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夜共观星河之后,沈玥感觉自己和陆远航之间,仿佛被打通了一条无形的隧道。隧道的这头,是她色彩斑斓、感性随性的世界;那头,是他秩序井然、理性坚毅的领地。星光与晨曦在他们之间完成了一次无声的交接,留下了一片朦胧而温暖的过渡地带。
他们没有频繁地联系,更没有迫不及待地约定下一次见面。但每一次交流,哪怕只是寥寥数语的短信,都似乎裹挟着那夜山林的气息和星辉的余韵。
沈玥继续她的“守护者”系列创作。她开始尝试将星空的元素融入画中,不再是直白的星辰,而是那种深邃的、静谧的,蕴藏着无限力量与秩序的基调。她画了一幅夜色中的哨塔,塔灯的光芒并非孤立,而是与背景中隐约的银河遥相呼应,仿佛守护者与宇宙之间达成了某种沉默的契约。
她将这幅画的初稿发给了陆远航,没有附加任何文字。
他的回复在几个小时后到来,内容出乎她的意料,不再是技术性的指正:
「光影处理得很好。塔灯的光,和那天看到的金星,亮度接近。」
他竟然记得那天指给她看的、夜空中最亮的那颗金星。他没有评价她的艺术构思,却精准地捕捉到了她试图通过光影对比传达的、微小而确切的共鸣。
沈玥看着这条信息,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是一种超越了语言的理解,建立在共同经历之上的微妙默契。她回复:
「看来观测数据很准确。」
他回了一个字:「嗯。」
对话就此止住,但那份彼此心照不宣的懂得,却在空气中久久萦绕。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沈玥因为要赶一幅画的晨光效果早早来到了画室。初夏的清晨带着凉意,她泡了杯热茶,坐在窗边,看着城市在淡青色的天光中缓缓苏醒。
手机屏幕亮起,是陆远航的信息。时间才刚过六点。
「起床了?」
他很清楚艺术家的作息并非朝九晚五,这个时间的问候,显得格外自然又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在画室了。捕捉晨光。」沈玥回复,附上了一张窗外正在逐渐染上金边的云层照片。
「东偏南15度,云层折射,今天日出色彩会不错。」他很快回复,附带了一个简单的方位描述。
沈玥依言调整了画架的角度,对准他所说的方向。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果然如他所说,渲染出了一片极其瑰丽的金红色,比她预想的更加浓烈辉煌。
她飞快地调色,捕捉这转瞬即逝的美景。同时,心底泛起一丝奇异的感觉——他仿佛一个远程的、精准的观测站,在她需要的时候,为她提供着最可靠的数据支持。这种被默默“守护”着完成创作的感觉,让她心头暖融融的。
画完最关键的一笔,她才拿起手机,拍下画布上未干的色彩,发了过去:
「借你吉言。」
他没有再回复。直到中午,沈玥才收到他的信息,内容与清晨的话题毫无关联:
「下周中期,我有一天补休。」
信息戛然而止,没有下文。没有询问她是否有空,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邀约,只是平静地陈述了一个事实。
沈玥看着这条信息,心跳漏了一拍。她几乎能想象出他打下这行字时的样子,表情大概一如既往的平静,但指尖或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停顿。他在等待她的回应,以一种极其克制的方式。
她握着手机,没有立刻回复。暧昧期的美妙与煎熬,就在于这未竟的邀约和小心翼翼的试探。她既想立刻答应,又觉得应该保留一丝矜持;既期待着他会提出怎样的安排,又享受这种由他主动抛出引子、由她来决定是否接住的微妙互动。
过了十几分钟,她才斟酌着回复:
「嗯,知道了。那天我刚好没有排课。」
她同样没有主动提出见面,只是告知了自己的空闲,将“球”又轻轻地踢了回去,同时也明确地表达了“我这边没有问题”的信号。
这一次,他的回复来得快了一些,但内容依旧留有余地:
「好。到时候再看。」
“到时候再看”。没有具体的计划,却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这简单的四个字,为几天后的那一天蒙上了一层朦胧而期待的面纱。
沈玥放下手机,看着画布上那片辉煌的晨光,感觉自己的心情也如同这画中的色彩一般,明亮而温暖,带着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他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向前迈步,谁也不急于捅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只是享受着这种彼此靠近的过程,享受着目光流转间的心照不宣,享受着每一句平淡话语下暗涌的波涛。这种悬而未决的暧昧,像初夏清晨带着露水的微风,清新,微凉,又预示着一天的美好。
喜欢他的指尖江山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他的指尖江山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