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双叉岭前猎影现 守护慈悲悟菩提
五圣迎着晨曦,踏着鹰愁涧上晶莹剔透的晨露,如履薄冰般地向西行进。霜色宛如一位巧手的工匠,在草尖上精心雕琢出细碎的冰珠,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白龙马那银鳞般的鬃毛,如瀑布般垂落,水珠在其间跳跃,仿佛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蹄铁与青石相触,迸发出幽蓝的火星,清脆的声响犹如天籁之音,惊飞了栖息在岩壁缝隙中的寒鸦。马鼻喷出的白雾,如同一股神秘的力量,裹挟着某种熟悉的腥甜,恰似一把淬了铁锈的利刃,无情地划破了腊月的寒风。那气息中弥漫着松脂爆裂的焦香,却无法掩盖陈年兽血的腥臊,这气息如同一只无形的钩子,死死地勾住了玄奘的后颈,令他的寒毛根根倒竖。
悟空的火眼金睛骤然收紧,金箍棒在掌心转得如风车般飞快。棒身映出的前路突然扭曲,化作道岔路口,两条路的尽头都立着块界碑,碑上 “双叉岭” 三个字的笔画里,嵌着些破碎的兽骨,骨缝里渗出的暗红汁液,与刘伯钦弓箭上的血迹同款。他猛地想起三百年前的震颤:唐僧被猛虎叼走时,樵夫刘伯钦的钢叉刺入虎腹的闷响里,藏着对 “杀生” 还是 “护生” 的诘问 —— 那时他只当是凡人的勇武,此刻却在松涛声里品出深意。
八戒的钉耙在肩头发烫,齿缝间还沾着鹰愁涧的水草。他望着岔路口左侧的路,路边的荆棘上挂着块破布,布纹里的猛虎图案,与当年叼走唐僧的那只斑斓猛虎皮毛纹路分毫不差。记忆突然变得清晰:那时他蹲在树后,看着刘伯钦的钢叉撕开虎皮,鲜血溅在自己的猪鬃上,而他竟偷偷咽了口唾沫,想着这虎肉烤着吃定很香。可此刻摸着腰间高翠兰绣的护腰,那并蒂莲的针脚刺得他掌心发疼,让他突然明白,有些欲望,需要用一生去克制。
“俺老猪的肚子咋又不争气了?” 八戒的钉耙往地上一顿,耙齿掀起的泥土里,混着根啃剩的虎骨,骨头上的牙印,正是他当年留下的。这景象让他突然想起刘伯钦说的话:“长老莫怕,我这双叉岭,常年有野兽出没,我杀它们,是为了护这方百姓。” 那时他只当是猎人的借口,此刻却在骨缝的肉丝里,看见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在虎穴前哭泣。
沙僧的降妖宝杖在掌心轻颤,杖头骷髅的眼眶里,映出双叉岭的虚影。岭上的歪脖子松树下,堆着堆兽骨,最上面的那颗虎头骨,眼眶里插着支箭,箭杆上刻着 “钦” 字,正是刘伯钦的名号。他忽然想起刘伯钦的弟弟刘太保说的话:“我哥杀的野兽越多,做的噩梦越长。” 而此刻骷髅眼眶里渗出的黑水,滴在地上化作个个小小的祭坛,祭坛上燃烧的,正是刘伯钦的钢叉,叉尖的火光里,浮现出他梦中被野兽撕咬的场景。
暮色浸透粗布袈裟时,唐僧怀中的通关文牒骤然发烫,隔着三层棉麻仍灼得心口生疼。他慌忙解开衣襟,素白绢布包裹的文牒上,鎏金勾勒的青莲纹案正渗出猩红,凝结的露珠顺着纹路蜿蜒成河,在 “大唐贞观” 四字上晕染出诡异的胭脂色。指尖触到温热血痕的刹那,二十年前双叉岭的记忆如潮水翻涌 ——
彼时初出长安的玄奘在林间迷失,幸得猎户刘伯钦搭救。那人扛着带血的猎叉,虎目炯炯:“长老莫怕,我这山场东至西洋大海,西至西天雷音,南至禄山,北至北海,方圆百里的豺狼虎豹,见了我的钢叉都得绕道!” 说着将剥下的熊皮往肩头一甩,腰间悬挂的兽牙串叮当作响,惊飞了树梢栖息的白鹭。
此刻暮色中的岔路口,山风裹挟着经文吟诵声扑面而来。《往生咒》的梵音里,混着虎啸狼嗥的低吼,恍惚间化作万千生灵的泣诉。唐僧踉跄扶住路旁古柏,树皮上新鲜的爪痕渗出暗红汁液,与文牒上的血迹遥相呼应,仿佛天地间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超度法事。
\"是猎户的执念!\" 悟空的火眼金睛骤然泛起红光,脖颈上的虎皮裙无风自动。他手腕轻抖,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裹挟着罡风横扫而出,路边碗口粗的荆棘如同朽木般被拦腰斩断。断裂的枝桠截面渗出墨色汁液,在半空凝结成狰狞的利爪,密密麻麻的黑色触手如同潮水般朝着唐僧师徒五人扑来。
为首的虎爪比磨盘还大,暗金色的皮毛下翻涌着浓稠的黑气,锋利的指甲上凝结着暗红血痂。半截生锈的铁链缠绕在虎爪关节处,随着怪物的动作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当那怪物张开血盆大口时,刘伯钦的声音竟从它喉间迸发而出,带着猎枪硝烟般的粗粝:\"你们这些吃斋念佛的和尚,懂什么杀生护生!\" 虎爪猛地拍碎身旁巨石,飞溅的碎石在空中化作无数狰狞的兽首,\"我不杀它们,这些畜生就会把像你师父这样细皮嫩肉的过路人撕成碎片!\"
打斗瞬间爆发 —— 悟空的金箍棒与虎爪相撞,棒身的金光将利爪逼退三尺。他想起当年在双叉岭,刘伯钦的钢叉刺入虎心时,那老虎眼中的绝望,与此刻爪尖的戾气重叠。“吃俺老孙一棒!” 金箍棒化作万点金光,将虎爪的幻影打碎,碎片掉落的瞬间,化作无数个小小的 “杀” 字,在地上被松脂的清香净化。
八戒的九齿钉耙与突然出现的黑熊缠斗。黑熊的皮毛里,藏着当年叼走唐僧的那只猛虎的影子,熊掌拍出的劲风里,混着刘伯钦钢叉破空的锐响。他的钉耙在地上划出个 “护” 字,字的笔画里长出藤蔓,将黑熊捆在松树上,藤蔓的每个卷须,都缠着高老庄的麦秸秆,散发出熟悉的麦香。
“你就不想尝尝这熊肉的滋味?” 黑熊的嘶吼里带着诱惑,“当年你在云栈洞,不也吃了不少人肉?”
八戒的钉耙往地上一顿,耙齿掀起的泥土里,浮出高翠兰为他做的素馅馒头。“俺老猪以前是浑,可现在知道,护着比吃着强!” 他将钉耙刺入黑熊的肩胛,“真正的护生,不是不杀生,是知道为什么而杀,为什么而护!” 黑熊的身体渐渐透明,化作朵黑色的莲花,花瓣上写着 “平衡” 二字。
沙僧的降妖宝杖与狼群对峙。狼群的眼睛里,藏着刘伯钦弟弟刘太保的影子,狼嚎声里,混着当年他在双叉岭听见的经文声:“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他的宝杖在地上划出个 “度” 字,字的笔画里长出佛光,将狼群圈在里面,佛光中的每个光点,都映着他挑担走过的里程。
“你就不恨这些吃人的野兽?” 头狼的嘶吼里带着挑拨,“流沙河的苦,不就是这些孽畜造成的?”
沙僧的宝杖在掌心转得飞快,杖头骷髅喷出的黑雾中,浮现出他在流沙河底埋葬的取经人骸骨。“我恨过,但现在懂了。” 他将宝杖刺入头狼的眉心,“真正的超度,不是忘记仇恨,是带着慈悲去化解仇恨。” 狼群的身体渐渐透明,化作朵朵灰色的莲花,花瓣上写着 “超度” 二字。
唐僧的青莲剑指向虎爪的源头,剑光中浮现出刘伯钦在佛前忏悔的画面:他跪在蒲团上,钢叉放在一旁,面前的香炉里,插着三炷香,香灰落在地上,堆成个 “佛” 字。“刘施主的杀生,是为了护生;我的护生,也需懂得杀生的无奈。” 唐僧的声音里带着慈悲,青莲剑的光芒突然变得柔和,将那些利爪的幻影都化作飞灰,飞灰落地的瞬间,长出片茵茵绿草,草叶上的露珠里,映出刘伯钦与僧人一同诵经的画面。
双叉岭的幻象在五圣的合力下渐渐消散,岔路口的界碑上,“双叉岭” 三个字的笔画里,渗出的不再是血腥,是清澈的泉水,泉水里浮着刘伯钦的钢叉与唐僧的念珠,在水中轻轻碰撞,发出清越的声响。
“原来如此。” 悟空的金箍棒在掌心转得轻快,他看着泉水里的钢叉与念珠,突然明白,所谓的 “杀生” 与 “护生”,本就没有绝对的界限,关键在于那颗起心动念的 “心”。“护生不是软弱,杀生也不是勇猛,是知道何时该生,何时该死。”
八戒摸着肚皮上的旧伤,那里还留着打斗时的灼痛,却比任何时候都让他清醒。“俺老猪现在懂了,为啥翠兰总说,做菜要少放肉,多放菜。” 他咧开嘴笑了,露出的獠牙上,还沾着高老庄的麦糠,“平衡才是最好的滋味。”
沙僧的降妖宝杖上,骷髅的眼眶里第一次蓄满了清水,水里浮着他与刘伯钦并肩而行的身影。“我以前总以为,出家人就该吃素,就该不杀生,却不懂,真正的慈悲,是理解别人的不得已。” 他的声音里带着释然,“这担子,我挑得更明白了。”
唐僧的通关文牒上,青莲图案旁,多了个小小的钢叉图案,与刘伯钦的钢叉一模一样,却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慈悲。他望着双叉岭的方向,突然想起刘伯钦说的话:“长老放心西行,我会在这里,护着后来的过路人,也会为那些被我杀的野兽诵经。” 而此刻岭上的松涛声,与诵经声重合,在风中回荡,像首和谐的歌谣。
五圣离开双叉岭时,两条岔路合并成一条,路边的荆棘都化作了菩提,菩提树下,刘伯钦的钢叉插在地上,叉尖开着朵白色的莲花,花瓣上写着 “护生” 二字。悟空的金箍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棒身映出的双叉岭,不再是虎狼出没的险地,而是片祥和的山林,刘伯钦正与僧人一同诵经,妇人们在树下晒着草药,孩子们在林间追逐嬉戏。
在灵山大雷音寺的穹顶之下,万千莲瓣流转着金色祥光。如来佛祖垂眸注视着腕间的十八颗翡翠念珠,每颗珠子都雕刻着不同的佛偈。突然,刻着 “空” 字的主珠泛起涟漪,原本莹润的翠色中浮现出双叉岭的苍茫山影 —— 玄奘手持禅杖将猎户引向佛龛,悟空的金箍棒化作净水浇灌枯树,八戒的钉耙翻动着新垦的田垄。
佛祖的指尖抚过微微发烫的念珠,垂落的衣袂间渗出檀香。“历经八十一难,他们终于参透了。” 佛光在他眉间凝成智慧白毫,“这世间善恶如阴阳鱼般纠缠,非善非恶亦非不善不恶,唯有在贪嗔痴慢疑中勘破执念,于杀盗淫妄酒里修持本心,方得证圆满的中道。” 殿外的迦叶尊者闻声合十,忽见琉璃瓦上飘落一片金叶,正停在念珠 “空” 字的凹陷处。
凌霄宝殿内,九重天的流云透过琉璃瓦折射出细碎金光,将玉帝玄色龙袍上的暗纹照得忽明忽暗。他手持千里眼的指尖微微发颤,法器镜面里五圣渐行渐远的身影在罡风中模糊,却在他眼底烙下清晰的印记。
案几上,先前批阅的奏章散落一地,其中弹劾五圣滥杀妖邪的奏折被朱砂批注得通红。玉帝俯身拾起其中一封,看着 \"草菅妖命\" 的字样突然轻笑出声,那笑声惊起梁间金铃,叮当声与他的叹息缠在一起:\"原来众生皆苦,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
玉指轻挥,案上的鎏金印玺自行悬浮,印面流转的霞光凝成 \"护生之地\" 四字。他望着千里眼喃喃自语:\"杀生为护生,慈悲即因果。\" 随即召来太白金星,命其即刻传旨 —— 双叉岭方圆百里划为禁地,赐猎户刘伯钦世代守护,既护过往商旅平安,亦保山中生灵不受屠戮。
殿外,仙娥捧着新拟的诏书匆匆而去,玉帝望着天际渐暗的云霭,将那封弹劾奏折投入烛火。火苗舔舐着奏折的刹那,仿佛照见五圣背影中闪耀的慈悲光芒。
五圣的身影消失在双叉岭的尽头,只有他们的笑声和脚步声,还在山林里回荡。那些声音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而那座曾经的双叉岭,如今只剩下祥和的山林和盛开的莲花,在阳光下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杀生、护生与慈悲的故事。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五圣的背影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悟空的金箍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八戒的钉耙上还沾着些许菩提叶,沙僧的降妖宝杖上泛着淡淡的青光,唐僧的青莲剑在鞘中轻轻鸣响,白龙马的蹄声清脆而坚定。他们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彼此扶持,找到平衡的中道,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夜幕降临,五圣在一片菩提林里停下休息。悟空找来些枯枝,生起一堆火,火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庞。八戒从行囊里拿出些干粮,分给大家,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高翠兰做的素斋。沙僧则在一旁打坐,闭目养神,宝杖放在他的身边,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唐僧翻开通关文牒,借着火光看着上面的字迹,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狼嚎,声音凄厉而悠长,在山谷里回荡。悟空警觉地站起身,金箍棒握在手中。“大家小心,可能有情况。” 他说道。八戒也拿起钉耙,警惕地望着四周。沙僧睁开眼睛,宝杖在他的手中轻轻颤动。唐僧则将青莲剑拔出,剑光在夜色中闪着寒光。
过了一会儿,狼嚎声渐渐远去,并没有异常出现。五圣松了口气,重新坐回火堆旁。“看来是我们太紧张了。” 唐僧说道,将青莲剑收回鞘中。悟空也放下金箍棒,挠了挠头:“可能是吧,不过还是小心点好。”
八戒咬了口干粮,含糊不清地说道:“俺老猪才不怕什么狼,想当年俺在双叉岭,什么样的猛兽没见过。” 沙僧拍了拍八戒的肩膀:“二师兄,现在我们是在取经的路上,不能像以前那样鲁莽了。” 八戒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只是低头吃着干粮。
火渐渐小了,悟空添了些枯枝,火苗又重新旺了起来。他望着跳动的火焰,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刘伯钦的故事,想起了他的杀生与护生,突然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能够战胜多少妖怪,而是能够在杀生与护生之间,找到平衡的中道,带着慈悲去行事。
唐僧看着悟空的样子,知道他又在思考人生了。“悟空,杀生与护生,本就是一体两面。” 唐僧说道,“我们取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真经,更是为了在取经的过程中,学会在杀生与护生之间找到平衡,带着慈悲去面对世间的一切。”
悟空闻言,眼睛一亮:“师父说得对!俺老孙以前太执着于非黑即白,却忽略了平衡的重要性。以后俺会注意的,不仅要降妖除魔,还要学会在降妖除魔中保持慈悲,理解他们的不得已。” 他咧嘴一笑,露出了标志性的笑容。
八戒和沙僧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悟空又成长了一步。火光照亮了他们的笑容,也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五圣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知道,只要彼此在身边,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第二天清晨,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悟空已率先跃上青石,金箍棒在掌心转出一串火星。八戒揉着惺忪睡眼,嘟囔着把九齿钉耙往肩上一扛,衣角还沾着昨夜篝火的灰烬。沙僧默默将通关文牒收入行囊,脖颈间的骷髅念珠碰撞出清越声响,白龙马也打着响鼻,鬃毛在晨风中扬起细碎金芒。
朝霞如赤色绸缎铺满天际,细碎的光斑穿过枝叶,在五圣身上投下斑驳光影。悟空纵身跃上树梢,火眼金睛扫过茫茫前路,突然转身咧嘴笑道:“师父,前头有座寺庙泛着金光!” 唐僧轻捻佛珠,目光穿过氤氲晨雾,见远处寺庙的轮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钟声在山谷间回荡,悠远而庄严。
山间晨露未曦,沾湿了众人衣襟,却掩不住他们眼底的光芒。八戒的钉耙不时拨开挡路的藤蔓,惊起几只翠鸟;沙僧稳稳牵着马缰,马蹄踏碎落叶的脆响与潺潺溪流应和;悟空踩着筋斗云忽上忽下,金箍棒点在顽石上迸出火星,惊起林间松鼠乱窜。
当朝阳攀上云头,温暖的光瀑倾泻而下,为五圣镀上金边。唐僧抬手遮挡刺眼的光芒,却见光华中似有真经的梵文若隐若现。他忽然驻足,望着众人沾满尘土却坚定的面庞,恍然一笑:“阿弥陀佛,西行万里,所求真经早已在这并肩同行的岁月里,在这平衡与慈悲的修行里。”
众人相视而笑,山间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前方蜿蜒的山道不知通向何方,可他们知道,只要心有所向,步步皆是灵山;只要初心不改,处处俱是真经。而双叉岭的那片菩提林,虽然经历了打斗,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 “平衡” 的种子,这颗种子将会伴随他们走过剩下的取经路,直到取得真经的那一刻。
双叉岭的晨曦中,那片由荆棘化作的菩提林愈发繁茂。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滴落在地上,汇成细小的溪流。溪流漫过打斗留下的痕迹,那些焦黑的土地突然开始颤动,渐渐长出嫩绿的小草,草叶上的纹路,与五圣的兵器轮廓相同。
“咔嗒”一声,菩提树干上裂开一条小缝,一株绿色藤蔓嗖地一下钻了出来,上面挂着四颗小巧的果子,模样跟悟空的金箍棒、八戒的钉耙、沙僧的宝杖、唐僧的青莲剑一模一样。果子在晨露的滋润下,慢慢成熟啦,果皮上还出现了五圣打斗的有趣画面:悟空的金箍棒闪闪发光,八戒的钉耙被藤蔓缠得紧紧的,沙僧的宝杖佛光闪闪,唐僧的青莲剑充满了慈悲。这时,岭上传来樵夫的歌声,那声音清脆悦耳,把栖息在菩提树上的黄莺都惊飞了。鸟群呼啦啦地飞过山林,翅膀扇动的气流让地上的小草沙沙作响,和远处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一段奇妙的旋律。那株绿色的藤蔓在风中快乐地摇摆着,果实上的画面折射出的光芒,竟然跟如来佛祖的念珠上的符文一模一样,好像是天地间最和谐的音符呢!
喜欢西游记之逆行东土记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西游记之逆行东土记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