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苏晚的孕期进入了第六个月。
双胎的负担日益沉重,她行动越发迟缓,弯腰捡个东西都变得异常困难,夜里也常常因为胎儿压迫和腰酸背痛而辗转难眠。
然而,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周氏和李素娟的注意。
按理说,怀了双胎,又是养胎期间伙食比以往好了不少,苏晚应该更加丰腴才对。
可细看下来,她除了肚子像吹足了气的皮球般惊人地隆起,脸庞和四肢反而清减了些许。
这天午后,周氏坐在窗边做针线,目光落在正扶着腰在院里慢悠悠散步的苏晚身上。阳光透过新绿的枣树叶,斑驳地洒在苏晚身上。
周氏眯着眼仔细端详,忽然开口道:“素娟,你来看。”
李素娟正纳鞋底,闻声凑过来:“咋了,娘?”
“你看晚丫头。”周氏用下巴点了点窗外,“她脸上那肉,是不是比刚来那会儿少了点?下巴颏好像都尖了些。”
李素娟闻言,也凝神仔细看去,可不是嘛!
苏晚侧对着她们,阳光勾勒出她的面部轮廓,虽然依旧圆润,但相比之前那种虚胖浮肿双下巴堆叠的模样,确实显得紧致清秀了许多。
尤其是那截露在袖子外的手腕,似乎也纤细了些,不再像以前那样肉乎乎一圈。
“咦?还真是!”李素娟惊讶地低呼,“可这肚子这么大,人咋还能瘦了呢?是不是咱伙食跟不上?光长孩子不长娘了?这可不行!”她立刻担忧起来。
“胡说八道。”
周氏打断她,目光却带着探究,“每顿鸡蛋、细粮都没短了她的,汤汤水水更是没断过,营养只比以前好,哪能跟不上?”
她沉吟片刻,又道:“你再细看她脸色。”
李素娟又仔细看去。这一看,又发现了不同。
印象中苏晚刚来时的那张脸,黑黄粗糙布满了冻疮留下的深色印记和油腻的毛孔,看起来邋里邋遢。
而如今,那张脸虽然依旧偏黑,却透出一种健康的细腻的光泽感。
原本明显的冻疮印子几乎淡得看不见了,皮肤也变得光滑平整了许多,甚至连以前总显得油汪汪的鼻头都清爽了。
整个人看起来干净透亮了许多。
“这!”李素娟看得有些发愣,“脸色是好了不少,看着清爽了,也白净了些似的?”
她有些不确定,因为变化是细微的,并非脱胎换骨,但日日相处的人,猛然间还是能觉察出不同。
“怪事。”
周氏喃喃道,“怀孩子真是玄妙。有的妇人怀了孕就浮肿邋遢,有的反而会变得清爽好看些。看来晚丫头就是后一种,这孩子是来报恩的,旺娘。”
她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带着迷信色彩的解释,心中那点疑惑也就消散了,转而更加认定苏晚和肚子里的孩子是顾家的福星。
其实,这一切的变化,根源在于苏晚每日持续饮用并偶尔少量兑入家人饮食中的空间泉水。
那泉水似乎拥有一种奇妙的净化与滋养之力。
它缓慢地调理着苏晚的身体,将她体内因长期营养不良和情绪郁结积累的浊毒湿气渐渐排出,改善了她的新陈代谢。
使得营养能更有效地被胎儿吸收,而非堆积成无用的脂肪在她身上。
同时,泉水也在细微地修复着她受损的皮肤,淡化疤痕,提亮肤色,让她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健康的光彩。
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家人虽然觉得她“好像瘦了点”、“好像好看了点”,却也只以为是孕期反应和伙食改善的缘故,并未深想。
苏晚自己对此感受最为明显。
她不仅感觉自己身体轻快了些,尽管肚子沉重,精力也好了不少,皮肤状态更是前所未有的好。
她心知肚明是泉水的功效,心中对那神秘空间更是充满了感激与好奇。
这天,顾秀兰又捎来些县城买的稀罕水果来看望。
一进门,盯着苏晚看了半晌,就惊呼道:“晚丫头!你这气色也太好了吧!怀双胎不是都累得慌吗?我怎么瞧着你比上回见还精神了些?脸上也光溜了!”
苏晚只是抿嘴笑笑,含糊道:“可能是奶奶和娘照顾得好,吃得好睡得好吧。”
周氏在一旁听了,心中更是得意,觉得自己“孩子旺娘”的判断精准无比。
于是,在无人察觉的角落,空间泉水正悄无声息地滋养着苏晚,让她以一种健康而缓慢的方式,褪去旧日的粗糙与臃肿。
这份变化,不仅改善了她的身体状况,也无形中提升了她在家人眼中的形象,让她看起来越发顺眼可靠。
时光荏苒,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月,进入了四月暮春。
槐花开始打苞,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清甜微醺的预备气息。
顾家小院里的那几棵果树花开正盛,蜂飞蝶舞,生机盎然。
苏晚的孕期进入了第七个月,双胎的肚子已经大得惊人,像揣着一个巨大的圆球,让她走路时需要用手托着后腰,步伐缓慢而沉重。
然而,与这沉重负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身体其他部分愈发明显的变化。
在空间泉水持续不断的滋养和调理下,她身体内部沉积的杂质和虚浮的脂肪仿佛被悄然代谢掉了。
虽然整体体型依旧比寻常孕妇庞大,但那种臃肿感却大大减轻。
她的脸庞轮廓进一步清晰起来,原本被肥肉挤得有些变形的五官,渐渐显露出原本的样貌。
额头饱满开阔,眉毛浓黑英气,眼睛大而圆润有神,鼻梁挺直,嘴唇丰润而棱角分明,组合在一起,竟是一种大气而端正的美丽。
虽然还达不到惊艳的程度,但相较于从前,已是天壤之别。
更显着的是肤色的变化,长期饮用灵泉,使得她皮肤底层的黑色素似乎在慢慢淡化,肌肤变得细腻白皙了许多,透出健康的红润光泽。
如今她的肤色,虽算不上雪白,却已是均匀的小麦色,细腻光洁,连以前手臂上因干燥和劳作留下的纹路都浅淡了许多。
这一日,她正坐在院中桃树下,慢慢梳理着因为营养改善而变得黑亮茂密了许多的长发。
阳光透过花枝筛下,在她身上跳跃,那认真而宁静的侧影,竟让刚从外面玩耍回来的顾红秀看呆了。
小丫头跑进厨房,拉着李素娟的衣角,小声惊呼:“娘!娘!你快看大嫂!她好像画报上的阿姨!好好看!”
李素娟闻言,擦擦手走出来,仔细端详着树下的儿媳妇,也忍不住愣了神。
她是日日看着苏晚的,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此刻被女儿点破,她才猛然惊觉,晚丫头是真的脱胎换骨了!
这气度,这模样,哪还有半点当初那个黑胖邋遢的影子?
分明就是个模样周正气质沉稳的俊俏媳妇!虽然依旧丰腴,却丰腴得恰到好处,透着孕期的丰润和母性的柔和。
“是啊!”
李素娟喃喃道,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骄傲,“你大嫂啊,就是以前亏狠了,现在好好将养着,底子好,就显出来了。”她再次将这一切归功于“养得好”。
周氏在一旁听着,眯眼看了看,嘴角微微上扬,却没说什么。
她心里明镜似的,这绝不仅仅是“养得好”能解释的,但这等福气变化,她乐见其成,只会在心里更认定苏晚和孩子们是顾家的福星。
顾卫民的烦恼似乎解决了,又似乎迎来了新的挑战。
自从确定了想当工人或者像大哥一样当兵的目标后,他对学习,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相关知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一有空就抱着课本啃,还时不时跑去村里唯一的拖拉机手那里,看人家修理机器,问东问西。
这天放学,班主任陈老师竟然跟着顾卫民一起到了顾家。
陈老师是个戴着眼镜的斯文年轻人,是下乡的知青,很有责任心。
李素娟一看老师来了,有些紧张,连忙招呼:“陈老师,您怎么来了?是不是卫民这孩子在学校惹祸了?”
陈老师笑着摆摆手:“不是不是,卫民妈妈您别紧张。卫民最近表现很好,学习特别用功,尤其是数学,进步很大。”
他顿了顿,看向闻声出来的周氏和苏晚,语气变得认真起来:“我这次来家访,是因为发现卫民在机械方面好像很有兴趣和天赋。上次公社农机站的技术员来学校讲过课,他问的问题都很在点子上。现在国家提倡学工学农,我看卫民是个好苗子,想着能不能在这方面多培养培养他。听说他大哥在部队也是技术骨干?”
这话说到了周氏的心坎上,她一直觉得小孙子脑子不笨,就是没人引导。
她连忙道:“陈老师您费心了!他大哥在部队是侦察兵,倒是经常摆弄些精密玩意儿。这孩子最近是总念叨着想当工人,造机器。”
苏晚在一旁听着,心里一动,开口道:“陈老师,谢谢您这么关心卫民。我们家里也支持他学技术。就是这乡下地方,条件有限,也不知道该怎么培养他。”
陈老师推了推眼镜,说道:“我有个建议。县里农机站有时候会办短期技术培训班,或者需要学徒工。虽然卫民年纪还小,但如果有机会,可以去见识见识,哪怕只是帮着打打下手,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我可以帮忙问问情况。”
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顾家人都很高兴,周氏更是当场就表示:“那就太麻烦陈老师了!需要啥,您尽管说!咱们家一定支持!”
送走了陈老师,顾卫民兴奋得小脸通红,看着家人的目光充满了感激和动力。
一条新的更清晰的道路,似乎在这个少年面前缓缓展开。
苏晚的变化,不仅家里人看在眼里,也逐渐引起了村里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她如今几乎不出院门,但每次李素娟或者周氏陪她去村卫生所例行检查时,那惊人的肚子和明显变化的容貌气质,都会成为村民们私下议论的焦点。
“快看!顾老大家那个媳妇!我的娘哎,肚子也忒大了!”
“不是说双胞胎吗?真是好福气!”
“啧,你们发现没?她好像变样了?白了,也好看了不少?”
“还真是!以前没仔细瞧,现在看着,模样挺周正啊,不像以前那么磕碜了。”
“听说顾衍之在部队立了功,津贴不少呢!看把她养得多水灵!”
“真是人靠衣裳马靠鞍,这日子过好了,人也跟着精神了!”
议论声中,羡慕嫉妒有之,但更多的是感慨和认可。
当初那些关于苏晚“又黑又胖”、“配不上顾衍之”的闲话,如今再也无人提起。
取而代之的是对顾家好运道的感叹和对苏晚“旺夫益子”的隐约认同。
甚至连以前对顾家有些疏远的人家,也开始主动和李素娟打招呼,打听一下孕期经验,或者纯粹示好。
毕竟,顾家眼看着日子越过越红火,儿子有出息,媳妇争气,还怀了双胎,将来势头肯定差不了。
这些细微的变化,李素娟感受最深。她出门时腰杆挺得更直了,说话底气也更足了。
她越发觉得,娶回苏晚,真是顾家最大的幸运。
喜欢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穿书开局喜当妈,还好我有空间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