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前线,1938年7月下旬,南京外围防线
硝烟将天空染成一种病态的灰黄色,空气中混杂着刺鼻的硝烟、血腥和尸体腐败的恶臭。
王铁柱趴在一段被炸得只剩下半截的钢筋混凝土掩体后面,用一块破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手中那支缴获的三八式步枪的枪机。
他的左小腿用撕碎的军装布条和两根木棍简陋地固定着,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但高烧已经退了。脸色苍白,嘴唇干裂,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却燃烧着一种历经生死淬炼后的沉静与警惕。
他所在的这片阵地,位于南京城西南方向,是最后一道主要阻击防线的一部分。番号早已打乱,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他现在隶属一个临时拼凑的“混合加强连”,连长是原88师的一位受伤的营副,士兵里有教导总队的残兵、川军、西北军,甚至还有几个和他一样从外围废墟里爬回来的“孤狼”。
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中正式、汉阳造、三八式,还有一挺宝贝似的民二十四式重机枪。
日军的进攻如同潮水,一波猛过一波。但奇怪的是,最近两三天,鬼子的战术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铁柱哥,你看!” 负责观察的李二牛压低声音,指着远处日军进攻队形的侧翼,“小鬼子今天怎么又往那边洼地派人了?那地方泥泞得很,坦克都进不去,这不是找挨揍吗?”
王铁柱眯起眼睛望去。果然,一小股日军,大约一个分队,正试图利用炮火掩护,向防线左侧一片长满芦苇的低洼地渗透。
若是几天前,守军很可能会被正面的猛攻吸引全部注意力,等发现这股迂回部队时,可能就晚了。
但这次,不同了。
就在一天前,连部传来了一份师部紧急下发的、据说源自“高层特殊渠道”的敌情通报和战术指示。
通报特别指出,日军近期在强攻正面防线时,极善于使用“正面强攻,侧翼小股精锐渗透,打击指挥部和炮兵阵地”的战术,尤其喜欢利用复杂地形如洼地、河汉、断壁残垣进行隐蔽接近。指示要求各部队,必须派出精干小组,提前设伏,专打日军迂回分队。
王铁柱所在的混合连,负责防守的区域就包括这片洼地。连长接到指示后,立刻抽调了包括王铁柱、李二牛在内的几名枪法好、有经验的老兵,组成一个机动狙击小组,提前隐蔽在了洼地边缘一处早已废弃的砖窑里。
“看来,上面的‘消息’挺准。”王铁柱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慢慢架起那支带瞄准镜的三八式步枪,调整着呼吸。这枪虽然不如中正式用得顺手,但精度不错,适合远距离狙杀。
透过瞄准镜,他清晰地看到了那几个猫着腰、小心翼翼在芦苇丛中穿行的土黄色身影。他们显然以为自己的行动很隐蔽。
“瞄准当官的,和拿指挥刀、掷弹筒的。”王铁柱低声对身边的李二牛和另一个狙击手说。李二牛用的是一支老套筒,虽然射程近,但在这种距离下也够用。
“砰!”
王铁柱扣动了扳机。枪声在嘈杂的战场上并不起眼。瞄准镜里,那个走在最前面、似乎是小队长的鬼子身子一歪,倒了下去。
几乎同时,“啪勾!”“砰!”李二牛和另一个狙击手也开了火。又两个鬼子应声倒地。
突如其来的精准射击让洼地里的日军小队顿时大乱,惊慌地趴倒在地,盲目地向砖窑方向射击。
“打!别让他们抬头!”王铁柱冷静地拉栓、退壳、上弹,瞄准下一个试图架起机枪的鬼子。
“哒哒哒……” 这时,设伏在另一侧的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也响了,子弹泼水般扫向洼地,将日军完全压制。
短短几分钟,这个试图迂回渗透的日军分队就被打残,丢下几具尸体,狼狈不堪地退了下去。正面进攻的日军因为失去侧翼配合,攻势也为之一滞。
“干得漂亮!” 后来赶来的连长兴奋地拍着王铁柱的肩膀,“又敲掉他一队!这情报真他娘的神了!”
王铁柱没说话,只是默默擦拭着枪管。他不知道这“神情报”从哪里来,但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价值。
这不仅仅是多杀几个鬼子,更是让守军从被动挨打,变成了一定的主动应对,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稳住了阵脚。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类似的情景在不同地段多次上演。守军似乎总能提前一步看穿日军的某些战术意图:夜袭的路线、炮兵观察所的位置、甚至小股“特别挺进队”(类似敢死队)的渗透方向。
虽然无法改变整体战局的劣势,无法弥补火力和兵力的巨大差距,但这些基于精准情报的局部反击,极大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迟滞了其推进速度,更重要的是,为后方组织的撤退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王铁柱和他们的混合连,又打退了日军数次营级规模的进攻。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补充上来的新兵蛋子,往往打一仗就没了。
弹药越来越匮乏,食物只剩下炒米和盐水。但防线,就像一根被拉到极致的橡皮筋,颤抖着,破损着,却始终没有彻底断裂。
直到那天傍晚,师部传来了最终命令:阻击任务完成,各部按预定计划,逐次撤退,向芜湖、镇江方向转移。
没有欢呼,也没有沮丧。活下来的人,默默地收拾着能带走的武器弹药,搀扶起伤员。王铁柱在李二牛的帮助下,艰难地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身后那座在夕阳下燃烧、却已大部分空寂的南京城。
百姓,应该都撤走了吧?他默默地想。紫金山上、外城废墟里、内城巷战中倒下那么多弟兄,他们的血,没有白流。
撤退的队伍在夜色中沉默地行进。王铁柱拄着一根当拐棍的步枪,一瘸一拐地走着,每一步都牵动着腿上的伤。很疼,但他还活着。他回头望去,南京城的轮廓在冲天的火光中若隐若现。
沦陷了。但,和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沦陷,似乎又有些不一样。没有大规模的、绝望的混乱,只有一种悲壮而有序的撤退。军人尽到了军人的责任。
法国巴黎,波旁宫,三日后
1938年8月2日。
窗外是巴黎夏日明媚的阳光,塞纳河水波光粼粼。但办公室内的气氛却凝重如铅。
玛格丽特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图前,背对着门口。薇薇安安静地站在她身后一步远的地方,手中拿着一份刚刚译解出来的电文。空气仿佛凝固了。
电文的内容很短,却重若千钧:
【绝密·红色警报】
发报:远东站“夜枭”
收报:巴黎总部
时间:1938年8月2日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0400
内容:确认。1938年7月31日18时左右,日军第6师团步兵第23联队一部率先突入南京中华门。至8月1日午时,城内有组织抵抗基本停止。南京……陷落。
另:据可靠内线及多方交叉验证,我军主力大部(约百分之七十至七十五)已按计划撤出,成功实施战略转进。城内平民撤离工作……基本完成,常住54.7万人口目前统计已撤出53.8万,剩余人口搜寻中。 日军进城后,遭遇空城。我方军事设施已按计划破坏。日军部分战略计划扑空。具体战损及后续敌动向,持续跟进中。
—— 夜枭】
玛格丽特没有立刻转身。她的目光死死钉在地图上那个标着“NANKING”的点上,仿佛能穿透地图,看到那座正在遭受劫难的城市。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南京……还是陷落了。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个消息以如此确凿的方式传来时,一阵尖锐的痛楚还是瞬间刺穿了她的心脏。
那座城市,那座在她另一个时空的记忆里饱受蹂躏、承载了太多民族伤痛的城池,终究没能摆脱陷落的命运。
然而……
她缓缓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电文后半段的内容,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开始在她脑海中放大、变得清晰。
主力大部撤出……平民撤离基本完成……日军扑空……
扑空!
这两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她心中的阴霾!
和她所知的那个时空的南京相比,这……这简直是天壤之别!在那个时空,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数十万军民的罹难,是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而在这里,虽然城市依旧沦陷,虽然牺牲依旧惨重,但……军队保住了骨干!百姓撤出去了! 日军得到的,主要是一座空城!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东方革命政府和她领导下的军队,展现出了远超预期的组织能力和战略决心!这意味着,无数普通士兵的牺牲,没有白费!他们用生命为同胞的撤离赢得了最关键的时间!这意味着,历史……真的被改变了! 哪怕只是改变了一部分!
这其中,有没有法兰西公社提供的那份关于日军战术特点的情报的一丝微末功劳?玛格丽特相信是有的。
那些及时送达前线的战术建议,或许就在某个局部,帮助守军多坚持了几个小时,多挽救了几个班排,为整体的撤退计划多争取了一线生机。
她慢慢地转过身,脸上的表情异常复杂,有深切的悲痛,有无法掩饰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安稳,以及一种从绝望深渊中挣扎而出的、微弱却无比坚实的希望。
“薇薇安,”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异常平静,“通知联席会议成员,一小时后召开紧急会议。另外,以我的名义,给东方革命政府主席团和军事委员会发一封密电。”
她停顿了一下,字斟句酌地说:“电文如下:惊闻南京战事暂告段落,谨代表法兰西公社及第三国际,向贵国军民在南京保卫战中展现出的无畏勇气、卓越组织和伟大牺牲精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贵部成功组织主力转移与民众疏散,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抗战力量,挫败了敌速战速决之企图,为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兰西公社将一如既往,竭尽全力,提供一切必要之支持。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会到来。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英勇的东方人民。”
薇薇安迅速记录,冰蓝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她清晰感受到了玛格丽特语气中那种不同于往常的、沉重却不绝望的基调。
“是,主席同志。”薇薇安领命,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玛格丽特叫住她,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笔,快速在一张便签上写了一行字,递给薇薇安,“这个,单独发给陈雅同志。”
薇薇安接过便签,上面只有一句话,是用中文写的:
“法理之盾,可护苍生。你所钻研的,与前线将士的样,皆是救国之力。”
薇薇安微微一怔,随即点头:“明白。”
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安静。玛格丽特再次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和平宁静的巴黎。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南京陷落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挫折。但,不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东方的抗战,进入了一个更艰苦、更漫长的阶段。而她和法兰西公社,以及整个第三国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她们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必须更有效地支援东方,必须更努力地在欧洲牵制帝国主义的力量。
她所带领的革命队伍失去了一座城,但保住了一支军队,救下了数百万百姓,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改变历史的可能性。
玛格丽特握紧了拳头。战斗远未结束,但希望之火,已经在那片遥远的、饱经战火的东方土地上,更在她自己的心中,顽强地燃烧起来。
她知道,许许多多平凡又不平凡的那样的战士,战斗在另一条战线上。而她自己,在这塞纳河畔,她的战斗,也才刚刚进入关键时刻。
《钢铁雄心:自公社而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钢铁雄心:自公社而起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钢铁雄心:自公社而起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