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孔核心重归死寂,仿佛之前的混乱与扫描从未发生。但无形的张力已然绷紧,如同拉满的弓弦。陆离知道,在系统的高度关注下,短期内任何针对蛀孔核心的直接行动都等同于自曝。他将主体意志的焦点,暂时从那片危险的虚无,转移到了“临时监察员”权限所覆盖的外围区域。
“灰烬浮岛”、“永歌花园”、“沉眠之井”。这三个界域,如同环绕着风暴眼的三粒微尘,其本身的命运轨迹,在陆离眼中,不过是验证与实验的田亩。
他的神识通过升级后的“法则之网”,如同无形的触须,深入这三个世界的底层规则之中。他不再满足于仅仅“阅读”命运长河的投射痕迹,而是开始尝试进行更细微、更本质的“干涉”。这种干涉,并非直接篡改命运,那会立刻招致系统的惩罚,而是……调整世界本身某些最基础的“参数”。
在“灰烬浮岛”,这个走向热寂终结、资源枯竭的世界,陆离选中了其物理法则中,关于“能量逸散速率”的一个极其微小的常量。这个常量,决定了热量从有序走向无序、最终归于死寂的平均速度。它就像是支撑世界运转的无数精密齿轮中,毫不起眼的一个齿牙。
陆离以初生道源的“定义”权限,结合从蛀孔残渣中提取的前代系统“基础粒子”蕴含的稳定特性,开始对这个常量进行极其细微的“加固”。过程缓慢而艰难,如同用最细的刻刀,在法则的基石上铭刻新的纹路。他并非逆转热寂,那需要消耗的能量和引发的动静太大,而是试图让这个世界的“死亡”过程,延缓那么微不足道的一丝。
“生命的挣扎,在既定的终局面前毫无意义。但观察终局放缓的过程,或可窥见‘终末’概念的某种惰性。”他冷漠地低语,像是在对虚空陈述一个实验目的。世界的存亡,生灵的哀嚎,于他而言,不过是实验数据的背景噪音。
数日之后(以该界域时间流速计),“加固”完成。效果几乎微不可查,可能只是让一颗恒星的余晖多持续了万分之一秒,让一片荒漠的冷却慢了微不足道的一瞬。但通过“法则之网”的反馈,陆离清晰地捕捉到了那一丝极其细微的“滞涩感”。世界终末的步伐,确实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稍稍拖住了一点。这验证了他对法则层面进行微观定义的可行性,也为他理解“终末”提供了新的、实时的观测样本。
与此同时,他并未放松对“沉眠之井”的监控。同行印记在此地的触角,自从蛀孔核心受创后,便彻底沉寂下去,仿佛从未存在过。但陆离知道,对方绝不会轻易放弃。他留下的那些监控节点,如同埋设在地下的听音器,持续收集着井底的一切细微波动,尤其是那具煌天神魔尸骸的状态。
而在“永歌花园”,这个由精神生命体构筑的、依赖集体情绪共鸣维持稳定的唯美世界,陆离进行了另一种尝试。他选中了这个世界底层法则中,关于“情感共振衰减系数”的参数。这个参数,决定了喜悦、悲伤等集体情绪在精神网络中传播时的自然损耗率。
这一次,他并非“加固”,而是利用从蛀孔残渣中提取的那一丝“终末余烬”的意象,对其进行了一次极其微小、近乎概念层面的“侵蚀”。他让情感的共鸣,在传播过程中,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冰冷”与“疏离”,仿佛掺入了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绚烂之花,于无声处凋零,方能见证秩序崩解的最初裂痕。”他的意志毫无感情。他想观察,当一个完全依赖情感共鸣的世界,其共鸣的本质被注入一丝极淡的“终末”意蕴,会产生怎样微妙的变化。是整体情绪趋向于淡漠?还是会产生某种针对这丝“异物”的排异反应?
这项工作比重塑能量逸散常量更加精细和危险,他进行得极为缓慢,如同在刀尖上舞蹈。
就在他专注于这三个界域的“微操”实验时,通过“临时监察员”的权限信道,他接收到了一条新的、来自仲裁官附属机构的加密信息。信息等级,比之前的任务指派要高。
【权限单元(临时监察员):基于你提交的‘沉眠之井异常数据点’及后续区域稳定性监测报告,系统判定你的观察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现开放‘区域性命运流底层噪声数据库’(限‘灰烬浮岛’、‘永歌花园’、‘沉眠之井’及周边三个附属半位面)的读取权限(Level-1)。你可借助该数据库,更有效地完成监测任务。注:严禁任何形式的写入操作。】
区域性命运流底层噪声数据库?陆离淡漠的意志中闪过一丝计算的光芒。这所谓的“噪声”,指的是那些无法归入清晰命运轨迹的、杂乱的、微小的可能性波动,是命运长河奔腾之下,那些不起眼的暗流与漩涡。
开放这个数据库的读取权限,看似是系统给予合作“观察者”的便利,实则可能是一种更深的试探。想看看他能否从这些“噪声”中,发现更多隐藏的“异常”?或者,这数据库本身,就隐藏着某些系统希望“观察者”去发现,又不便明言的信息?
“饵食之后,便是工具么?”陆离无声低语。系统在利用他,他心知肚明。但这正合他意。
他立刻连接了这个新开放的数据库。浩瀚如烟海的无序信息涌入他的感知,那是三个界域及周边半位面,无数生灵无数念头、无数偶然与必然交织产生的、被命运长河主流摒弃的“杂音”。在这些杂音中寻找规律,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陆离拥有“时序道网”和“初生道源”。时序道网擅长从庞杂信息中梳理时间线上的关联,而初生道源的“定义”权限,则让他能以一种更高的视角,去“理解”这些噪声的本质。
他并未急于去寻找同行的痕迹或是其他阴谋,而是首先将数据库中的噪声数据,与他之前通过“法则之网”对三个界域进行微观参数调整后的实际变化,进行交叉比对。
很快,他发现了有趣的现象。
在“灰烬浮岛”,当他对能量逸散速率常量进行“加固”后,该界域命运流底层噪声中,关于“绝望”、“停滞”、“漫长等待”类型的细微波动,出现了极其统计意义上显着的、微弱的下降。而在“永歌花园”,当他开始对情感共振衰减系数进行“侵蚀”后,噪声中则开始出现一些全新的、极其微弱的,关于“淡漠”、“隔阂”、“无法共鸣”的波动频谱。
他的微观法则干预,竟然真的能在命运长河最底层的“噪声”层面,引发涟漪!
这意味着,他找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可以绕过系统直接监测(系统主要监控主流命运轨迹)、来验证自身“道源”对世界基础法则影响效果的途径!
“法则为因,命运之噪为果。窥一斑而知全豹,此径可通。”他得出结论。这条路径,比直接观测世界表象的变化,更加本质和敏锐。
他继续沉浸在噪声数据库的分析中,如同一个最耐心的考古学家,在泥沙中筛选历史的碎片。他不仅要借此验证自己的实验,更要从中挖掘出系统未曾明言的信息,乃至……其他潜伏者可能留下的痕迹。
时间在观测与实验中悄然流逝。陆离如同一个扎根于阴影中的庞大神经网络,一边通过蛀孔汲取着最古老的本源奥秘,一边通过外围权限进行着细微的法则实验,同时监控着系统与同行的动向。他的布局,遍布宏观与微观,贯穿过去与未来,缓慢而坚定地,向着那至高的道祖终途,步步迈进。
《幕后道源》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幕后道源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幕后道源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