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的日子很快就在两位长辈翻着黄历精挑细选下定了下来,是个风和日丽的周末。
顾秀兰家的小院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
一大早,顾秀兰就和张建军忙活开了,请了隔壁帮忙的大师傅来掌勺,院子里临时搭起了灶台,炖肉的香气、炸鱼的香味弥漫开来,引得左邻右舍的小孩都扒在门口探头探脑。
顾秀兰的爹娘也提前从村里赶过来了,手里还提着大包小包的特产,一是给女儿,二也是给苏晚补补身子。
顾卫民和顾红秀也是一人手提着一个大包,四个人风尘仆仆的赶到顾秀兰家时,到处都透着喜气洋洋的氛围。
顾卫民还是个半大小子,到了县城看什么都新鲜,围着灶台转悠,被大师傅笑着赶开。
顾红秀则文静些,紧紧跟在母亲李素娟身边,好奇地打量着未来嫂子的娘家和新环境。
看到苏晚隆起的肚子,两眼亮晶晶的跑到苏晚身边,小脸微微发红,小声叫了句“嫂子”。
“哎!红秀来啦,快进屋坐。”苏晚笑着招呼,看到熟悉的家人,心里倍感亲切。
李素娟一见到苏晚,就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眼圈微红:“晚丫头,气色真好!看来你小姑把你照顾得真好!这肚子,可真不小了,双胎就是辛苦。”
顾铁生话不多,跟张建军和周氏打过招呼后,就蹲在院角默默抽着旱烟,看着家里的热闹,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
周氏看到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都来了,更是喜上加喜,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菊花。
快到晌午时,赵家一行人也到了。
赵大山今天换上了一身崭新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努力维持着一家之主的派头,但眼角眉梢的笑意却藏不住。
赵母和赵红梅帮着提来了酒水和糖果,主角赵红霞今天显然精心打扮过,穿着一件粉色的新衬衫,两条辫子梳得油光水滑,辫梢系着红色的头绳,脸上带着新嫁娘特有的羞涩和喜悦。
张卫国也是一身新衣,精神抖擞,看到红霞进来,眼睛就亮了起来,连忙迎上去。
两家人聚在一起,堂屋加上院子里摆开的桌子都坐得满满当当。
至亲好友们说着吉祥话,夸赞着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订婚仪式简单却郑重。
在大家的见证下,张卫国将准备好的九十九块彩礼钱和一个装着定亲信物的红盒子(里面是一对张建军托人买的银戒指)交给了赵大山。
赵大山接过,脸上终于露出了彻底舒展的笑容,将红霞的手交到卫国手里,说了几句“以后好好过日子,互相体谅”的场面话。
接着便是开席,菜肴丰盛,气氛热烈。
大人们推杯换盏,说着家长里短,展望着小两口的未来。
孩子们则专注于桌上的肉菜,吃得满嘴流油。
顾秀兰和李素娟作为双方母亲,更是热络地凑在一起,商量着秋后办酒席的细节,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苏晚看着这喧闹而温馨的场面,看着大表哥和赵红霞偶尔对视时那甜蜜的眼神,看着公公婆婆脸上满足的笑容,看着小叔子小姑子好奇兴奋的模样,心里充满了暖意。
这才是家应该有的样子,充满了烟火气和浓浓的亲情。
热闹的订婚宴持续到下午才散场。
送走了赵家亲家和宾客,收拾完碗筷,顾铁生和李素娟带着顾卫民和顾红秀也要赶晚班车回村了,家里不能长时间没人。
临行前,李素娟又拉着苏晚叮嘱了许久,让她一定照顾好自己,有事就和她小姑说,千万不要不好意思,有事就随时捎信回去。
顾铁生也难得地开口对苏晚说:“放宽心,家里都好。”
顾卫民和顾红秀也依依不舍地跟苏晚告别。
送走了公婆和小叔小姑,小院渐渐安静下来。
苏晚虽然有些疲惫,但心情却很好。
她想到远在部队的顾衍之,应该让他也知道家里的这份喜悦和变化。
晚上,她依旧在灯下铺开信纸。
这次的心情,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轻松和喜悦。
顾衍之同志:
见信好,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今日是大表哥卫国与赵红霞同志订婚的日子,爹娘和卫民,红秀也特意从村里赶来参加。
订婚宴刚散,很是热闹喜庆。
赵家父母通情达理,红霞同志温婉明理,与大哥情投意合,奶奶和小姑心中大石落地,都十分高兴。
我身在县城,一切皆好。
小姑照顾周到,奶奶身体硬朗。
腹中孩子日渐长大,活动有力,一切平稳,无需挂心。
你在外一切自重,安心工作。家中喜事频传,皆是好消息,望你亦能心安
苏晚
她写下了家里的热闹和变化,写下了大表哥的喜事,也简单提及了自己的情况,语气依旧平和,但字里行间似乎比以往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快和分享的意味。
这七十年代的喜事,每个人的祝福都纯粹而简朴,让她也不由得融入了进去。
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写太多情感外露的话。
写完信,她仔细封好。
这次在县城,寄信方便,但反而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寄给他了。
她想了想,只在信封里,悄悄夹了一片院子里那棵老枣树刚落下的还是青色的小叶片,算是带去一点家乡小院的气息。
第二天,她让表弟张卫家帮忙把信投进了邮筒。
想象着顾衍之收到这封报告家中喜讯的信时,不知会是何种表情。
他或许依旧不会回太多话,但至少应该能感受到这份来自家里平淡却真实的安宁与喜悦吧。
喜欢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