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风,像一把冰冷的锉刀,刮过张家湾新修的水泥路,卷起地上残存的几片枯叶,打着旋儿抛向灰蒙蒙的天空。天气干冷干冷的,呵出的白气瞬间就在眉毛和棉帽檐上结了一层细密的霜。可这寒意,丝毫压不住青庄大队部院子里那快要沸腾的热浪。
今天是阳历十二月二十八,农历腊月初十,是大队一年一度核算分红的日子,是整个青庄大队一千多口人盼了整整一年的头等大事。
大队部那间最大的会议室,早就挤得水泄不通。
后面来的只能站在院子里,跺着脚,伸长脖子往里瞧。窗户上糊的报纸早被热气润湿,映出里面攒动的人头和一张张急切、兴奋、又带着点不敢置信的脸。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烟草、汗水和一种名为“期盼”的浓烈气息。
主席台上,孙书记、张九烨、大队会计老马,以及六个生产队的队长依次坐着,人人面前都摊着厚厚的账本。会计老马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手里捏着一支蘸水笔,手指因为激动和寒冷微微发抖,但声音却异常洪亮,透过一个用铁皮卷的喇叭筒传遍整个院子:
“社员同志们!静一静!现在,由我向大家汇报咱们青庄大队,一九七……今年的全年收入和分配方案!”
院子里瞬间鸦雀无声,连孩子都被大人捂住了嘴,只有寒风掠过树梢的呜呜声。
老马清了清嗓子,开始一条条念,声音带着显而易见的自豪:
“第一项,粮食收入!今年咱们种了两季稻,不算玉米、红薯杂粮,两季水稻产粮扣除上缴税收……一百六十八万七千五百斤!”他特意顿了一下,台下立刻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按国家收购价,折合成钱,是十六万八千七百元!”
“哗——”人群像是炸开了锅。
“我的老天爷,这么多!”
“去年才多少?今年翻了一番还不止啊!”
老马用力敲了敲桌子,继续念:
“第二项,窑厂!从三月份出砖算起,十个月,净赚一万五千元!这里头,还扣除了给咱们自己村盖房用的砖瓦料钱和建筑队的工钱,折算进去差不多五百块!”
“第三项,养殖场!鸡鸭各一万一千只,七个月下来,光卖蛋收入三十六万元!”
“第四项,木工家具厂,收入一万元!”
“第五项,篾匠厂,收入三千元!”
“第六项,建筑队,工钱支出三千二百元,但咱们给自家盖房,这产值也算在里面!”
“第七项,养猪场!出栏六百头肥猪,收入十四万元!”
每报出一个数字,台下就掀起一阵更大的声浪。
当老马最后用近乎嘶哑的声音喊出:“今年咱们青庄大队,农、副业总产值,达到七十万元!”时,整个院子彻底沸腾了!七十万!对这个几年前还在为温饱发愁的穷山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奇迹!
张九烨坐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泪光和难以置信的狂喜,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烘烘的。
这一年来的奔波劳碌,所有的压力、疲惫,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化为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欣慰。他悄悄攥紧了拳头,指甲陷进掌心,感受着这真实的一切。
孙书记接过话头,红光满面,声音洪钟:“社员同志们!丰收了!咱们丰收了!这成绩,是咱们大队全体社员,包括所有知青同志,起早贪黑,一滴汗摔八瓣干出来的!经过核算,咱们大队现有整劳力、半劳力加上知青,一共一千五百人,总工分四百八十万个!扣除必要的生产基金和预留的款项,今年,咱们可以把绝大部分收入,全部分配下去,让咱们青庄大队的每一个人,都过上一个肥年!”
“好!”
“毛主席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孙书记万岁!”
台下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和掌声,许多人激动得互相捶打着肩膀,女人们则不停地抹着眼角。
会计老马开始宣布具体的分配方案:
“分配原则,两条腿走路!要粮的给粮,要钱的给钱!”
“首先,粮食!按人口定额度,壮劳力四百斤,妇女三百五十斤,老人三百斤,小孩二百五十斤!这些粮,用工分换!一个工分,兑一斤水稻!”
“另外,咱们还有马铃薯、红薯、玉米等杂粮六百万斤,这些主要用作饲料,但社员也可以用工分兑换,一个工分,兑二十斤杂粮!”
“想要全部或者部分拿现钱的,也可以!扣除掉你家用工分换粮的部分,剩下的工分,按值多少钱,直接发现金!”
他拿起算盘,噼里啪啦一阵响,给大家举例:“比方说,一户人家,两个整劳力,一年能挣六千四百个工分。家里五口人,按定额需要扣除一千八百斤粮食,也就是一千八百个工分。还剩下四千六百个工分!如果全部要钱,按咱们算出来的工分值……差不多就是一毛多一点一个工分,这一户,就能分到……五百块钱!”
“五百块?!”
“我的娘诶!还有一千八百斤粮?!”
“这……这真是地主老财过的日子啊!”
台下彻底疯了。人们掰着手指头算着自己家能分多少,算完就是一阵抑制不住的狂笑。
那些单身的壮劳力和知青,算下来也能分到四百斤粮食加上差不多两百八十块钱,一个个也乐得合不拢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有厚厚一沓票子攥在手里,能扯布做新衣,能买肉打酒,能置办年货,能给娃交学费……这日子,是真的有奔头了!
“排队!排队!按生产队,开始分钱分粮!”孙书记大声宣布。
队伍像长龙一样排开,从大队部一直延伸到外面的打谷场。打谷场上,金灿灿的稻谷堆成了小山,旁边会计桌上一沓沓用牛皮纸带捆好的钞票,更是晃花了所有人的眼。
叫号声、打算盘声、点钞声、粮食过秤的报数声、人们抑制不住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丰收乐章。
每一个领到钱和粮的人,脸上都笑开了花,小心翼翼地数着钞票,用手一遍遍抚摸着装满粮食的麻袋,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爹,咱家今年能杀头年猪了吧?”
“杀!必须杀!再买挂一千响的鞭炮!”
“孩他娘,明天就去公社,给娃扯布做身新棉袄!”
“知青同志们也有份!安心在这里干,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孙书记特意对排队领钱的知青们喊道。
周文明、王晓红等人拿着厚厚的钞票和粮票,手都在抖,他们看着周围沸腾的景象,第一次对这片土地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归属感。也许,留在这里,真的不错。
这场空前的大分红,像一颗重磅炸弹,迅速传遍了四里八乡,也惊动了上级。没过几天,公社革委会的领导就带着县里报社的记者来了。
采访,拍照,了解情况。不久之后,省报的一个角落,刊发了一篇题为《集体经济显威力,青庄大队分红忙》的报道,虽然篇幅不长,却将青庄大队依靠集体力量,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共同富裕的事迹宣传了出去。
这一下,青庄大队彻底出了名。
前来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而更多的知青,在听说了这里不仅能吃饱饭、能分红,还能住上带厨房厕所的“单元房”后,纷纷托关系、想办法,希望能分配到青庄大队来。
站在即将迎来新年的门槛上,望着张家湾那片崭新的楼房和依旧繁忙的工地,张九烨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坚实的集体基础和被点燃的致富信心,将如同最强劲的东风,推动着青庄大队这艘航船,驶向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
喜欢重生七零:开局就喜当爹?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重生七零:开局就喜当爹?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