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年间,长安城内一片繁华。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街边店铺林立,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好一幅盛世景象。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却隐隐涌动着一股不安的暗流。
寿王府中,李瑁正坐在书房内,对着一幅大唐舆图沉思。自从穿越成寿王,又绑定了穿越者系统后,他对大唐的局势便多了几分敏锐。近日,他陆续收到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这些消息看似无关紧要,却让他心中生出一丝警惕。
王府的密探悄然进入书房,单膝跪地,低声道:“王爷,近日在河北道一带,安禄山麾下的军队调动频繁。而且,有不少铁匠铺接到大量打造兵器的订单,据查,这些订单背后的雇主,极有可能就是安禄山。”
李瑁眉头紧皱,目光在舆图上的范阳一带停留许久。安禄山,这个历史上臭名昭着的人物,如今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已崭露头角。他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继续查,看看安禄山到底在搞什么名堂。还有,密切留意他与朝中大臣的往来。”李瑁挥了挥手,密探领命退下。
李瑁深知,安禄山若是暗中扩充势力,必然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唐表面上虽依旧强盛,但内部已出现了一些问题。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生活困苦,朝堂之上,李林甫等权臣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在这种情况下,安禄山的异动,极有可能成为打破大唐平静的那颗石子。
他唤来谋士幕僚,一同商议此事。一位幕僚说道:“王爷,安禄山手握重兵,若真有不臣之心,其危害极大。但如今尚无确凿证据表明他要谋反,贸然行事,恐打草惊蛇。”
另一位幕僚则忧心忡忡地说:“可若不早做准备,一旦安禄山起兵,大唐恐怕难以应对。”
李瑁沉思片刻后道:“如今我们需不动声色地收集证据,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力量。在朝堂上,我们要争取更多大臣的支持;在江湖上,联络各方豪杰,以备不时之需。”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李瑁又道:“从今日起,加强对安禄山势力范围的情报收集,无论是他军队的动向,还是他与各方的往来,都要详细汇报。”
数日后,密探再次传来消息:“王爷,安禄山以抵御外敌为名,在范阳等地招募了大量壮丁,扩充军队。而且,他与朝中的李林甫来往密切,似乎达成了某种协议。”
李瑁心中一沉,李林甫身为宰相,若与安禄山勾结,那局势将更加复杂。他决定亲自前往长安城中的一家酒楼,与一位江湖朋友会面,这位朋友消息灵通,或许能知晓更多内幕。
夜晚,李瑁身着便服,来到了那家酒楼。酒楼内热闹非凡,人们推杯换盏,谈论着各种琐事。李瑁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那位江湖朋友——人称“神算子”的老何。
老何见到李瑁,微微点头示意。两人寒暄几句后,李瑁压低声音问道:“老何,近日安禄山之事,你可知道些什么?”
老何喝了一口酒,缓缓说道:“王爷,这安禄山可不简单呐。他在江湖上也招揽了不少高手,组建了一支秘密卫队。而且,他还在暗中囤积粮草,似乎在筹备一场大战。至于他与李林甫的关系,据说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有意扶持安禄山,作为自己在军方的后盾。”
李瑁心中暗自思忖,安禄山与李林甫勾结,这对大唐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他必须尽快想办法,阻止安禄山的阴谋。
李瑁回到王府后,立刻开始整理关于安禄山的情报。他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撼动安禄山。必须将此事告知唐玄宗,让朝廷重视起来。
次日,李瑁进宫面圣。在大明宫的偏殿内,唐玄宗正审阅着各地送来的奏章。李瑁行礼后,将安禄山暗中扩充势力的情报呈上。
唐玄宗眉头微皱,仔细翻阅着情报,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瑁儿,此事你确定属实?”
李瑁躬身道:“父皇,儿臣已多方查证,此事千真万确。安禄山野心勃勃,若不加以遏制,恐成大唐心腹大患。”
唐玄宗沉默良久,缓缓说道:“朕一直以为安禄山对朝廷忠心耿耿,没想到他竟有此等心思。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轻易打草惊蛇。”
李瑁心中有些着急,说道:“父皇,安禄山扩充势力的速度极快,若不尽快采取行动,恐怕为时已晚。”
唐玄宗摆了摆手,说道:“朕知道了。你先回去,此事朕会派人暗中调查。”
李瑁无奈,只得告退。他知道,唐玄宗生性多疑,对于安禄山这样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不会轻易动手。但他也明白,时间拖得越久,安禄山的势力就会越大,大唐面临的危险也就越大。
离开皇宫后,李瑁径直回到王府,立即召集谋士和亲信,商讨下一步计划。
“如今朝堂之上,对于安禄山之事意见不一,我们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父皇身上。”李瑁神色凝重地说道,“我们必须加快自身的布局。”
谋士们纷纷点头。其中一位谋士说道:“王爷,我们在江湖上已经联络了不少豪杰,但还需一个统一的指挥。而且,我们还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兵器、粮草,以及招募更多的人手。”
李瑁沉思片刻,道:“统一指挥之事,我会与江湖各门派协商,推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至于资金,我会动用王府的积蓄,同时,也会想办法与长安城中的富商合作,筹集所需。”
接着,李瑁又对亲信说道:“密切关注朝堂上支持安禄山的大臣,收集他们的把柄。若有必要,我们要以此为筹码,迫使他们改变立场。”
亲信领命而去。李瑁深知,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李瑁亲自前往华山派,拜访华山派掌门清风道长。清风道长在江湖上威望极高,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对于李瑁整合江湖力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山派位于华山之巅,云雾缭绕,气势恢宏。李瑁见到清风道长后,诚恳地说道:“道长,如今安禄山暗中扩充势力,意图谋反,大唐百姓即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瑁恳请道长出山,主持江湖豪杰,共同抵御安禄山。”
清风道长神色凝重,说道:“老衲也早有耳闻安禄山之事。江湖虽处江湖之远,但也心系天下苍生。王爷既有此心,老衲愿尽绵薄之力。”
李瑁大喜,说道:“有了道长的支持,何愁安禄山不灭。瑁愿与道长一同商议,如何组织江湖豪杰,制定作战计划。”
随后,李瑁与清风道长在华山派商议了数日,最终确定了江湖豪杰的组织架构和行动方案。他们将以华山派为中心,联络各大门派,组成一支江湖义军,在安禄山叛乱时,从后方扰乱其军心,配合朝廷军队作战。
回到长安后,李瑁在王府中秘密召集了长安城中的几位富商。这些富商平日里与李瑁交情匪浅,且都对安禄山的行径有所不满。
李瑁向他们说明了当前的局势,希望他们能出资支持对抗安禄山。富商们纷纷表示愿意慷慨解囊。
一位富商说道:“王爷,安禄山若叛乱,大唐必将陷入战乱,我们的生意也将受到影响。为了大唐的安宁,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愿意出钱出力。”
李瑁感激地说道:“诸位的大义,瑁铭记于心。待平定安禄山之乱后,瑁定当厚报。”
有了富商们的支持,李瑁解决了资金上的难题。他立刻开始购置兵器、粮草,招募更多的人手,加强自己的力量。
随着李瑁的布局逐渐完成,局势也愈发紧张起来。安禄山似乎也察觉到了朝廷对他的怀疑,开始加快叛乱的准备。
一日,密探匆匆来报:“王爷,安禄山已秘密调动军队,向长安方向集结。而且,他与李林甫的来往更加频繁,似乎在商讨最后的行动计划。”
李瑁心中一紧,知道大战即将爆发。他立刻进宫,将这个消息告知唐玄宗。
唐玄宗脸色铁青,说道:“没想到安禄山竟如此大胆,朕不能再姑息他了。瑁儿,你速去联络郭子仪,让他做好出兵准备。朕会召集朝中大臣,商讨平叛事宜。”
李瑁领命而去。他知道,这场决定大唐命运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而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与安禄山展开一场生死较量。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李瑁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大唐的未来而战。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