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陈斗起床,老李头子已经套好牛车,这会儿跟老李婆子一起在厨屋做早上饭,熬个稀饭顺便馏上窝窝,拔了根萝卜,洗干净对切再切片,撒点盐杀杀水,放点香油放点糖就简单腌个萝卜。
陈斗站在厨屋门口跟他俩打了招呼,老李头子从灶前起身,“还要带点啥进城不?”
“带点南瓜。”
“那咱一起去地窖。”老李头子挎上下地窖的篮子,俩人一起往院子后的地窖走去。
东西都装上车了,陈斗吃罢饭,陈苗才揉着眼睛起床,洗了一把脸,拿上给自己煮的鸡蛋,陈苗在车斗里坐好,在牛车的晃悠中赶着未亮的天际往勉县县城走去。
这一趟并不赶趟,父女俩说着话,牛车悠着,比平日里多走了两刻钟才算进城。依然到了天香楼的后厨门口,车上盖了茅草,显然不想让别人看到车上装的东西。
武大掌柜听到后厨的来报,大步去后门迎爷俩。
“武伯伯,先把东西卸下去吧。”陈苗路上睡了一觉,进了城很快就醒了,她利落的跳下牛车,让后厨的把门栏卸下,将牛车赶了进来,关门。
没了外人,陈苗才把牛车上盖的茅草扒拉开。武大掌柜没见过南瓜,想来就是陈苗过年的时候准备的稀罕物,赶紧招呼伙计小心的把东西移到小仓库。
“大侄女儿,这些东西怎么做呢?”武大掌柜看看南瓜,看看风干兔子,还有番薯藤干。
“不急,我都把方子写下了。”陈苗从怀里拿出几张纸,分别是南瓜饼和风干兔子做的美味,“这个番薯藤就跟咱们平时的干菜一个做法,泡开了用大油焖出来才好吃解馋。”
武大掌柜接过方子,一张张看过,写了五道菜的做法,蒸炒焖炖各一道,南瓜饼则是作为甜点为一道。“哎呦大侄女儿,我这就让人去准备,咱们晚些一起品尝。就是这个辣椒是什么?从未听说过。”
“辣椒是偶得的一种新调味,我也带了一些。”陈苗指指放在装着番薯藤干袋子边的小袋子,“这个味道没人吃过,吃过的忘不了忍不住,我家也不多,就送一些给伯伯尝尝。”
武大掌柜拿过袋子,打开袋子闻闻味道,辣椒的气息让他打了好几个大喷嚏,两行泪怎么忍也没忍住流下,“这个跟芥末有的一拼。”
“芥末窜鼻子,辣椒可不会,辣椒的用途可比芥末大。”陈苗指着五只颜色一样的风干兔子,“这五只就是香辣味儿的兔子,伯伯让他们做的时候不要搞错了。”
“行,你们爷俩到楼上先歇歇脚,我安排一下便去寻你们喝茶吃点心。”武大掌柜将方子交给最信得过的大厨,吩咐地下动起来。
“伯伯和我爹吃茶吧,我要到街上逛逛。”打了招呼,陈苗就背着手,晃悠着往她最喜欢的南市去了。
南市依旧像往年一样摆着周边的农人种的菜蔬,这会儿是过了早市,菜蔬有些蔫哒了,但是没人想着给它们洒点水,也没有人会把菜摆得整整齐齐让人好挑选。黑瘦的小老头小老太也跟他们面前的菜一样蔫耷耷的坐在摊子后面,灰扑扑的布巾搭在头顶,免得会被秋老虎给晒晕了。
哎,这些菜等不到下半晌就会脱水脱的没有一点卖相了。
“哎,阿苗啊,你有一段时间没来县城了啊。”这是经常收他们野物的牛屠户,他的案台上没有一星半点肉了,看样子今天生意还是卖肉的生意好。
“是啊牛叔。”陈苗在肉摊前站定,抬着小脑袋和牛屠户寒暄着。
“今年有东西还往叔这里送,知道不?”牛屠户把筐里的两根大棒骨用草绳串好,递给陈苗,“今个儿叔不知道你要来,给你俩骨头磨磨牙,下回叔给你割一块儿肥噔噔的大膘肉。”
陈苗也是不客气的接过大棒骨,道了谢,继续在街上转悠。不知不觉走到了北街。这条街上的乞儿不比天香楼那条的少,三五个一伙的坐在店门口的巷子口,看到富贵点的马车,穿着讲究点的公子小姐,就满口“行行好”的围上去讨要。
勉县的乞儿特别多,或者说是大梁对外的边界线上没有了父母亲族庇佑的孤儿特别多,他们没有户籍,没有土地,没有劳动力,只能通过乞讨来维持自己生计,听说在太宗的时候还有慈幼救济堂,随着富户逐渐的内迁,没有了捐款的慈幼堂也办不下去了,解散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在这个世道里讨生活。
陈苗坐在一家书铺门前的台阶上,对面书画店的几个小乞儿正躲在阴凉里打盹,只有一个年纪估摸有十来岁的孩子不时会睁眼看看有没有过往好下手的“肥羊”,是的,“肥羊”,因为陈苗发现他们不光乞讨,还顺带摸走人家腰间的荷包玉佩什么的。
所以没有人会对小乞儿有什么同情心,因为他们要偷东西;也正是因为没有了别人施舍的食物,小乞儿们更饿了,越来越多的小乞儿只能组团去偷,偷来了好换成食物填饱肚子。周而复始,小乞儿们仇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厌弃小乞儿。
是这个世界冷漠吗?还是小乞儿确实讨人嫌?陈苗叹息着,从台阶上站起,因为吃不饱啊,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不只是贫穷,他们守着他们的一亩三分地,看老天爷吃饭,看朝廷吃饭,看他们生存的环境中的强者吃饭,明明他们付出了所有的辛劳,得到的却是食不果腹。战争让他们颠沛流离,昏庸的统治者让他们背井离乡,无法掌控的天灾让他们易子而食,苦的都是他们。
喜欢穿越之大齐扶贫官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穿越之大齐扶贫官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