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技校灰色记忆里,魏尚考其实学了不少东西,并且也是在某些方面狠下了一场功夫的。不过偏离了主课,而是一些哲学、美学、逻辑学、文章的表达方式等等一些脱离了正当课程方面的东西,并且都是自我钻研。像这些书里的一些东西,富有极大抽象性,所以有时正常人基本是一下反应不过来的抽象嘛,对吧,所以呢,是很费脑子的,得使劲好琢磨琢磨,才能最终搞清楚,并且他对自己也下了死命令:强攻,必须弄懂,对一些概念、定义、原理等必须强行会背。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他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思维惯性——一直眼神处于习惯性思考中,也一直处于那种使劲反应的惯性中,结果给人印象上会出现一个类似的惯性,就给人以正在反应或者反应迟钝的感觉。大凡不知道的就会都对他的智力产生了怀疑。这也是他后来的一直存在的一个心理阴影——这成为他重要的自卑的根源之一。
有一次,魏尚考与马大海、周洪天聚到一起,在聊天中,马大海说谁谁谁就给憨了样,并模仿着他的动作和表情,魏尚考只是有一点这方面印象。
后来有一次,魏尚考想姥姥了,到那里去,又听他姥姥说,“尚尚,你怎么了这是?”
魏尚考有点愕然,问道:“姥姥,什么怎么了?”
“我看你的眼神,跟以前不一样了呢?怎么就跟愣格迟迟地的?”他的姥姥带着几分疑惑,带着几分心疼。
魏尚考也只是犹疑了一下,也没放在心上。
……
魏尚考那时候回家,是经常要和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分别见面交流的,过的如何,怎么说呢,也可以说,只要回家还不算寂寞吧。但有一次,一位叫崔西实的同学来找他。俩人聊完这个聊那个,相谈甚欢。他的父亲坐在旁边喝酒。本来是件快乐的事。一会一场大煞风景的场面出现了,只听他父亲一摔筷子,气哼哼地骂到:“你看你那小脸,一寒一寒的,给孙悟空七十二变样……就给没揍好样,我恨不得把你小x脸抓破!……你看人家,微笑着多舒坦……啊……我知不道怎地事,生出你这一宗子货来,我哪眼看你哪眼够!”
这下可倒好,逮人家吓得不轻,还很尴尬。
魏尚考不仅感到委屈,无端被祸,更加自尊心全部被剥夺,颜面扫地,心里非常难过,也非常恼火,但毕竟是父亲,又无可奈何。这回他真成了小老鼠钻风箱了——两头受气:学校里有人因为父亲而轻视他,打击他;家里,父母也嫌弃他。魏尚考感到这世界,好像他是一个多余的弃儿!他伤心已极。
……
在初中时,他物理化学都是挺好的,那时流行“学好数理化,走满天下都不怕嘛!但是到了技校,不知何故,他还真的听不进去了,被同学们甩了几条街。
……
那次化学课上,韩老师大声喊:“魏尚考同学,请你站起来,回答问题!”
他“刷”地站了起来。
“请回答,丁达尔原理是怎么一回事?”韩老师微笑着问。
“光穿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或光柱,这一现象叫丁达尔效应……”魏尚考自己模模糊糊地又不那么自信地回答道。
“魏尚考,请注意理解问题的实质!”,韩老师有点发火,“我问的你是效应吗?”
这时,同学们都瞅着魏尚考笑,尤其是杨曼野大嘴一撇,冷笑着带着一股子不屑。
张伟阳也在跟牛建中窃窃私语,面带讥笑。
“啊?……奥……什么……”魏尚考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左顾右盼。
“咳咳,请注意,魏尚考同学,我让你回答的是效应吗”,韩老师顿了顿又说,“听好了,我问的是丁达尔原理!如果你这样,要是考试,你答非所问,是要扣分的喽!”
同学们都在屏住呼吸,看着他的反应。
杨曼野甩了一下刚理完的孤零零的头发,漫无目的地把他那支笔,随意地往桌子上一拍,发出了一点响声,他自己也似乎下了一跳,结果被老师听见了,往他那瞅去,然后喊道:“杨曼野同学,你来替他回答这个问题吧!”接着抬起手,向下招了招手,“你请坐下吧,魏尚考!”
杨曼野慢慢站起来,咳咳了两声,然后一字一顿慢条斯理地回答:“丁达尔效应的原理,就是气溶胶或水溶胶的颗粒在100纳米条件下对光的散射作用,如果……”然后挠了挠头,尴尬地笑了笑,“如果……颗粒达不到1纳米,就不能形成丁达尔效应,如果大于100纳米,光又会被颗粒吸收掉,也形成不了丁达尔效应!”然后挺直了身子,表情稳重面带恭敬的微笑站在那里。
“很好,杨曼野同学回答得很好”,韩老师一面夸奖着他,一面说,“请坐下吧!”
杨曼野向后瞅了一眼魏尚考,用手一抚他的西服下摆,露出一副得意的神气慢慢坐下了。
“不过,刚才杨曼野的回答基本都答对了,唯独一条,就是漏落了固体溶胶哈,在外延上不够严密”,韩老师扶着讲桌,目光盯着大家,“在这里,我们应该回答:胶体颗粒,比如液态溶胶、固态溶胶和气态溶胶——等对光的散射作用,这样既限定了胶体的外延边界,又说明了单一胶体的内涵……所以,我们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最主要的还是要把握好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这样便于更精准地理解……”
杨曼野向后靠了靠,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颓唐。
“同学们,最近我们要准备一次测验考试,希望同学课下要用心复习……”韩老师又提醒大家。
很多同学都露出了跃跃欲试的兴奋,魏尚考却茫然的表情坐在那里,也不知在想着什么。旁边不远处的王合清,一面讪笑着在刘陶勇的课桌上拿了一个什么东西,——刘陶勇面无表情,——一面随意地向魏尚考投来鄙夷的表情,一张不大的胖圆脸上耷拉着下嘴唇,微微张着,眼睛斜了他一眼。
不几天,成绩下来的时候,有的同学望着成绩欣喜的不得了,还有的同学,比如朱小桦、郑兰兰、王翔、赵君、梁丽等同学都拿到了每月14元奖学金,而此时的魏尚考看着成绩发呆。
……
他回想起了初中时的荣耀。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除了数学稍差一点,物理化学语文可是全班老大。他突然也想起了朱陈联中时的化学老师唐少华:那时,那个化学老师经常夸他聪明,也很爱跟他开玩笑。有一次,魏尚考抱着同学们的作业本到教室西边路南那一排红瓦房——唐老师的办公室,唐老师见了面,突然盯着他的脖子看,并问道:“尚考同学,我看你脖子上怎么趴着个豆粒大的虱子呢?让我好好看一看!”
魏尚考害羞地说:“不是,唐老师,是痦子。”
“啊,怎么?脖子上还长了颗恁大的痦子呀,难看死了!”
那时候学了化学嘛,懂点寻常小技术,魏尚考回去之后,就用酒精、石灰和柴碱把脖子上的痦子,连同心口窝两边的一边一颗,总共三颗大痦子全部干掉了。
后来据一个算命先生说,他毁掉了他的贵命。也许不这样的话,他就不可能被打入人生的十八层地狱——临沂一轻技校。这是后来的马厂湖乡杭头村一位相面大师说的。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现在不知怎么了,曾经的佼佼者的荣耀,曾经的自信,到了这个鬼地方,竟然全部丧失殆尽,老师讲课他竟然几乎一句也听不进去了。
难道是老师口音方言不对,他听不清?不对呀?别人怎么听得清?难道是思想开小差了?也许是吧?也许是跟自己学习那些哲学逻辑学什么的,把脑子使过火,使得反应迟钝了造成的?魏尚考百思不得其解,迷茫中,他忽然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他实在有点失落感,但还是在安慰着自己:我一定要去上高中,争取考上大学。这是他一生的梦。
喜欢痴迷者的弯路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痴迷者的弯路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