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枢纽的铁匠铺前,黑烟顺着烟囱直冲天际,熔炉里的铁水泛着赤红的光,映得工匠们的脸庞格外明亮。赵烈刚走进工坊,就听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此起彼伏——铁匠王师傅正拿着铁锤,对着烧红的甲片反复锻打,火星溅落在地面的铁板上,瞬间熄灭。
“将军,您来得正好!”王师傅放下铁锤,用铁钳夹起一块甲片递过来,“按‘改良冶铁技术全册’里的法子,把煤和铁矿按3:7的比例混着烧,铁水纯度高多了,锻打的甲片也更硬,您试试!”
赵烈接过甲片,指尖触到微凉的金属表面,用匕首轻轻划了一下,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他心中暗喜——普通铁甲用匕首就能划出深痕,这精铁铠甲的硬度果然远超预期。“很好,”他指着图纸上的甲片尺寸,“按这个规格,每副铠甲要包含胸甲、护肩、护腿共28块甲片,甲片边缘要打磨光滑,避免划伤士兵。”
王师傅点头应下,又指着旁边的熔炉说:“之前的熔炉只能烧到1200度,按手册改造成‘双火膛熔炉’后,温度能到1500度,铁水流动性更好,每天能锻打20副铠甲的甲片,三个月内肯定能完成1000副的任务。”
赵烈走到熔炉旁,看着工匠们将煤铁混合物倒入火膛,拉动风箱的伙计满头大汗,风箱“呼哧呼哧”地响,熔炉里的火焰越烧越旺。他想起系统奖励的“精铁铠甲锻造图纸”上还标注了“甲片连接法”,便蹲下身,在地上画着示意图:“甲片之间用‘子母扣’连接,再穿上皮绳,这样士兵活动时甲片不会晃动,还能挡住箭雨的冲击。”
工匠们围过来细看,老陈突然开口:“将军,甲片的系带用普通皮绳容易磨断,不如用渔猎部落换来的鹿皮,鞣制后又韧又耐磨,正好能用上‘兽皮鞣制技术手册’里的法子。”
“说得对!”赵烈立刻让人去仓库取鹿皮,“再让鞣皮匠按手册里的‘硝石鞣制法’处理,务必让皮绳耐用。另外,甲片打好后,要在表面涂一层防锈的牛油,避免漠北的风沙把铠甲锈坏。”
安排好铁匠铺的事,赵烈又转身赶往三卫牧场——试验田的粟米种已经种下十几天,他得去看看长势。刚到牧场边缘,就看到巴彦带着几个牧民蹲在田埂上,盯着地里的嫩芽满脸笑意。
“将军!您看!粟米发芽了!”巴彦见赵烈走来,连忙起身招手,指着地里的绿色小点,“才十几天就冒芽了,比普通粟米快了足足五天,农匠说这都是高产种的好处!”
赵烈蹲下身,拨开土壤,看着嫩芽下面细细的根须——根须已经扎进土里,泛着白色,显得格外有活力。他对照“土壤改良图谱”,摸了摸田里的土:“土还不够软,明天再引水灌一次,往后每隔三天浇一次水,等苗长到一尺高,再施一次羊粪肥,保证长势。”
正说着,农匠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把杂草:“将军,田里长了些杂草,要是不除,会抢粟米的养分,咱们得组织人除草了。”
赵烈点头,立刻让巴彦召集牧民,每人分发一把小锄头,沿着田垄除草。牧民们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将杂草连根拔起,生怕碰坏粟米苗。一个老牧民捧着拔下来的杂草,笑着对赵烈说:“将军,等这些粟米成熟了,咱们就能煮小米粥喝了,比光吃牛羊肉舒服!”
赵烈看着老牧民的笑容,心中暖意渐生——农耕不仅能解决粮食问题,更能让牧民们对未来有了盼头。他让人把带来的“曲辕犁”搬到田边,对巴彦说:“这犁比普通犁省力,下次开垦荒地就用它,再把渔猎部落的驯鹿借来拉犁,开荒速度能再快一倍。”
接下来的一个月,漠北枢纽与三卫牧场两处皆忙——铁匠铺里,精铁铠甲的甲片越堆越高,工匠们白天锻打甲片,晚上组装铠甲,每完成一副,就送到军备库封存;三卫牧场的试验田里,粟米苗长得飞快,从一寸高的嫩芽长到了一尺多,叶片翠绿,随风摇曳,远远望去,一片生机勃勃。
这天清晨,张二牛带着几名骑兵来到铁匠铺,身上穿着刚组装好的精铁铠甲,走到赵烈面前行了个礼:“将军,您看这铠甲合身不?穿上后活动自如,昨天试了试,弓箭都射不穿胸甲!”
赵烈绕着张二牛走了一圈,见铠甲贴合身形,护肩能灵活转动,护腿也不影响骑马,满意地点头:“很好,让士兵们都来试穿,不合身的地方尽快修改。另外,从漠北军里挑选的5000精锐骑兵,已经开始集训了吧?”
“早就开始了!”张二牛笑着说,“骑兵们听说要穿新铠甲,训练得更卖力了,每天天不亮就去练马术,还跟着火器兵学怎么配合射击,就等着铠甲做好,组建重甲骑兵营呢!”
赵烈刚要说话,亲兵突然骑马赶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将军,三卫牧场传来消息,试验田的粟米开始抽穗了!农匠说按这个长势,再过一个月就能收割,亩产肯定能超三石!”
“抽穗了?”赵烈心中一喜,立刻让人备马,赶往三卫牧场。刚到田边,就看到巴彦正带着牧民们给粟米浇水,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泛着光,微风拂过,麦穗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希望。
“将军,农匠说这麦穗比普通粟米的穗子大一圈,颗粒也更饱满,亩产最少能有三石五斗!”巴彦激动地拉着赵烈的手,指着远处的荒地,“等这批粟米收了,咱们就把那片万亩荒地都开垦了,明年就能有三万万石粮食,够漠北所有人吃好几年!”
赵烈望着无边的荒地,又想起铁匠铺里即将完成的精铁铠甲,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农耕渐成,军备待成,漠北的根基越来越稳,南下平叛的底气也越来越足。他抬头望向南方,眼神坚定——李自成的叛军还在中原作乱,大明的百姓还在受苦,等重甲骑兵营组建完成,粮食收割入库,就是他率军南下,平定叛乱的时候。
夕阳西下,赵烈站在试验田旁,看着牧民们哼着歌谣回家,远处铁匠铺的敲打声还在继续。他知道,漠北的忙碌还没结束,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前方,但只要这荒田能长出粮食,这熔炉能铸出甲胄,他就有信心守住大明,实现“逆势铸神州”的梦想。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