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翠云拉着刘妈妈说话,小声嘀咕道:“刘妈妈,我听陈姨娘房里那小刘妈妈说,陈姨娘这胎不稳当?”
“哪有什么稳当不稳当的,小刘那咋咋呼呼的性子,小事儿也说成了大事儿。陈姨娘就是体虚,又患上了孕期消渴症,这才难受了些,大夫看过了,没大事儿,孩子生下来就好了。”刘妈妈道。
翠云似懂非懂的点头,她年纪轻不懂这些事情,便道:“这妇人怀孕这般的麻烦,不知道我家姨娘怀孕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情形,还是得寻个像刘妈妈你这样老成知事的人照看着才行。”
刘妈妈笑呵呵的道:“女人都会有这么一遭,要是郝姨娘真有了,找两个知事的婆子照看就是。”说话的时候见翠云的神情没什么变换,心里就放松了些,郝姨娘受宠,要再有了孩子,倒成了棘手的人。
翠云也笑呵呵的,两人说着话就到了厨房,厨房的人记着惯例,因此即使到了午休的时间,也没有人离开厨房,好几个火头目光一直往厨房外看,就等着发赏钱的来。
最先来的是老夫人与当家娘子院子里的两个老妈妈,按照惯例打赏。
柳叶跟着张秀芳跪着,顺手平摊着举过头顶,勾着头听着老妈子的训话。
“主子仁慈,体恤下人,这样好的主子修多少世的福气都求不来,望尔等戒骄戒躁尽心尽力为主子做事。”
方娘子带头回话道:“为主子效力是奴等本份。”
老妈子扫了一眼厨房里的人,个个老实本分,这才点头示意身后的小丫头发赏赐,自己亲自拿了一个沉甸甸的葫芦形荷包,递给方娘子:“老姐姐,你资历老自是头一份。”
方娘子捧着荷包,朝着主子院子那边叩首:“老奴谢老夫人恩赏,老夫人万福万寿!”
老妈子在方娘子起身的时候扶了一把,就拉着方娘子去一旁小声的说话儿。
发赏钱的丫头将一个荷包放到柳叶的手里,柳叶感受到手里沉甸甸的份量,就知道里边放的应该是铜板,就是这荷包不算大的扇形,能装下十个铜板吗?
众人接了赏钱,谢了恩,还没来得及起来,二夫人这边刘妈妈就带着翠云来了。
刘妈妈没训话,毕竟府里二夫人不是管家的,她一个陪房也就不能越矩,她让小丫头去发赏钱,就带着翠云到方娘子跟前,替郝姨娘说了一句好话。
方娘子见这厨房这边郝姨娘个个都赏了,就知道郝姨娘的态度了,就道:“劳翠云姑娘给姨娘回个话儿,不过是不知事的小丫头,不懂府里跟厨房的规矩,那丫头也是新来的,要真说不好也论不到姨娘身上,该问问前院那些教导丫头的婆子规矩怎么教的?”
翠云听了方娘子这不软不硬的话儿,心中暗自松口气,虽然被暗着贬低了几句,但听口气事儿是揭过去了,就笑脸应了话。
柳叶没想到,二老爷身边的郝姨娘这么大方,厨房上下都给了赏钱,前边的陈姨娘、杜侍君都只赏了几个主灶师傅。
因着郝姨娘说是吃着张秀芳的花糕好,这才赏赐厨房上下,就有几人揣着钱对张秀芳道:“今日倒是沾了张娘子的光,让咱们也多了些赏。”
张秀芳道:“哪里是沾了我的光,是今早郝姨娘的丫头闹事儿,她打赏咱们跟方娘子求和的,是沾了方娘子的光才是。”
方娘子刚巧走过来,听见这话,心中满意,然后对众人道:“元宵节是过了,你们也劳累了几日,明日、后日厨房的人轮休一日,你们自己商量着安排。”
“是。”众人应声,方娘子这才带着孙女孟津离开。
柳叶跟张秀芳在廊下的角落里拆着荷包,张秀芳的荷包是一个福禄寿纹的,倒出一块小银角子,张秀芳掂量了一下道:“一两左右。”
柳叶也拆了自己的荷包,是五个她没见过的大铜板,好奇的拿起一个:“阿娘,这铜板怎么比你之前给我买饴糖的大?”
张秀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傻丫头,这是当十铜板,一个铜板抵十枚小的,除此之外,还有比这个小一些薄一些的当五铜板。”
柳叶闻言眼睛一亮,那这里有五个铜板,不就是五十文?
张秀芳道:“你将钱跟荷包都收起来吧,你昨晚也得了些赏,钱就自己存着,别乱用,别乱花。”
柳叶点头:“阿娘放心,我都存着呢。我想着弄个钱匣子,打把锁头,锁着才放心。”
“你才几个钱,就想着钱匣子了?等回去叫你阿爹找人弄根竹子编个篓子放钱。”张秀芳本是玩话,倒也没想到柳叶认真了。
柳叶惊讶:“你要是被人拿走了怎么办?”
“瓜兮兮的。”张秀芳摸摸她脑袋,牵着她的手去找地方休息去了。
下午干活的时候,柳叶时不时就捏一捏自己腰间的荷包,怕掉了。
陈三姐见了,笑话道:“得了多少的赏呀,这么记挂着。”
“跟三姐你们这些老资历比起来不多,但对我这个连第一次月钱都还没拿到的小丫头来说,可多了。”柳叶摇头晃脑故作童真。
陈三姐笑了:“小孩子就是图新鲜。”
正说着话,米生财跟许大成走过来与张秀芳等人商量轮休的事情。
李大花开口:“元宵节前张娘子忙着做点心,那些馒头、杂粮饼这些都是我做的,累了小半个月,也该轮到我先休了吧?”
谁都想先休息,松快松快,厨房就两个白案师傅,李大花开了口,张秀芳就不好再开口明日休了。
米生财道:“咱们这边就数老刘手底下的学徒多,不如这样,明日你跟张娘子两人撑着厨房,我们三休了你们也忙得过来。”
刘寻点头应了,轮休便定了下来。
许大成就道:“那等下方娘子来了,咱们就跟方娘子说一声。”
众人皆应了声。
到了晚膳点,各处跑腿的丫头仆妇小厮来提膳食,有小厮瞧见厨房大铁锅里熬着的油汪汪的杂汤就不住的咽口水。
虽然在白府里当差一日三餐不愁,但他们这些奴才肚子里缺油水,就有那机灵的小厮给舀汤的灶头刘寻塞了一两文钱,于是他碗里的汤食就菜多汤少。
一旁的柳叶见了,不由得暗叹,真是处处都是门道。
刘寻分舀汤食,没多久许大成就走了过去:“老刘,你去吃饭吧,我来替你了。”
刘寻道:“倒也不急,就剩最后这些残羹了,舀完了就了事。”
孟津从门外走了进来,对厨房里的众人道:“几位大师傅,方娘子请诸位过去。”
“孟姐儿,啥事儿呀。”刘寻舀着汤,瞧见还有小半锅后边还排着好些人,就舍不得丢汤勺,更舍不得那好处。
“刘师傅不应该早就知道了吗?”孟津故作诧异,众人的目光就落在了刘寻的身上。
喜欢家生子的发家之路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家生子的发家之路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