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陆景深父母后的那几天,林夕的生活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节奏。画稿、编辑催命、外卖、咖啡因……一切如常。她甚至刻意让自己比平时更忙碌一些,试图用高强度的工作填满所有思绪空隙,避免去反复咀嚼那次家庭聚会中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对话、每一个眼神。
然而,心底那根被悄然拨动的弦,却并未真正平息。陆母那张保养得宜、总是带着得体微笑,眼神却锐利如手术刀的脸庞,偶尔会在她盯着数位板发呆时,突兀地浮现在脑海中。那些听起来温和、实则字字千钧的话语——“终究是偏娱乐化的东西”、“需要的是能在专业上和他并肩的伴侣”、“作息不规律……”——像细微却执着的耳鸣,在她独处时悄然响起,带来一阵阵难以言喻的忐忑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自卑。
她不确定,自己那天的表现,在那对代表着医学界权威与严谨的夫妇心中,究竟能打几分。是勉强及格,还是根本不及格?陆景深事后绝口不提的态度,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安。他就像处理完一个普通的临床病例,将相关资料归档封存,便不再回顾。这种沉默,是代表他觉得一切顺利无需多言?还是……连他也认为那次会面不尽如人意,只是出于修养不便明说?甚至,他内心深处,是否也开始重新审视他们之间那条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
林夕甩甩头,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拉回屏幕上的线条。她不是妄自菲薄的人,但面对陆景深背后那个庞大、严谨、充满了无形阶层的世界,她无法做到完全坦然。这种焦虑,源于在乎,深切的在乎。
而处于风暴眼中心的陆景深,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平行时空。他的生活依旧是一张被精确分割的时间表:晨会、查房、手术、病历讨论、学术会议、论文撰写……每一项都井井有条,不容丝毫错乱。他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林夕内心微妙的风暴,或者说,他处理情感波动的方式,与处理生理指标异常一样——观察、分析,然后采取他认为最有效的、往往是非直接干预的措施。
然而,就像冰川移动虽缓慢无声,却蕴含着改变地貌的巨大力量。一些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变化,开始如同冰层下悄然涌动的暖流,以陆景深独有的方式,慢慢渗透、抚平着林夕的不安。
变化首先体现在他们日常沟通的细节进化上。
以往,陆景深的工作日程通知,是标准化的、冰冷的系统消息:【手术中,预计时长4小时。勿扰。】或者【重要会议,信息延迟回复。】简洁、高效,不带任何情绪色彩,如同机器自动推送。
但最近,林夕发现,这些通知开始出现了一些“手动添加的备注”。
例如,一条傍晚时分的系统通知:【急诊手术,开始时间19:30,时长不定。】下面,多了一行显然是后来手动输入的小字:“已告知食堂预留晚餐,放在保温箱。你按时吃饭,勿等。”
又或者,在他需要通宵撰写基金项目书的夜晚,会提前发来一条消息:“今晚进行NF-kb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文献综述与课题设计,预计完成时间凌晨3点后。明早联系。另:你上周提及眼部干涩,推荐的那款德国进口玻尿酸钠滴眼液,已查阅成分安全,可考虑。购买链接附后。”
这些添加的信息,依旧秉承着他一贯的务实风格,甚至读起来像工作报告的补充说明。但林夕却从中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那不再是单向的、告知性质的讯息,而是变成了双向的、带着牵挂的报备。他在告诉她他的安排的同时,也清晰地传递出“我记得你的事”、“我考虑了你的需求”的讯息。这种变化细微得如同蝴蝶振翅,却在她心中掀起了温暖的涟漪。他或许不会说“我想你”、“我担心你”,但这些冰冷的文字背后,分明写着:我在忙,但我的世界里,有你的一席之地。
其次,是关于她工作的支持升级。
林夕的新漫画涉及一个患有“brugada综合征”的年轻运动员角色。这种罕见且颇具戏剧性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心电图表现、诱发因素和症状都非常特殊,她希望能描绘得既专业又具有视觉冲击力。像往常一样,她将问题抛给了她的“专属医学顾问”。
若是以前,陆景深可能会回复几段严谨的医学解释,附上几张典型心电图图片,顶多再推荐两篇权威文献。但这次,情况完全不同。
大约半小时后,她的电脑提示收到一封带加密附件的邮件。发件人:陆景深。主题:关于brugada综合征的参考资料。
她好奇地下载解压,里面的内容让她吃了一惊。这不仅仅是一份资料,简直是一个小型的多媒体学习库:
1.核心知识文档:用极其清晰的结构和尽可能通俗的语言(尽管依旧带着学术论文的骨架),详解了疾病的遗传基础、离子通道机制、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包括type 1、2、3型的图形对比和动态演变)、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重点强调了Icd植入的重要性)。文档中穿插着简明的示意图,将复杂的电生理过程可视化。
2.视听辅助材料:一个文件夹里,是几张极其清晰的、标注了关键点的brugada波心电图放大图。更让她惊讶的是,里面还有几个短暂的音频文件,点开一听,竟然是陆景深本人用冷静的语调,模拟的几种不同心率下的心音,以及他解释“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患者可能感受到的心悸、濒死感主观体验”的简短描述。这简直是声临其境的创作辅助!
3.延伸学习与叙事参考:文档最后,他还列出了几部在涉及心脏急症或遗传性心律失常方面处理得相对严谨的影视作品(包括一部冷门的日本医疗剧),并简要分析了其在医学准确性和戏剧张力平衡上的优缺点,供她参考叙事手法。
这份“资料包”的用心程度,远超林夕的预期。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而是真正站在一个创作者的角度,考虑到了如何将生硬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有血有肉、可信可感的故事情节和画面表现。他不仅提供了“是什么”,更思考了“如何用”。这背后所花费的心力和时间,林夕完全可以想象。他是在用他最擅长、最严谨的方式,无声地告诉她:你的工作,我认真对待。你的需求,我全力满足。你的价值,我深刻认同。
这份沉甸甸的支持,让她眼眶发热,心中那点因陆母话语而产生的阴霾,被驱散了大半。
而最让林夕感到心头被重重一击、继而涌上巨大暖流的,是一周后从一个意想不到的渠道得知的消息。
闺蜜周晓雯,因为家人住院,恰好在陆景深所在的医院心外科跑动。一次闲聊中,她神秘兮兮地给林夕打来电话:“夕夕!我刚在护士站听到你家陆医生他们科里在开小会!好像在讨论要重新制作一批给病人看的科普宣传册和视频!”
林夕漫不经心地应着:“哦,怎么了?”
“重点来了!”周晓雯压低声音,难掩兴奋,“我听护士长说,陆医生在会上发言了!他说,传统的文字宣传册效果有限,建议可以考虑采用更直观易懂的形式,比如……和专业的漫画创作者合作!他还特意提到了,说现在有位叫‘栗子’的漫画家,在医学科普漫画方面很有经验,作品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受众反馈很好,建议科室可以考虑接触一下!哇塞!夕夕!这可是陆医生啊!他居然在科室会议上给你打广告!这简直是官方认证、实力撑腰啊!”
林夕握着电话,愣住了。心脏像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攥住,又酸又软。陆景深从未向她透露过半分。他只是在属于他的专业领域、在决定工作事务的正式场合,以一种极其冷静、客观、基于事实依据的态度,提出了他认为最合理的建议,而那个建议的核心,是她。
他没有用甜言蜜语来安抚她见过家长后的不安,也没有用任何承诺来保证什么。他只是在他能掌控的范围内,用他最擅长的方式,为她投下了郑重而有力的一票。这种支持,不带任何私情炫耀的色彩,冷静、务实,却正因为其纯粹的专业性和客观性,而显得格外有分量,蕴含着对她事业毫无保留的尊重和认可。
那天晚上,陆景深照例来接她吃饭。车内放着舒缓的古典乐,窗外是流动的城市灯火。在一个红灯前,车子缓缓停下。
林夕转过头,看着他被路灯柔和光晕勾勒出的侧脸轮廓,轻声开口,打破了沉默:“听说……你们科室在讨论更新科普资料?”
陆景深目光依旧看着前方,淡淡地“嗯”了一声,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你……在会上推荐了我?”林夕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感动,也是确认。
短暂的沉默后,绿灯亮起。陆景深平稳地挂挡,踩下油门,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你的作品在专业性、通俗性和传播效果上,都符合科室对新版科普材料的需求。基于效率最大化和成果最优化的原则,提出合作建议是合理的选择。”
典型的陆景深式回答——将一切个人情感和动机,都严严实实地包裹在理性逻辑和客观评价的外衣之下。
但这一次,林夕没有再感到任何失落或距离感。她反而从他的“欲盖弥彰”中,清晰地读懂了那份深藏的、笨拙的柔情。她忽然笑了,眼角微微湿润,心中所有的不安和猜测,在这一刻,彻底冰消雪融。
她伸出手,轻轻地、却坚定地覆上了他放在档位杆上的右手。
陆景深的身体几不可查地僵硬了一瞬,方向盘上的手指微微收紧。他似乎不太习惯在驾驶时分心,也不习惯这样突如其来的亲密接触。但他没有躲开,也没有抽回手。只是在那明明灭灭的光影中,他原本白皙的耳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染上了一层熟悉的、薄薄的绯红。
“谢谢。”林夕的声音很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她的指尖在他微凉的手背上,轻轻摩挲了一下,传递着无声的感激和理解。
他没有说话,也没有看她。只是沉默了几秒后,反手,用更大的、带着些许不容置疑力道的掌心,将她的手紧紧包裹住。那温热而干燥的触感,仿佛带着电流,瞬间传遍了林夕的全身。
林夕知道,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那些来自家世、背景、思维方式的壁垒,或许依然存在,未来可能还会有风雨。但此刻,她能无比清晰地感受到,在那看似冰冷、理性、秩序井然的厚重冰层之下,有一股专为她而涌动的、温暖而坚定的暗流,正深沉、持续地流淌着。他不善言辞,却用行动为她构建着最坚实的后盾;他情感内敛,却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悄然为她扫清前路的障碍,点亮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灯。
这种沉默而深沉的守护,远比任何轰轰烈烈的告白和山盟海誓,都更让她感到踏实、安心和……被一种深刻而稳固的方式爱着。
喜欢心动预警:医生的漫画指南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心动预警:医生的漫画指南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