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伦河营地的中军帐内,炭盆里的松木烧得噼啪作响,将帐内烘得暖意融融。赵烈站在沙盘前,手中的木杆指着漠北西部的一片区域——那里用黑色石子标记着鞑靼残兵的聚集点,旁边还贴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斥候传回的情报。周文彬、张承业与巴彦围在沙盘旁,目光紧紧盯着木杆指向的位置,神情专注。
“根据斥候回报,巴图蒙克麾下的残兵主要分散在两处。”赵烈的木杆先点向西北方向的“红盐池”,“这里聚集着约六千残兵,由巴图蒙克的副将阿古拉率领,控制着漠北最大的盐场,靠贩卖私盐补充军需;另一处是西南的‘黄草甸’,有四千余残兵,首领是巴图蒙克的亲卫队长帖木儿,占据着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还劫掠了三卫的不少牲畜。”
他顿了顿,木杆在两处标记间划了一条线:“这两处残兵虽互不统属,但距离不足百里,若一方遇袭,另一方最快半个时辰便能增援。我们若想一次性肃清,必须同时出兵,分头牵制,不让他们形成合力。”
张承业上前一步,指着红盐池的标记:“红盐池地势险要,四周都是戈壁,骑兵冲锋不便,阿古拉又是鞑靼老将,擅长防守。我建议让重甲骑兵营从正面牵制,步兵携带攻城器械从侧翼突袭,先破了他的盐场防线,断了他的补给来源。”
“此计可行。”周文彬点头附和,“我已让步兵营准备了撞车与云梯,还将部分修复的投石机调了过来,对付红盐池的土城应该足够。不过黄草甸那边是开阔草原,帖木儿的骑兵机动性强,若他们见势不妙想要逃跑,恐怕很难追上。”
巴彦闻言,拍了拍胸脯:“黄草甸交给我!我兀良哈部的骑兵最擅长草原奔袭,我带三千骑兵绕到黄草甸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赵将军再派一支轻骑从正面进攻,前后夹击,定能将帖木儿的残兵一网打尽!”
赵烈看着三人的提议,心中已有了计较。他拿起木杆,在沙盘上圈出两条路线:“张总兵,你率重甲骑兵营与两千步兵,明日拂晓出发,直奔红盐池,务必在午时前抵达,先以投石机轰击土城,待城墙出现破损,再让重甲骑兵冲锋;周将军,你留守营地,负责看管巴图蒙克与战俘,同时接应后续补给;巴彦首领,你与我各带两千轻骑,今夜子时出发,绕道黄草甸后方,明日辰时发起进攻,争取在阿古拉反应过来前,解决帖木儿的残兵。”
三人齐声应下,刚要转身去准备,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亲兵捧着一个木盒走进来,躬身道:“将军,漠北三卫的使者送来了农具种子的分发清单,还说脱欢首领已在朵颜卫的东部牧场选好了试种区域,想请您明日过去看看。”
赵烈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除了清单,还有一张绘制精细的牧场地图,脱欢在试种区域用红笔做了标记,旁边还标注了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与牧民数量。他笑着对众人说:“没想到脱欢倒是心急,这农具种子刚送到三卫,他便迫不及待要试种了。”
巴彦凑过来看了看地图,笑道:“脱欢精明得很,他知道这农具种子能让牧民过上安稳日子,自然上心。昨日我派人去泰宁卫传话,额尔敦也说要在西部牧场开辟耕地,只有巴彦帖木儿那边,还没动静——想来是还记恨着黑松林的事。”
“他记恨不记恨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卫整体愿意配合。”赵烈将地图收好,“等清剿完鞑靼残兵,我再去泰宁卫看看,顺便敲打一下巴彦帖木儿,让他知道,跟着大明才有好日子过。”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赵烈便与巴彦率领四千轻骑,踏着积雪向黄草甸出发。骑兵的马蹄裹着麻布,在雪地上只留下浅浅的印记,寒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脸上,却没人敢放慢速度——他们必须在辰时前抵达指定位置,才能完成对黄草甸的包围。
辰时刚到,东方泛起鱼肚白,黄草甸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中。赵烈勒住马缰,举起望远镜——只见甸子中央搭着数百顶帐篷,牛羊在帐篷周围悠闲地吃草,几名鞑靼哨兵正骑马在周边巡逻,却没发现隐藏在远处树林中的明军骑兵。
“按计划行动。”赵烈低声下令,巴彦立刻率领两千骑兵,悄悄绕到黄草甸后方,截断了残兵的退路;赵烈则拔出佩刀,大喝一声:“冲!”两千轻骑如离弦之箭般冲出树林,朝着黄草甸的帐篷奔去。
鞑靼哨兵见状,惊慌地吹响号角,帐篷里的残兵纷纷冲出,想要拿起兵器抵抗。可明军骑兵速度极快,转眼间便冲到近前,刀锋落下,鞑靼残兵惨叫着倒下。帖木儿穿着铠甲,从帐篷里冲出来,看到明军的旗帜,眼中满是惊恐——他没想到,明军会来得这么快。
“杀了赵烈!”帖木儿挥舞着弯刀,率领亲卫冲向赵烈,想要拼死一搏。赵烈冷笑一声,策马迎了上去,手中佩刀与帖木儿的弯刀相撞,“当”的一声脆响,帖木儿只觉手臂发麻,刀险些脱手。赵烈趁机俯身,一刀砍在帖木儿的马腿上,那马惨叫着跪倒在地,将帖木儿甩了下来。
两名亲兵立刻冲上前,将帖木儿按在地上捆了起来。鞑靼残兵见首领被俘,士气大挫,不少人扔下兵器跪地投降,只剩少数人还在负隅顽抗,却很快被明军剿灭。
战斗结束时,太阳已升到半空。赵烈站在黄草甸的中央,看着士兵们清点俘虏与牲畜,心中正盘算着下一步计划,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支线任务‘收服漠北三卫’进度达成90%,奖励‘骑兵战术图谱’(收录十套草原突袭战术)、‘伤兵救治药材’五千斤,剩余10%进度需完成‘红盐池清剿’与‘三卫农耕落地’。”
赵烈心中一喜,刚要下令将俘虏押回营地,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巴彦笑着策马奔来,手中拎着一个包裹:“赵将军,好消息!张总兵那边传来消息,红盐池的残兵已被击溃,阿古拉被生擒,盐场也被咱们控制了!”
“好!”赵烈接过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阿古拉的佩刀与一面黑色狼头旗——这是鞑靼残兵的象征。他举起狼头旗,对周围的士兵们高声道:“鞑靼残兵已被咱们击溃,漠北的安宁,指日可待!”
士兵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音传遍了整个黄草甸。赵烈看着欢呼的士兵,又望向远处的草原,心中满是感慨——从黑石城整军,到克鲁伦河决战,再到如今清剿残兵,一路走来,虽历经艰辛,却也一步步实现了在大明边疆站稳脚跟的目标。
三日后,赵烈带着部分士兵,来到朵颜卫的东部牧场。远远望去,只见牧民们正用新发放的铁犁耕地,几个孩童在田埂上奔跑嬉戏,脸上满是笑容。脱欢穿着一身便服,站在田边,指挥着牧民们播种,看到赵烈赶来,立刻迎了上去。
“赵将军,你看!”脱欢指着刚种下种子的田地,脸上满是兴奋,“这铁犁就是好用,比咱们以前用的木犁快多了!牧民们都说,等明年收获了粮食,再也不用怕雪灾了!”
赵烈走到田边,蹲下身子,摸了摸松软的土壤,又看了看牧民手中的种子,满意地点头:“不错,这土地很适合耕种,种子也选得好。等明年丰收了,我再让人多送些农具种子过来,让更多牧民能过上安稳日子。”
两人正说着,一名泰宁卫的使者匆匆赶来,躬身道:“赵将军,脱欢首领,我家首领额尔敦请二位去泰宁卫一趟,说巴彦帖木儿愿意配合开辟耕地,还想向将军请教耕种的方法。”
赵烈与脱欢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笑意。赵烈知道,巴彦帖木儿终于认清了现实——随着三卫与大明的合作越来越深,他若再固执己见,只会被孤立。
“好,我们这就过去。”赵烈站起身,目光望向泰宁卫的方向,心中默念:收服漠北三卫的最后一步,终于要完成了。只要三卫的农耕落地,鞑靼残兵彻底肃清,大明在漠北的根基,便会如磐石般稳固,再也无人能撼动。
(此章核心梳理↓↓↓)
一、系统奖励与任务进展
1. 新增系统奖励
- 骑兵战术图谱:收录10套草原突袭战术,可针对性提升明军骑兵在漠北草原的作战适配性,弥补轻骑对复杂地形的战术短板。
- 伤兵救治药材(5000斤):涵盖止血、消炎、疗伤类药材,既能治疗清剿残兵的伤员,也为后续驻军与三卫协作储备医疗资源。
2. 任务进度推进:支线任务“收服漠北三卫”进度从80%提升至90%,剩余10%需完成“红盐池清剿”(已达成)与“三卫农耕落地”(待全面推进)。
二、漠北三卫协作与民生
1. 三卫农耕推进
- 朵颜卫:脱欢率先行动,在东部牧场选定试种区域,组织牧民使用新农具(铁犁、耘田器)播种抗寒作物(燕麦、粟米),农耕落地见效快。
- 泰宁卫:额尔敦同意在西部牧场开辟耕地,此前抵触的巴彦帖木儿转变态度,主动请求学习耕种方法,三卫农耕协作从“部分参与”转向“全面配合”。
2. 协作氛围转变:巴彦帖木儿的态度软化,标志着泰宁卫内部亲鞑靼势力的影响力减弱,三卫与大明从“盟约结盟”向“深度协作”迈进,漠北稳定基础进一步夯实。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