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回到宿舍,心潮难以完全平静。
省政府常务会,那是决定一省重大政策方向的核心会议,参会者至少是副省级领导和各厅局、地市一把手。
他一个处级干部,若非特殊原因,连列席的资格都没有。
徐箐的动作比想象中更快。
第二天中午,叶辰就接到了那位林主任的电话,通知他明天上午九点,列席省政府常务会议,准备就乡村振兴相关思路做十分钟的简要汇报,并接受领导问询。
语气公事公办,但透着一丝不容有失的严肃。
十分钟,六百秒。要在那些日理万机的省领导面前,清晰、扼要、有说服力地阐述一个可能影响全省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其难度可想而知。
叶辰深吸一口气,压下所有杂念。他再次拿出方案的副本,不是通读,而是开始提炼最核心的逻辑链:问题(内需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滞后)、破局点(乡村振兴是激活内循环的关键抓手)、路径(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电商下沉、生态价值实现、数字赋能)、保障(政策整合、金融创新、基层激活)。
他必须确保在极度紧张的时间内,也能条理分明地呈现主干。
然后,他开始预判领导们可能关心的问题:
钱从哪里来?(资金保障与效益)
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差异化发展)
农民真正能得到什么?(利益联结机制)
与中央政策如何衔接?(政策符合度)
当前经济形势下风险是否可控?(风险评估)
……
他将这些问题和可能的回答要点在笔记本上快速列出,反复推敲。
这一晚,党校宿舍的灯亮到很晚。
次日早晨八点四十,叶辰提前二十分钟到达省政府大楼。
经过严格的登记和安检,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他来到了会议室隔壁的一间小休息室等候。
徐箐已经在那里,正和几位同样等候参会的中年干部低声交谈。
看到叶辰,徐箐对他点了点头,眼神里是鼓励也是提醒。
八点五十五分,工作人员前来引导。叶辰跟在徐箐身后,走进那间宽敞、庄重、气氛凝重的会议室。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已经坐了不少人,叶辰一眼就看到了几位经常在本地新闻里出现的面孔。
他的位置被安排在靠墙的一排列席人员座椅上,面前放着席卡和话筒。
九点整,省长齐宏远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会议室,会议准时开始。
前面的议题是关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下一阶段重点工作部署。
各位领导发言、讨论,语气平稳却字字千钧。
叶辰正襟危坐,认真倾听,努力适应着这里的节奏和氛围。
终于,会议进行到后半段。 齐省长翻了一下议程:“下一个议题,发改委提报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初步思考。徐箐同志,你简要说说。”
“好的,齐省长。”徐箐清了清嗓子,打开话筒,“各位领导,近期我们在做一些长远规划的研究,结合党校学员的一些讨论,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思路。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将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激活我省内循环、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重要抓手,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必要性。”
“具体想法,我们请思路的主要贡献者,省委党校本期学员、省纪委的叶辰同志,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瞬间,所有目光——平静的、探究的、审视的——都聚焦到了叶辰身上。
叶辰深吸一口气,按下面前话筒的开关,站起身,微微向会议桌方向鞠躬:“各位领导好,我是叶辰。下面我就初步思考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议室,略显年轻,但异常稳定,没有丝毫颤抖。 他严格控制着时间,语速平稳,重点突出。
从宏观背景到省内现实挑战,再到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勾勒出几条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
他没有纠缠细节,而是用最精炼的语言搭建起一个逻辑清晰、骨架完整的构想。
十分钟,几乎分秒不差,他完成了汇报:“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各位领导。”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几位领导翻看着面前徐箐提前准备好的那份方案摘要。
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赵坤率先开口,问题直指核心:“叶辰同志,思路很新。但你提到的生态价值实现、农村数字化,都需要巨大投入。钱从哪里来?省里财政压力很大,中央转移支付也有既定用途,你这个设想,是不是过于理想化了?”
叶辰早有准备,从容应答:“赵省长,资金问题的确关键。我们认为不能单纯依赖财政投入。”
“一是可以整合现有的涉农、文旅、生态修复等分散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是创新金融工具,比如发展绿色金融、引导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三是设计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有收益预期的领域,比如精品民宿、特色种养、冷链物流等,财政资金起到引导和撬动作用。”
省财政厅厅长严正扶了扶眼镜,追问:“商业模式?社会资本是要看回报率的。你如何确保他们愿意去农村,特别是那些偏远的、基础条件差的地区投资?”
“严厅长,这就需要政策组合拳。”叶辰应对道,
“比如,对投资特定领域和区域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用地指标倾斜;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分担社会资本前期风险。”
“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规划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基础设施下沉,比如改善物流、普及高速网络,来提升这些地区的投资吸引力和资本回报率。”
“本质上,是政府创造条件,让市场发现农村的价值。”
严正追问道:“你提到差异化发展,避免千村一面。但如何确保各地真能找准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窝蜂都去搞民宿、种果树?”
“领导,这需要省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分区指导。”叶辰回答,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帮助各地认清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市场半径。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我们鼓励的是‘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但是在全省一盘棋的规划下的精准定位。”
问题一个接一个,有的宏观,有的具体,甚至带有几分质疑的味道。
叶辰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尊重,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引据适度,既展现了思考的深度,又牢牢守住自己“学员”、“初步思考”的定位,不越位,不夸口。
齐省长一直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
当讨论暂告一段落时,他抬起头,目光看向叶辰,缓缓开口:“叶辰同志,你的想法很大胆,也确实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但是,”
他顿了顿,“任何战略从构想到落地,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会遇到你想象不到的困难。
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由你来负责一个试点县的工作,你敢不敢去实践你的这些理论?”
这个问题,完全出乎了叶辰的预料,甚至让在场的其他领导都微微一愣。
直接问一个处级干部“敢不敢”去主政一方实践?这其中的意味,太过深远。
叶辰感到心脏猛地一跳,但他几乎没有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报告省长,如果组织信任,给我这个机会,我愿意去最困难的地方,用实际行动来检验和完善这些想法,决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齐省长看着他,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他的内心。
几秒钟后,省长微微颔首,没有再说什么,转而看向其他人:“关于发改委提报的这个思路,我认为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请发改委牵头,会同财政、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成立一个工作专班,进行更深入的可行性论证,特别是资金测算和风险评估,一个月内拿出详细方案再议。散会。”
会议结束。领导们陆续离场。徐箐走过叶辰身边时,用力捏了一下他的胳膊,眼神复杂,既有欣慰也有巨大的压力。
叶辰知道,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面试”结束了。省长的最后那个问题,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将难以估量。
他走出省政府大楼,阳光有些刺眼。他知道,从今天起,一切都将不同。
党校的课程还未结束,但他脚下的路,已经指向了更广阔、也更崎岖的前方。
喜欢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