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胜利小小的身躯蜷在床上,却毫无睡意,窗外的星光朦胧地映着他紧锁的眉头。
他正与脑海中的服务器系统AI反复推演着那两位老人家的健康课题,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他的神经。
王处长将郝胜利送回家后,径直回到了保卫处办公室。
灯下,两搪瓷缸浓茶早已沏好,热气在烟雾中袅袅升腾。他目光看向窗外浓稠的夜色,静静等待着。
等待老战友魏国强胜利凯旋的捷报传来。
厂区一片沉寂。九号信箱的民兵们难得卸下了紧绷的神经,沉入安稳的梦乡。
然而,在这片寂静之外,整个国家正经历着一个不眠的夜晚。
无数个城市和乡镇在深沉的夜色下,涌动着无声的潮汐。
民兵们的身影悄然融入黑暗,按照统一的指令,奔赴各自的战位。
一场席卷全国的秘密抓捕行动,正悄然铺开巨大的网。
与此同时,在临水县通往西京的火车上。
软卧车厢里京城考察组的邱学林、范辛伟等人,依然在一个包厢内激烈争论着“火种冲锋枪”的各种生产工艺细节。
几节车厢前方,硬座车厢里。
临水县向阳照相馆一位手艺精湛的老师傅,满脸疲惫地倚靠在硬邦邦的座椅靠背上,忍受着车厢内混杂难闻的气味。
他并不知道,在他附近,六双眼睛的余光正牢牢锁定着他和他怀里那叠重要的相片。
他们接到的命令跟他们的身份十分矛盾:一路跟随护送,绝不可抓捕,直至目标携带相片出境。
另一节硬座车厢中,九号信箱的老钱同样在这趟列车上,却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焦躁中,他猛地起身,拖出座位底下的旅行袋,决定在下一站提前下车。
他动作的同时,三个装扮成普通旅客,由省厅政保局借调而来的人员,也无声地站了起来。
临水县的无线电监听室内,灯火通明,一片忙碌景象。
耳机里捕捉到的信号此起彼伏,一个个可疑的无线电频率被迅速记录,分析,旋即分发给散布在各地的无线电测向小组。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一片田野里,一个看守作物的简陋窝棚静静矗立。
不远处的黑暗中,老陈半跪在测向机旁,屏息凝神,缓慢地调节着测向环。
他摘下耳机,压低声音对身旁的搭档小赵说:“确定了,信号源就在那个窝棚!你那边有什么发现。”
小赵放下手中的高倍望远镜,声音同样压得极低:“没错,就是这里。幸亏今晚没月亮,不然根本发现不了,那家伙在窝棚里用的是手电筒照明,老乡可舍不得用电筒。”
老陈直起身,借着星斗的微光,向后方打出一连串简洁有力的手势。
刹那间,十几条身影,悄无声息地从田野的各个方向,向着那个孤零零的窝棚,缓慢地围拢过去。
京城某部灰砖小楼,二楼尽头会议室内,墨绿色绒布长桌上,四张图纸静静摊开,旁边躺着一个非常简陋的木质G11‘火种冲锋枪’模型。
十余名顶尖的军工,材料,武器专家和军代表正在一份材料上署名。
那份材料是“火种冲锋枪”技术研判结论。
无壳弹,高速射,轻量化,每一项核心指标均远超当前全球材料和工艺,存在无法克服的根本性缺陷。
概念设计极具启发性,指明了未来方向,但无法改变其空中楼阁的本质,但其中关于枪械后座力解决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专家组一致认定,即使不计成本投入,也需要二十年以上的研究,并且无法保证成功。
实物化在当前及可以预见的将来,均属于“未来技术”。
主位的领导接过报告,快速的浏览了一遍,慎重地在结论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他抬头扫视了一圈,严肃道:“今天这里的一切都是绝密,各位工程师同志们都深知保密纪律的份量,绝密二字的含义,我就不再赘述了。
他停了一下:“好了,散会。”
说完,他率先起身,将报告仔细地装进一个深褐色的牛皮提包中,拉好拉链,拎着它快步走出会议室。
他需要立刻向上级进行口头汇报,这份结论与远在临水县的考察组初步反馈的意见完全一致。
但在他快步下楼,坐进那辆等待多时的212吉普车疾驶而去时,一个巨大的疑问如同幽灵般在他心中盘旋,挥之不去。
在那些清晰无比的射击流程照片中,那支在照片里“存在”的火种冲锋枪真的能够,由基层工人师傅们,凭借一腔热血和“蚂蚁啃骨头”般的不懈努力,用手工一点一点地打磨出来吗?
科学理性的结论告诉他,不可能。
但照片上那流畅的动作,那真实的硝烟,那真实的射击效果……
人,有时候真的可以胜天吗?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同样灯火通明的研究所内,绘图员们正在紧张忙碌,他们要将三张图纸仔细的复制下来,而在门外就有十几位来自不同单位领域工程师同志站在那里静静等待。
“老陈,你们京城光学这边,棱镜研磨和镀膜,什么时候能够攻关下来。”负责这个项目的高领导看着老陈问道。
“快,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老高,路都给指明了,公差、膜系要求清清楚楚!我们就是沿着这条路走,要是这都出不来,你就撤我的职。”京城光学仪器厂的陈总工程师道。
高领导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下一位:“你们金陵电子呢?电路板、相位比较器,什么时候出样品?”他问的是金陵某无线电厂的代表钱工程师。
钱工程师扶了扶研究,有些遗憾道:“跟老陈差不多吧,哎!领导,我们集成电路这块还是太弱了,只能硬着头皮用分立元件堆。要是能用上集成块,我保证至少能减少十公斤的重量,现在这方案,体积和重量……。”
高领导没有回答,他看向下一个目标:“宋工程师,你们上京怎么样,不会掉链子吧。砷化镓红外光源,可就看你们的了。纯度,封装,寿命,一个都不能含糊。”
被点名的宋工程师抬起头,拍着胸脯保证道:“高领导,您放心。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什么时候掉过链子,那次不是超额完成,没问题,三个月后我送样品到你这里。”
夜色更深,行动在继续,等待也在继续,希望和绝望在不同战线上交织碰撞。
这个夜晚,无人入眠。
喜欢重生七零三线厂,小伙伴们往前冲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重生七零三线厂,小伙伴们往前冲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