙文赤鼎,结果膑骨断裂,血流如注,三天后气绝身亡。消息传来时,芈八子正在给嬴稷缝补破洞的棉衣,针扎破手指,血珠滴在布面上,她却突然放声大笑,笑声在空旷的驿馆里回荡,惊飞了檐下的寒鸦。
她敏锐地嗅到了机遇,变卖所有首饰 —— 包括那枚有裂痕的玉佩,贿赂燕国官员,终于获得向国内传递消息的机会。在昏暗的油灯下,她咬破指尖写下血书:“稷在燕,危如累卵,速以兵迎归!” 送信人出发前夜,她剪下一缕青丝缠在信上:“告诉魏冉,姐姐以骨肉相托。” 窗外,燕国的风雪正紧,她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秦武王的暴毙如同巨石投入乱世深潭。惠文后欲立公子壮为新君,连夜调动禁军守卫宫门,而芈八子的弟弟魏冉已凭借军功在军中站稳脚跟。收到血书时,魏冉正在攻打韩地的前线,他当即伪造军令,率三千精锐星夜兼程赶回咸阳。
这场被称为 “季君之乱” 的宫廷喋血持续三个月。魏冉联合右相樗里疾发动政变,公子壮率亲信反抗,双方在咸阳宫广场展开激战。箭矢如雨般射落,芈八子带着嬴稷躲在复壁中,透过缝隙看见魏冉亲手斩杀公子壮,鲜血溅在宫殿的梁柱上,三年都未曾褪尽。混战中,惠文后试图从密道逃亡,被芈八子的心腹侍女发现,最终在冷宫自缢身亡。据《史记》记载,这场政变死者达数百人,宫墙下的血水汇成小溪,连宫中的狗都舔食成瘾。
公元前 306 年,十三岁的嬴稷即位为秦昭襄王,芈八子以生母身份被尊为 “宣太后”。这个称号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太后” 尊号的先河,更标志着芈八子正式登上权力巅峰。登基大典上,她身着翟衣,头戴十二旒冕冠,在百官朝拜声中宣布:“王年少,国事皆决于太后。” 话音刚落,殿外惊雷乍响,仿佛上天也在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随即她任命魏冉为将军,控制咸阳兵权;封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执掌宫廷事务;将两个儿子公子芾、公子悝封为泾阳君、高陵君,形成稳固的外戚集团。执政初期的宣太后面临内忧外患,国内旧贵族对楚系外戚掌权心怀不满,某次朝会,宗室老臣甘龙当众质问:“秦事何以令楚人决断?” 宣太后冷笑一声,掷出一卷竹简:“甘老将军去年收韩地贿赂万匹绢帛,可要当众念来?” 甘龙顿时面如死灰,伏地请罪。
国外六国趁秦君新立图谋合纵,楚怀王更是派使者索要河西之地。宣太后在朝会上展现出惊人的政治智慧,用楚国谚语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稳定人心,同时采纳樗里疾建议,赦免一批在 “季君之乱” 中受牵连的旧臣,迅速稳定了政局。某个深夜,她独自登上咸阳宫城楼,望着城下万家灯火,轻轻抚摸着那枚失而复得的残破玉佩,低声道:“母亲,女儿做到了。”
秦国西北部的义渠国始终是心腹大患。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已与秦国纠缠百年,多次趁秦国内乱南下侵袭。公元前 306 年,义渠王亲自到咸阳朝贺新君,这位身材魁梧的游牧首领带着弯刀和骏马,在朝堂上眼神桀骜不驯,直视宣太后时毫不掩饰侵略性的目光。宣太后却不动声色,在甘泉宫设宴款待,席间亲自为他斟酒,指尖有意无意划过他的手背。
正是这场宴会,开启了宣太后长达三十年的政治联姻。史载宣太后与义渠王 “通奸”,并生下两个私生子。但在战国时代的政治语境中,这更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外交谋略。某个月圆之夜,义渠王在甘泉宫留宿,宣太后屏退左右,抚摸着他腰间的弯刀说:“秦与义渠,如刀与鞘,合则两利。” 义渠王将她揽入怀中:“若我要的不止于此呢?” 她轻笑一声抽出弯刀:“大王可知刀鞘能护刀,亦能藏刃?”
宣太后在给韩国使臣尚靳的回信中曾赤裸裸地说:“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 这种将床笫之事比作政治交易的言论,虽惊世骇俗却精准揭示了她的权谋逻辑。某次与义渠王欢好后,她看着熟睡的情人,悄悄在床榻下藏了一把匕首,这个习惯保持了整整三十年。
在与义渠王周旋的同时,宣太后并未放松对西方的警惕。她命魏冉在陇西修筑长城,迁徙秦民实边,又派公子芾常驻北地郡,秘密训练骑兵。她甚至亲自学习游牧民族的战术,在沙盘上推演与义渠的战事,常常彻夜不眠。公元前 272 年,当秦国国力已足够强大时,宣太后在甘泉宫诱杀义渠王。那夜她如常设宴,席间歌舞升平,当义渠王醉倒在她怀中时,她轻声说:“大王,秦与义渠终须一决。” 埋伏的刀斧手一拥而出,鲜血溅满了华丽的锦被。
随即秦军如潮水般突袭义渠,将其国土并入秦国版图,设置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消息传到咸阳时,宣太后正在给两个私生子喂奶,听闻捷报只是淡淡点头,将孩子交给乳母,转身批阅军报。这场隐忍三十年的权谋终于收网,秦国彻底解除了西部威胁,得以全力东向争霸,而那两个无辜的孩子,从此再也没能见到母亲的笑容。
宣太后执政时期的秦国朝堂,形成了 “太后主政,穰侯辅军” 的格局。魏冉作为宣太后的异父弟,四次担任秦相,被封为穰侯,掌握着秦国的军事大权。姐弟俩常常在深夜的密室中商议国事,魏冉刚毅勇猛,宣太后则心思缜密,两人配合默契,将秦国的扩张推向新的高潮。
公元前 293 年,韩魏联军攻秦,老将向寿主张坚守,年轻将领白起则请战。朝堂上争论不休时,宣太后突然问白起:“将军可有必胜之策?” 白起朗声道:“兵者诡道,臣请绕后劫粮,三面围歼!” 宣太后当即拍板:“准!寡人给你十万锐士,败则提头来见!” 她力排众议,任命魏冉举荐的白起为主将。这位后来的 “人屠” 果然在伊阙之战中大败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战后清点首级的血水染红了伊水,连鱼虾都翻肚漂浮。
庆功宴上,宣太后亲自为白起斟酒,酒液洒在他带血的铠甲上,她却毫不在意:“秦之锐士,当如将军之剑,出鞘必见血!” 白起单膝跪地,饮尽杯中酒:“臣愿为太后效死!” 此后白起在宣太后和魏冉的支持下,南破楚都,将楚怀王囚禁至死;北击赵军,斩首数十万,为秦国夺取了大片土地。每次白起凯旋,宣太后都会亲自到咸阳城外迎接,两人并辔入城时,百姓夹道欢呼,无人不敬畏这位铁血太后。
宣太后的治国理念兼具楚人的灵活与秦人的务实。她延续商鞅变法的耕战政策,同时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使咸阳成为天下物资集散地。某次视察市集,她看见楚地商人售卖家乡的柑橘,当即下令减免楚商赋税:“秦楚虽为敌国,货物却无国界。” 在外交上,她采用 “远交近攻” 的雏形策略,时而联楚抗齐,时而联齐制赵。公元前 299 年,楚怀王被骗至武关会面,正是宣太后与魏冉定下的计谋,当楚怀王发现中计怒骂 “楚人无信” 时,宣太后在咸阳宫听闻只是冷笑:“成大事者,何来信义可言?” 虽手段卑劣却重创了楚国实力,为秦国东进扫清障碍。
随着秦昭襄王日渐年长,母子间的权力矛盾逐渐显现。昭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283 年),齐国人孟尝君入秦为相,试图削弱魏冉势力,宣太后察觉后,连夜收集孟尝君 “鸡鸣狗盗” 的证据,在朝会上当众宣读,迫使昭襄王将其驱逐。但这无法阻止昭襄王培植自己的势力,范雎的出现成为权力天平的转折点。这位化名张禄的魏国谋士,怀揣着复仇之心来到秦国,用 “远交近攻” 的策略赢得昭襄王信任。
范雎抓住昭襄王的心理,不断弹劾魏冉 “擅权专利,功高震主”,甚至暗示 “四贵用事,王终无实权”。宣太后敏锐地察觉到危机,她在朝堂上怒斥范雎:“穰侯辅政三十余年,拓地千里,汝一羁旅之臣,安敢妄议!” 范雎却毫不畏惧:“太后别忘了,秦是嬴姓之国,非芈姓之私产!” 这句话刺痛了宣太后,也让昭襄王下定决心。
公元前 266 年,昭襄王突然在朝会上宣布:“寡人亲政,罢穰侯相印!” 魏冉猝不及防,手中的兵符 “当啷” 落地。宣太后脸色煞白,猛地拍案而起:“王敢!” 昭襄王直视母亲:“儿臣不敢忘太后养育之恩,但秦法无情,国法更重!” 母子四目相对,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电光石火。最终宣太后颓然坐下,泪水第一次在朝堂上滑落。
昭襄王下令将魏冉与芈戎、公子芾、公子悝等 “四贵” 驱逐出咸阳,迁往关外封地。魏冉离京那日,宣太后亲自送行,看着弟弟苍老的背影消失在函谷关方向,她低声说:“姐姐护不住你了。” 这场权力交接充满无声的较量,宣太后并未进行武装反抗,或许是念及母子之情,或许是深知大势已去。她交出象征权力的兵符时,对昭襄王说:“吾老矣,秦之未来,在王与将军(指白起)。” 但失去外戚支持的昭襄王,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听信范雎谗言,赐死白起,当白起的死讯传来,宣太后三天未进饮食,只是反复抚摸着那枚残破的玉佩。
退居深宫的宣太后并未完全淡出政治舞台。她晚年常与前来探望的宗室子弟讲述惠文王时期的故事,传授治国经验。公元前 265 年,韩国被赵国攻打,派使臣尚靳求救,宣太后在朝堂上那番着名的 “床笫之论”,正是她晚年政治智慧的生动体现 —— 用最通俗的比喻阐述最现实的利益交换原则。当尚靳面红耳赤地退下时,她望着年轻的昭襄王,眼中带着一丝嘲讽:“王以为母后言语粗鄙?但这便是治国的真相。”
宣太后晚年豢养男宠魏丑夫,这位魏国出身的美男子擅长音律,常常为她弹奏楚地歌谣。某个雪夜,宣太后病重,拉着魏丑夫的手说:“寡人死后,必以汝为殉。” 魏丑夫惊恐万分,面无人色地跪地求饶。大臣庸芮闻讯赶来劝谏:“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已久,太后补过尚且不及,何暇私魏丑夫乎?” 宣太后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放声大笑,笑声中带着释然与悲凉:“庸芮说得对,寡人这一生,负的人够多了。” 当即收回了这道命令,展现出最后的理智与豁达。
公元前 265 年十月,这位执掌秦国政权四十一年的传奇女性在咸阳宫病逝,临终前她将那枚残破的楚玉交给昭襄王:“把它带回楚地,埋在你外祖母坟前。” 送葬队伍绵延数十里,从咸阳一直到芷阳郦山,百姓自发沿街跪拜,有人哭泣有人赞叹,这位充满争议的太后,终究走完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她的陵墓在今西安临潼区境内,考古发现其封土堆高达三十三米,与秦昭襄王的陵墓相距不足一公里,象征着母子间既紧张又无法分割的政治联系。墓中出土的青铜鼎刻有 “芈月” 字样,证实了史书记载的真实性,而陪葬坑中大量的兵俑和乐器,既彰显着她的政治地位,也暗示着她对楚秦文化融合的贡献。
宣太后的一生充满争议。《史记》称她 “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而《战国策》则记载她 “私通义渠王,生二子”,在儒家正统史观中常被视为 “牝鸡司晨” 的负面典型。但客观来看,她执政的四十一年是秦国发展的关键时期,秦国领土从关中扩展到江汉、河东地区,人口增加近百万,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代历史学家马非百曾评价:“宣太后以母后之尊,而自贬其身,与义渠戎王私通,牺牲色相,以夺其国,可谓雄才大略矣。”
在女性史的维度上,宣太后开创了太后临朝的先例,其后的吕雉、武则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效仿她的政治模式。她打破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桎梏,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在男权至上的战国时代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代考古发现的 “芈月” 铜鼎、“八子” 玉印等文物,更印证了这位传奇女性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她的故事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相互印证,愈发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站在咸阳宫遗址的夯土台基上,仿佛仍能看到那位身着楚服的女子,在刀光剑影的战国舞台上,以铁血手腕驾驭着秦国的战车,驶向统一的未来。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性别从未是限制权力的枷锁,唯有智慧与权谋才能铸就不朽传奇。当风吹过空旷的宫殿遗址,仿佛还能听见她在朝堂上的铿锵话语,看见她在甘泉宫宴会上的眼波流转,感受她在权力巅峰的孤独与决绝。
宣太后芈八子,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制的太后,用她的一生诠释了权力的本质。她的故事如同战国时代的缩影,充满血腥与谋略,却也闪耀着人性的复杂光辉。当我们翻开史册,那些关于她的记载或许简略斑驳,但透过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到这位铁血红颜在两千多年前散发的强大气场,以及她为秦国崛起立下的不朽功勋。她的传奇,注定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流传。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