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的加入,如同给整个团队注入了一股沉稳而充满生机的力量。他没有嬴政那般迫人的帝王威仪,但那份源于博大精深医术的自信与从容,同样令人心折。在初步了解了当前处境和系统的基本功能后,这位老人便迅速进入了状态,展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探究精神。
他的“工作室”,被暂时安排在了堂屋靠近窗户、光线最好的一角。沈墨找来一张旧书桌和几把椅子,张仲景便将他那些刚刚接触到的异界之物——晨曦魂玉、劣质魂晶、枯萎月光草、矿泉水、乃至抗生素药片等,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如同对待最珍贵的药材。
他的研究方式也与嬴政不同。嬴政更侧重于原理、逻辑和宏观架构,而张仲景则更注重实践、感知和微观变化。他并不急于向沈墨索要现代医学的教材,而是先从观察和体验开始。
“小友,”张仲景拿起那板已经被沈墨用过几粒的抗生素胶囊,温和地问道,“此‘丹丸’外壳光滑,入水不化,乃何材质?其内药粉,又是如何灌入这密封外壳之中?”
这个问题把沈墨问住了,他挠了挠头:“呃……先贤,这外壳是一种叫‘明胶’的物质做的,来源于动物骨骼皮肤,在特定温度下会融化,冷却后就成型,药粉是在外壳还是液体的时候灌进去的。”
“明胶?融而后凝?巧妙!”张仲景眼中露出赞叹,仔细摩挲着胶囊光滑的表面,“竟能想到以此法包裹药性,避免异味,亦能精准控制剂量。此等‘工巧’,已近乎道。”
他又拿起那瓶矿泉水,对着光线看了看:“此水之纯,老朽生平仅见。毫无地脉之气,亦无草木之灵,仿佛……‘空’。然,正是此‘空’,或可承载万药,而不生冲突。若用以煎煮某些性质猛烈、需借水性中和却又忌惮杂质干扰之药,或有意想不到之效。”
他甚至对那个塑料瓶子本身产生了兴趣,轻轻捏了捏,感受其韧性与弹性:“此‘琉璃’竟如此柔韧轻薄?制作工艺,匪夷所思。”
沈墨不得不又解释了一番塑料的由来,从石油到化工合成,听得张仲景啧啧称奇,连道:“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此世之道,果然另辟蹊径,直指物质之本源变化。”
而当沈墨为了更直观地解释一些概念,拿出手机,点开一个关于人体解剖的3d模型App时,张仲景的反应更是巨大。
那栩栩如生、可以随意旋转、放大缩小、分层剥离的人体结构模型,清晰地展示着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内脏的每一个细节!这对于一位毕生致力于探究人体奥秘、却只能依靠有限解剖和经验推断的古代医圣而言,带来的冲击是无与伦比的!
“这……这……”张仲景第一次失态了,他猛地站起身,凑到手机屏幕前,手指微微颤抖,想要触碰却又不敢,生怕惊扰了这“神器”中的影像。他的目光如同最饥渴的学者,死死地盯住屏幕上那颗缓缓跳动的心脏模型,那蜿蜒密布的血管网络,那复杂精密的神经系统……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激动与恍然,“《灵枢》所言‘经脉之行,如环无端’,观此图,方知血管网络之密,远超想象!这‘心脏’,竟是如此结构,推动血液运行之力,源于其本身之收缩?而非单纯依靠‘宗气’推动?”
他指着肺部模型:“气息交换,竟是在这些细微如囊泡的‘肺泡’之中完成?妙哉!难怪《内经》有云‘肺者,气之本’!”
他又看向消化系统:“食道、胃、肠……其形态、连接,竟能如此清晰直观!水谷精微之运化,路径分明!”
这位老人,仿佛一下子闯入了一座前所未有的医学宝库,每一个发现都让他兴奋不已,以往许多凭借经验和理论推演存疑或模糊的地方,在这无比直观的模型面前,豁然开朗!
他不断让沈墨操作模型,展示不同的系统,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此‘神经元’便是传导感知、号令周身之‘导线’?”
“肝脏解毒之能,是因其内这些特殊的细胞结构?”
“肾脏过滤尿液,原理竟是如此精密的‘筛网’?”
沈墨尽自己所能,用通俗的语言结合App的注释进行讲解。张仲景听得如痴如醉,时而抚掌称妙,时而蹙眉深思,时而又要求沈墨将某个部位反复展示。
这番动静,也吸引了在一旁研究巨人锻造记录的嬴政。他踱步过来,看着手机屏幕上那精细无比的人体内部结构,纵然是他,眼中也掠过一丝惊异。
“不想人体内部,竟是如此……精密复杂。”嬴政沉声道,“若能洞悉此间奥秘,于强兵健民,乃至……延年益寿,恐怕皆有裨益。”他显然也意识到了现代解剖学背后蕴含的巨大价值。
张仲景闻言,从沉浸中稍稍回过神,对着嬴政郑重一礼:“陛下所言极是!此等直观之象,胜过千言万语,于医道而言,不啻于指路明灯!以往许多疑难杂症,因不明其内部真实情状,只能凭脉象症候揣测,用药如盲人摸象。今得见此图,方知病邪盘踞何处,气血梗阻何方,用药施针,便可有的放矢矣!”
他感慨万千:“老夫着《伤寒论》,辨六经,析病机,自问已竭尽所能。然今日方知,医道之广,犹如沧海,吾所知不过一粟耳!此世医学,虽看似不重阴阳五行、经络气化之整体理论,然于‘形’之探究,已入微入妙,实可补我中医之不足,融会贯通,必能开创一番新天地!”
他的态度,并非简单的震惊或崇拜,而是一种基于深厚底蕴的批判性吸收和融合创新的渴望。
接下来的时间,张仲景完全沉浸在了对现代医学基础知识的汲取中。他让沈墨找来更多关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的基础科普文章和视频,结合那人体模型,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他并不盲目全盘接受,而是时时与自身所学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相互印证。
“原来细菌、病毒,便是古人所言‘戾气’、‘疫毒’之微观形态?”
“消炎杀菌,便是‘清热解毒’之一种方式?”
“血液循环理论,与吾等‘营卫气血’之说,竟有诸多暗合之处!”
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他便虚心向沈墨请教,态度恳切,如同一位最认真的老学生。沈墨在解答的过程中,自己也仿佛重新梳理了一遍知识体系,获益匪浅。
看着这位千古医圣放下身段,以如此开放和谦逊的态度拥抱新知,沈墨心中充满了敬佩。他知道,有了张仲景的加入,不仅团队的医疗保障水平将直线上升,未来在解析万界奇物、开发新药、乃至融合不同力量体系的治疗手段上,都拥有了无限的可能。
堂屋内,嬴政研究着符文武器的构想,张仲景探究着人体与药物的奥秘,沈墨则在一旁协调、学习,偶尔通过系统关注一下其他位面的动向。
一种奇特的、跨越时空的学术氛围,在这古老的祖宅中悄然形成。而这,仅仅是他们迈向万界征程中,一个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的开始。
喜欢绑定系统,带着老祖闯万界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绑定系统,带着老祖闯万界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