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谁呀?看着甚是眼熟”,李世民越看这人越眼熟。
“朱棣:好像在哪儿见过,就是想不起来”。
其实认不出来很正常,画像流传了几百上千年,能留下来就不错了,百分之百的还原还是有些困难的。
如果是初始的画像,那姜泽绝对相信能够百分之百的还原,包括所有的细节。那些画作大师可是真正的大师。
姜泽也不管两人,放下手机和刘恒聊了起来。
“姜泽,你这嘴还真是会哄人”,这已经不是姜泽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其实也不是他会哄人,只是在看到这些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物时,你不多说一些好的,难道都说坏的吗?
“陛下,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行了,朕也不和你纠结这个问题了,既然你说你这是2200多年后,那朕问你,如今的百姓过得如何?”
作为一名勤政爱民的皇帝,刘恒对百姓的关心还是不少的。
但我国历史学家蔡尚思评价汉文帝是一位‘自欺欺人’‘有名无实’的皇帝。其中两个例子:屈己事虏,对匈奴名为和亲,实则臣事;和亲之事,名为爱民不战,实则纵敌杀人
免除田租而不改革田制,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名为仁政,实则虐法。名为救贫,实则助富。
所以正如姜泽前面所说,没有十全十美的皇帝,当然对某位历史人物的评价或好或坏,那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陛下,我们后世的百姓现在算得上是安居乐业吧,能吃饱穿暖,不再挨饿受冻”。为什么要说现在呢?因为在以前并不是这样得,我们不能被眼前的日子所蒙蔽而忘了我们来时的苦难,不歌颂苦难,但是要记住苦难。
“能吃饱穿暖就好啊”,听到姜泽的话,刘恒也是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虽然这已经不再是大汉,但是姜泽说过他们是以汉人自居,那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他大汉的后裔。听到自己的后裔们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他打心底里高兴。
“陛下,我们也是经过了好几代人的奋斗和努力才有的今天的好日子”。
“姜泽,你能记住那些为了后世子孙而努力的人们,这一点很好”。
“陛下,放心吧,不仅是我,我们很多人都不会忘,也不敢忘”。如果你要问有没有忘的,答案是肯定的,甚至不在少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有的坚持本心,被染成了五颜六色的绸缎。有的丧失本心,变成了染缸中的废料,变成了颜料的残余。
“那就好,姜泽,你告诉朕,难道史书和后世都是对朕赞誉有加,没有一丝丝的批评吗?”
“陛下,我先问您一个问题,您认为真的有十全十美没有一点缺点的人吗?”
“没有”,思考了一下,刘恒坚定的说出了这两个字。
“既然没有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存在,那陛下您说您问的这个问题还有意义吗?”姜泽并没有直接回答刘恒的问题,而是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从侧面回答他。
“你说的对,这样的问题只会困扰本心”,刘恒还是 很豁达的。
“但是陛下,小子想给您一个建议”。
“你说,朕听着”刘恒可不是一个听不进去谏言的皇帝,要不然他也不会称为百帝之师。
“您在重农爱民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一下军事备战,防止匈奴的入侵”。
“备战吗?这会加重百姓的赋税,也会影响农耕生产啊”。
“陛下,无论如何,只有保证不被外敌入侵的情况下,百姓才能安心耕作”。
“你说的也在理,朕会考虑此事,姜泽,你提到此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儿?”现在的刘恒刚即位三年,那些事情当然还没有发生。
“在您登基为帝的第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刀兵相向,兵临长安城下并火烧了回中宫”。
“这,就是朕战备欠佳带来的后果吗?”
“陛下,现在您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不是吗?”还有11年的时间,时间怎么能够不充足呢?
但具体刘恒要怎么做姜泽就不知道了,也不会干预,况且就他这点微不足道的才识,他能提出什么好的方法啊?不给人家添乱就算是好的了。
“多谢你了,姜泽”。
“陛下,您真是折煞小子了”,姜泽这也算是借花献佛了,他也只是根据那些记载去说的,这就相当于是开卷考试。
“你啊,不必过谦,还有什么建议吗?”刘恒知道,后世的史书上肯定有所记载,自己提前问姜泽,也能有一个预先准备。
“另外,您不应该放弃盐铁官营和铸币权,这会是诸侯国的实力不断的增强,您想,若是那些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地增强会发生什么?”
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度,刘邦统一后,铲除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子弟建立九国,并派中央官员傅、相限制诸侯权力,
在吕后执政时封国增至十四国,延续强本抑末政策。
文帝、景帝时期,通过分割齐国、淮南国及削地缩小封国。景帝采纳晁错建议直接削藩,引发吴楚等七国之乱。平乱后废除诸侯治民权,改由中央任命官员管辖王国。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分化封国,制定左官律、附益法削弱诸侯势力,至武帝末年封国丧失行政职能。
昭宣之后,王国地位等同郡县,郡国并行制实质上转变为单一郡县制。
“若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甚至强于皇帝,在很大的可能上会引发叛乱”。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没有哪个皇帝会不知道,傻子他坐不上皇帝啊。排除那些傀儡、少帝、幼帝等,但不是说他们真的傻,是因为他们根本就做不了主。
“没错,所以在您百年之后,您的儿子刘启继位后,它采纳了晁错建议直接削藩。这激起了诸侯国的反抗,加之您放弃盐铁官营和铸币权他们实力大大增加。
于是在刘启即位的第三年,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王之乱’”。
“朕明白了”,姜泽说完,刘恒也是明白了放弃盐铁官营和铸币权的危害。
而此时的群中。
“李世民:这不是文帝吗?@姜泽”,姜泽哪有时间搭理他们啊。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喜欢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