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回自己公寓的第一天晚上,林夕盘腿坐在客厅地毯上,周围散落着刚从行李箱里掏出来的画稿、几件没来得及叠的衣服、以及吃了一半的薯片袋。熟悉的“创造性混乱”重新将她包裹,空气里是她习惯的、混合着颜料、旧书和零食的复杂气味。窗外的城市噪音隐约传来,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点。
然而,一种莫名的、细微的异样感,却像一缕抓不住的蛛丝,缠绕在她的感知边缘。
太安静了。
不是指声音的分贝,而是一种……秩序上的空洞感。在陆景深公寓的那一周,尽管她觉得自己是那个“闯入者”,是噪音和混乱的源头,但潜意识里,她已经习惯了那种背景音般存在的、稳定到近乎刻板的秩序。清晨六点半厨房里几乎无声的餐具轻响,晚上十点书房门被轻轻合上的咔哒声,甚至是他每隔几小时就会起身去洗手时,那套标准七步洗手法带来的规律水流声……这些声音,连同那种无处不在的、洁净到令人心安的“无菌感”,共同构成了一种奇特的、令人安心的节奏。
而现在,这种节奏消失了。她的世界恢复了随性而至的自由,却也仿佛失去了某种无形的支撑框架。她起身去倒水,下意识地想把手擦干,却发现自己刚才根本没用水,只是拿了下水杯;她想找一支特定的彩色铅笔,在几个笔筒里翻找了半天才找到——若在陆景深那里,它一定在“绘图工具第三分区,按色系排列”的固定位置。
这种对比带来的落差感,细微却持续。林夕甩甩头,自嘲地笑了笑:“才一个星期,就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腐蚀了?林夕你有点出息!”她强迫自己沉浸到画稿中,用工作的专注驱散这莫名其妙的“秩序依赖症”。
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端的某高级公寓内,陆景深也正经历着一种反向的、同样细微的不适应。
他的公寓恢复了一周前的绝对状态。地板光洁如新,空气中只有中央空调的低鸣和他刚点燃的一款助眠的、气味清冽的香薰蜡烛的味道。所有物品各归其位,书房里那张被林夕短暂“殖民”过的书桌,此刻空无一物,桌面反射着顶灯冰冷的光。
绝对的安静,绝对的整洁,绝对的秩序。
这曾是他赖以生存和高效工作的最佳环境。但此刻,他却觉得这安静……有些过于彻底了。
他的目光扫过客厅沙发,那里曾短暂地堆放过林夕带来的几个柔软的、颜色跳脱的抱枕(虽然被他以“可能藏匿尘螨”为由,在她离开后立刻进行了深度清洁并收纳了起来)。他的耳边,仿佛还能隐约听到她深夜赶稿时,偶尔因为画得顺利而哼出的不成调的小曲,或者因为卡壳而发出的烦躁的嘟囔声。厨房的岛台上,曾短暂出现过不属于他健康食谱的零食包装(被他严格控制在“可接受污染范围”的角落),甚至还有她不小心洒落的一点点饼干屑(当时引发了他立即的、小范围的消毒作业)。
这些“干扰项”的消失,让空间回归了物理上的完美,却也带走了一种……生机?一种难以用数据衡量的、名为“生活气息”的变量。
陆景深坐在书桌前,准备开始今晚的文献阅读。他习惯性地打开那个加密的、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云盘文件夹,里面存放着林夕那个“陆医生观察日记”私人博客的截图备份。这是他近半年来养成的、雷打不动的减压仪式。看着画中那个被夸张化的、或严肃、或窘迫、或带着一丝笨拙温柔的自己,他紧绷的神经会奇异地松弛下来。
但今晚,他看着那些静态的画面,却觉得有些……不够。他下意识地点开了手机里一个隐藏很深的相册。里面没有自拍,没有风景,只有几张极其“陆景深”风格的照片:一张是林夕画室桌角那堆“创造性混乱”的特写(他当时是出于“评估潜在微生物污染风险”的目的拍的);一张是林夕睡着时,头发丝粘在脸颊上的侧影(他当时想的是“研究非理性状态下的人类面部肌肉松弛模式”);还有一张,是上周某天清晨,他晨跑回来,看到林夕裹着他的灰色薄毯(事后已消毒),蜷在沙发一角睡得正香,晨光透过纱帘洒在她脸上的画面。当时他鬼使神差地拿出手机,调整了焦距和光线,拍下了这张构图堪称教科书般精准、却意外捕捉到了一丝温暖静谧感的照片。
他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很久,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深沉难辨。然后,他做了一件自己都无法用逻辑完全解释的事情——他将这张照片设置为了私人手机的锁屏壁纸。做完这个动作后,他仿佛完成了一个非程序化指令,迅速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上,耳根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热意,重新将注意力强行拉回到眼前的医学文献上。但那一整晚,他的阅读效率,比平时低了大约百分之十五。这个数据偏差,被他默默记录了下来,归类为“未知情感变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待进一步研究)”。
这种双向的、细微的“戒断反应”和“反向渗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以一种更加具体的方式显现出来。
林夕开始在她混乱的画室里,尝试进行一些小范围的“秩序化改革”。她买了一个多格笔筒,尝试将画笔按类型和粗细大致分类;她规定自己每天工作结束后,花五分钟时间将散落的主要画稿归拢到固定区域;她甚至会在叫外卖时,下意识地避开那些油污过重、包装难以处理的餐食。这些改变微不足道,甚至她自己都未必意识到,但周晓雯某天来访时,却惊讶地叫道:“夕夕!你这里居然能下脚了!是被陆医生同化了吗?”
林夕嘴硬:“这叫提高工作效率!跟他有什么关系!”
而陆景深那边,变化则更加隐蔽且充满“陆氏特色”。他更新了他的“紧急联系人快捷消息模板”,在原有的“手术中,勿扰,预计时长x小时”之后,增加了一个可选项:“若需非紧急事务留言,可附带一张……现状图片。”这个补充说明写得极其拗口且不自然,但他确实添加了。某天,他甚至在医院超市,下意识地拿起一包林夕常吃的、被他归类为“高钠高脂非健康食品”的薯片,在手里掂量了一下,眉头紧锁地进行了长达三分钟的成分表阅读和营养学分析,最终……又放了回去。但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意味着某种壁垒的松动。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五的晚上。林夕交完一个急稿,感觉身体被掏空,只想瘫着。她给陆景深发消息:“稿子交啦,累瘫。今晚不想动了,叫外卖解决。”
陆景深很快回复,内容却出乎意料:“不建议高频次摄入外卖。营养成分不均衡,食品安全风险叠加。建议考虑替代方案。”
林夕撇撇嘴,回了个瘫倒的表情包:“那怎么办?饿死吗陆医生?”
几分钟后,陆景深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是一贯的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计划性:“我三十分钟后下班。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顺路采购食材,去你那里准备晚餐。预计烹饪加用餐时间九十分钟。饭后我需要返回医院进行夜间查房。此方案可兼顾营养摄入与你的休息需求。是否可行?”
林夕握着电话,愣住了。陆景深……要来她这个“一级污染区”做饭?那个对环境卫生要求达到手术室级别的男人?她几乎能想象出他戴着口罩和手套,如临大敌般在她厨房里进行“无菌操作”的画面。
“你……确定?”她迟疑地问,“我这里……可能达不到你的卫生标准哦。”
“基于风险可控原则,可以接受。”陆景深的回答冷静得像在评估一个手术方案,“我会自带必要的清洁消毒用品。你只需确保……通道畅通即可。”
半小时后,门铃响了。林夕打开门,看到陆景深站在门外,一手提着一个印有高端超市LoGo的、分类清晰的购物袋(蔬菜、肉类、调味品分装),另一只手……居然提着一个小型急救箱大小的银色金属箱。
“这是什么?”林夕指着金属箱,有种不祥的预感。
“便携式消毒护理套装。”陆景深面不改色地解释,侧身进屋,动作熟练地换上他自带的拖鞋(!),然后开始了他的“作战准备”。
接下来的场景,让林夕大开眼界。陆景深没有立刻做饭,而是先对厨房进行了一场“术前评估和预处理”。他戴上一次性手套和口罩,用自带的消毒湿巾,将她灶台、料理台、水龙头、锅具手柄等所有可能接触的区域,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擦拭。他甚至检查了她砧板的材质和磨损程度,眉头微蹙,最终决定使用他自带的可折叠硅胶砧板。整个过程高效、专注、一丝不苟,仿佛不是在准备晚餐,而是在进行一场小型的外科术前准备。
林夕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想笑又觉得不礼貌,只好努力憋着。
然而,当陆景深开始处理食材时,画风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他洗菜的动作精准而迅速,切菜的刀工均匀得如同机器切割,对火候和时间的把控更是严格到秒。但当他将那些普通的食材,变成一盘色香味(虽然可能在他眼里主要是色和营养配比)俱全的清炒时蔬和一份嫩滑的蒸鱼时,当食物的热气混合着淡淡的、属于“家”的香味弥漫在她这间通常只有外卖味的公寓里时,林夕的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和踏实感充满了。
他甚至在吃饭时,没有对她沙发上散落的抱枕和茶几上摊开的杂志发表任何评论,只是默默地将两人用餐的区域清理出一小块“安全区”。他吃得很快,但姿势依旧优雅,期间还简单地评价了一句:“鲈鱼新鲜度尚可,蒸制时间精准,蛋白质流失率低于百分之五。”
林夕看着他,在自家温馨(混乱)的灯光下,这个一丝不苟的男人显得有些不那么“冰山”了。她忽然觉得,他那套近乎偏执的准则,在某些时候,化作了最实在的、守护她健康的行动。
饭后,陆景深果然雷厉风行地收拾了碗筷,并再次对他使用过的区域进行了快速的“术后清理”,然后提起他的银色小箱子,准备离开。
“我查完房大概十一点,之后回公寓。”他站在门口,交代行程。
“嗯,路上小心。”林夕点点头。
他转身欲走,却又停住,回过头,看了她一眼,灯光在他镜片上反射出细微的光晕。他沉默了两秒,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推了推眼镜,用他一贯平静无波的语气说:“定期摄入均衡家庭烹饪,优于持续性外卖依赖。建议将此频率维持在每周1-2次。可行性评估,下次讨论。”
说完,他微微颔首,转身离开了。
门关上的瞬间,林夕看着瞬间安静下来的公寓,空气中还残留着饭菜的香气和他带来的、淡淡的消毒水味。她忽然一点也不想收拾眼前的狼藉,只是抱着膝盖坐在沙发上,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这一次,不是她小心翼翼地踏入他的世界,而是他,带着他全部的“装备”和准则,主动走进了她的天地,并用他的方式,为她构筑了一个小小的、临时的、却无比安心的秩序绿洲。
这种“反向渗透”和主动适应,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地证明,这座冰山,正在为她发生着缓慢却真实的位移。他们的关系,在经历了空间的共享与交换后,进入了一个更深入、更融合的新阶段。
喜欢心动预警:医生的漫画指南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心动预警:医生的漫画指南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