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间一到,清妍拎着兜子就往外走,脚步格外的轻松。
毫不意外,余庆林带着两个孩子在外面等着呢。
“庆林,衡衡,绾绾,咱们有新房子了!”
“分下来了?”
好几天了,他媳妇终于笑得开怀了。看来,这房子啊能治愈一切啊!
“妈妈,我们要搬家吗?”
“嗯,搬家,搬到隔壁那个大院子里去。”
衡衡知道那个院子,他们托儿所的很多小朋友都住在那里。
“走喽,看新房子去喽!”
清妍牵着绾绾的手,绾绾拉着哥哥,余庆林牵着衡衡的另一只手。一家四口慢悠悠的走着,像是在散步。
和门卫的大爷说了情况,清妍拿工作证做了登记,才顺利进去。
清妍分到的房子在最东边,隔壁就是另一个家属院的大墙了。
清妍按照门牌号,很快就找到了位置,拿着钥匙打开了大门。
“吱嘎……”
不知道是不是有段时间没开门了,折页上锈了,发出刺耳的声音。
“明天我找点油,把大门折页整整。”
余庆林看了一眼门边,上下两个折页都锈迹斑斑了。
院子到处都是杂草,连砖缝里都是。东墙边有两棵果树,枝杈野蛮生长着,隐约能看见有果子藏在树叶中。
三间砖瓦房矗立在这片荒草中,显得格外萧条,有种沧桑感。
清妍拿着钥匙打开房门,入眼的是一个小客厅,长条的沙发椅摆的有点歪,五斗橱上也落满了灰尘。
长发发椅的一边有个门,进去以后是一个厨房。东西墙上也各有一个门,看来这三间房都是做了隔断,每个房间都是一分为二的设计。
这房子南北挺长,隔出的六个房间都挺宽敞。
清妍转了一圈,大体布局已经了解了。
东边的房间,南边的房间有一铺大炕,能睡四五个人。炕上有炕柜,挨着炕柜是两口大箱子。两口想着放在和炕齐平的木架上。木架原来有帘子挡着,现在只剩下一缕布条了。
南北两个房间中间隔着墙,没有窗户。从厨房进到北屋,是一个书房。
一张大书桌摆在南墙前面,后面是一面墙的书架,从上到下通长的书架,上面才有不少书,就是落满了灰尘。北面有一扇窗户,能看见后面的院子,不知道住的是谁。
窗台下面有一张单人床,看起来摇摇晃晃,感觉要散架子了。
西边那两间格局和东边的一样,不同的是北屋有一铺炕,外面连着灶台,也有窗户,其他的啥也没有了。
西屋南边的房间没炕,是一张双人床,床头朝东,床尾朝西。西墙边摆了一个四开门大衣柜,挨着衣柜的是一个梳妆台,梳妆台另一边挨着窗户,中间没有缝隙。
整体布局清妍还是挺喜欢的,以后还有大了,房间也能住的开。尤其衡衡,九月份就要上小学了,可以试着自己睡了。
“媳妇,这房子应该有段时间没住人了,真得好好收拾一下。屋里的柜子都需要修一修,房顶的瓦片也要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的。窗户也要好好检查一下,把所有隐患都消除了。
院子里有仓房,后面有单独的茅房,到时候搭一溜的棚子放绊子,也不知道这里让不让养狗?到时候还得把二黑和大黄牵过来,能看家护院。
明天我回去,把三哥和大军他们拉来,趁着农闲把房子收拾出来。”
“行,你看着安排吧,我一会给你拿钱和票,缺啥少啥你自己添置。”
可能是怀孕的原因,清妍总觉得累。
“行,交给我,都交给我,你好好养着,怀孕太辛苦。”
房子也看完了,锁好门,一家四口往外走。
“陈大夫,看完房子了,咋样?”
“挺好的,就是要收拾的地方太多了。明天我家孩子爸爸过来收拾,收拾好了请你过去玩。”
“好呀,到时候去你家串门。”
护士长笑呵呵的应着,她出来买酱油的,着急回家炒菜,没多唠。
出了家属院,清妍不想做饭了,一家四口去附近的国营饭店吃了晚饭。
“对了,东阳寄了包裹过来。”
刚到家,余庆林想起今天拿回来的包裹,也不知道邵东阳都寄了啥,高大一个包裹呢。
“邵东阳现在干什么呢?”
清妍知道邵东阳没去上大学,刚回京市的时候就在家待着了。徐蔚然和程媛上的都是医科大学,两人时不时的寄信过来,有时候也给孩子寄吃的,玩的。
“好像挂了一个闲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上班,说是要把那几年的辛苦全补回来,好好养养。”
余庆林偶尔接到邵东阳的电话,也没啥正经事,就是闲嘎嗒牙。
“也挺好的,他十几岁就被迫长大,现在家里好起来了,他只要不作奸犯科,应该能过的很好。”
清妍不知道邵东阳爷爷在部队是什么职位,但是地位应该不低。还有他父母,两个哥哥,他这个最小的孩子没有太大的压力。
“妈妈,邵叔叔又给我寄手枪了,还有一套军装呢!”
衡衡带着妹妹在炕上拆包裹,最先看到他喜欢的军装和手枪。
“妈妈,还有洋娃娃呢,眼睛会动。”
绾绾拿着一个一尺来长的洋娃娃,不停的摆弄着,看着 洋娃娃的眼睛睁开,闭上。
“你们邵叔叔真是会哄孩子啊,这东西都不便宜。”
清妍觉得邵东阳这人挺有意思的,他认可的人可以掏心掏肺,他看不上的人,咋瞅都不顺眼。
这么些年,不管是在二道沟的时候还是回到京市以后,他的性子好像没变。清妍和余庆林一起把东西收拾一下,除了给孩子的玩具,衡衡的军装,两双小皮鞋,绾绾的裙子,还有各种吃的,用的。
这些好清妍和余庆林都记着呢,她们也会不时的给京市的朋友寄东西。大多数都是这边的特产,再有就是自己炮制好的药材了。
第二天,清妍去上班,又收到李护士的一个大白眼。看在她要调走的份上,清妍懒得搭理她。
余庆林把孩子送去托儿所,骑着自行车回二道沟了。
家里的十头猪都一百来斤了,可能造了。他得先上山弄野菜,煮猪食,再找人去县城收拾房子。
余三哥他们没想到清妍单位这么快就分房子了,拿着工具坐上牛车,一起去帮忙收拾。
“庆哥,嫂子这房子不错啊?”
“嗯,运气好,分到一个好房子。之前我不在这,院子里进贼了,给她们娘三个吓得够呛。
要不是有二黑在,又赶上隔壁的张公安出差回来,指不定啥样呢。”
这事余庆林没有和爷奶说,怕他们担心。清妍怀孕还没满三个月,也没说。
“那挺吓人的,还是住这里比较安全,我看门口那边管的挺严的。”
高大军没啥想法,他庆哥好他就高兴。
余三哥负责屋里的家具,窗户。余庆林和杨树上房检查瓦片,高大军带人清理院子里的杂草。
人多力量大,中午的时候,院子里的草都清干净了,高大军他们还顺带的把园子的土翻了一遍,明年开春就能直接种园子了。
反正菜地也不太大,另一半铺着砖呢,看着很干净。
房上的瓦有几片坏的,余庆林他们打算下午再收拾。中午去国营饭店吃的饭,大伙还挺不好意思的。在村里帮忙是常事,家里做点吃的,杀只鸡就是敞亮的人家了。
没想到余庆林带着他们下馆子了,太讲究了。
余庆林也没办法,有人帮工,不能不吃饭,他不会做,又不想让她媳妇受累,还得请假。
余庆林带人忙活四五天,院子里柴火棚子搭好了,劈好的绊子够烧半年了。里里外外收拾一遍,屋里还摆了几盆花,顿时有人气了。
除了第一天,其他几天都是在家吃的,大军掌勺。国营饭店吃不起啊,没那些粮票。
房子通了几天风,清妍她们搬了进去,开始了家属院的生活。
喜欢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