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副县长李莉的任务更分散,她需要跑省卫健委和省教育厅两个地方,战线更长。
她带着县卫生局局长和教育局的副局长,同样起个大早。
第一站是省卫健委。她的目标是基层卫生健康处和规划信息处(针对远程医疗设备)。
基层卫生健康处的处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干部,姓陈。
李莉同样准备了厚厚的材料,关于连坞县乡镇卫生院设备更新、人才培训以及计划在县医院建立的远程诊疗中心方案。
陈处长看着材料,眉头微蹙:“李县长,你们的情况我理解。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是省里一直在推动的工作。但是呢,专项资金每年就这些,往往是配套下拨,需要地方财政先有投入和规划。你们县财政……”她顿了顿,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你们连坞穷,配套资金能到位吗?
李莉早有准备,她没硬撑县财政,而是巧妙转换角度:“陈处长,我们确实困难,所以更需要省里的雪中送炭。我们不敢求一步到位,只希望能分步实施。比如,设备更新,我们不求最新最贵的,只求能满足最基本诊疗需求的、性价比高的设备,哪怕是一些兄弟市县淘汰下来但还能用的二手设备,我们也要!先解决有无问题。远程诊疗系统,我们可以先从一个试点乡镇卫生院建起,做出效果,再逐步推广。我们缺钱,但不缺决心和干劲!”
她的话务实而恳切,甚至主动提出了接受二手设备和试点先行的“低姿态”方案,这让陈处长有些动容。她见过太多一来就狮子大开口要钱要设备的。
“二手设备和试点……这个思路倒是更实际一些。”陈处长语气缓和了些,“规划信息处那边好像最近在统计各地对远程医疗建设的需求,你们可以去对接一下,看看能不能纳入试点项目库。至于设备……我这边记得年前有几个市刚更新了一批设备,淘汰下来的或许还在仓库,我帮你问问看,但不能保证。”
“太感谢您了陈处长!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都百分百努力!”李莉赶紧记下这个信息,心里一阵激动,哪怕只是些二手设备,对连坞也是极大的改善!
规划信息处那边,果然如陈处长所说,正在做远程医疗的规划调研。李莉又把连坞县的情况,特别是偏远山区百姓看病的艰难,生动地描述了一遍,强烈表达了希望成为省级远程医疗试点县的愿望。处的干部表示会记录下来,纳入考虑范围,但同样强调需要地方配套和持续运营的能力。
从卫健委出来,已是中午。李莉和下属在车上简单啃了个面包,就赶往省教育厅。
教育厅的基础教育处是他们重点目标。针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资金,李莉重点汇报了连坞县几个偏远乡镇小学和教学点的危房改造、课桌椅更新、以及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比如电脑、投影仪)的问题。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副处长,年轻人,干劲足,但权限有限。他听了汇报,看了材料,表示同情,但也直言:“李县长,省里的资金主要是引导和补助,大头还需要市县自己解决。而且资金下达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需要项目入库、专家评审、领导审批等一系列程序。你们县的情况特殊,我可以帮你们把材料递上去,也会在汇报时重点说明你们的困难,但最终能争取到多少,真的不好说。”
程序复杂,希望渺茫。李莉感到一阵无力,但她没有放弃。她想起叶辰说的“要主动去争”。她立刻打电话回县里,让教育局马上准备更详细的材料,包括每一个需要改造的危房照片、每一个教学点缺少的设备清单,要求具体到每一个村小、每一个学生!她要的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用最扎实、最细致、最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分析去打动上级!
“今天我们就耗在这了!”李莉对两位局长说,“副处长做不了主,我们就想办法见处长,见不到处长,我们就在他办公室门外等,等他下班,再简单汇报几句!我们必须让他对我们连坞县的困难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于是,下午的教育厅办公室里,出现了一道“风景线”:李莉和两位局长耐心地等待着,见到处长办公室有人出来就立刻上前试图搭话,一次次被婉拒,又一次次耐心等待、说明。她们的态度极其谦逊,但立场极其坚定:连坞的孩子需要帮助。
这种“软磨硬缠”虽然有些失礼,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展现了连坞县的极度渴望和决心。
快到下班时,那位基础教育处的处长终于被她们的执着打动,抽出十分钟见了她们。李莉抓住机会,言简意赅又充满感情地再次陈述了困难,并承诺最详实的补充材料明天一早就能送到。
处长叹了口气:“李县长,你们真是不容易。这样吧,材料尽快送来,我会重点看一下。下周厅里有个关于薄弱学校改造的协调会,我会把你们县的情况作为一个特殊案例提出来讨论一下。”
有了这句话,李莉觉得今天所有的等待和委屈都值了。虽然钱还没影子,但至少打开了了一道缝隙。
晚上回到住处,李莉一边电话遥控县里准备材料,一边总结今天的情况:卫健委那边,二手设备和试点有望;教育厅这边,留下了印象,争取上会讨论。成果微弱,但已是突破。
她明白,这种“缠”功,后面还得继续用,而且要用得更巧妙。
喜欢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