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都明白,但是您也知道,有些人就是见不得自家好”。每年在网络上、现实中抹黑自己国家的人还少吗?在这种人的眼里,国外什么都是好的,自己国家无论是什么他们都看不顺眼。
“回吧”,姜泽说完,众人沉默了一会儿,朱元璋开口了。
“回吧,没有游览下去的心情了”,李世民也附和道。
说完众人皆是怀着沉闷的心情洗漱睡觉。
最小的朱雄英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看大家的表情和言语他也能感觉出不对。他也没有像往常一样上下嬉戏,而是安静的坐在一旁。
长乐和城阳虽然年纪也不多,但是她们能听懂李世民等人说的是何事。
待众人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姜泽一个人走出大门,坐在外面寂静无声的庭院之中。姜泽是不抽烟的,但是此刻的他倒是想抽一支烟了。
“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儿?”本来朱标已经回房间准备休息了,但是他看到姜泽情绪不是很好,便想去看看他。
但是在房间没有找到他,看到大门是打开的,就走了出来。
“标哥怎么还没睡?”
“我来看看你”,朱标明显能感觉到眼前的姜泽和以往的不一样。以往的姜泽能言善道,而今日的他少言少语,脸上也没了笑容。
“标哥,我没事儿,就是想吹吹风”,姜泽虽然什么也没说,但是朱标明白他此刻的心情。
“我知道你很难受,但是我爹、太宗皇帝、武帝他们也不是责怪你,他们心里也难受,包括我、老四,还有我娘他们又何尝不难受呢?”。姜泽又何尝不知道呢?
“标哥,我明白。就是觉得有一种非常无力的感觉,无法改变”。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样的事更加是无可奈何”。朱标对此又何尝不是感同身受呢?大明的很多事情他想改变,想要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又太多的阻碍和无奈让他无法实现。
“哎!”姜泽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而与此同时。
“重八,我去看看那孩子”,注意到姜泽情绪的人不止朱标,马皇后看到今天晚上姜泽沉默寡言的样子也有些心疼这个孩子。
院子中朱标和姜泽并肩而坐,谁也没有说话,只是呆呆的望着前方,可是前方一片黑暗。本来是有路灯的,但是好像坏了,只有远处的几盏路灯还亮着。
“这大晚上的也不知道多穿点出来”,马皇后的话惊的两人瞬间站了起来。
“娘(婶儿)”。
“坐吧”。
“小姜啊,这事儿不怪你,你也无能为力不是吗?”马皇后清楚的知道姜泽为什么情绪不好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个事情扰乱了大家的心情,姜泽觉得过意不去,虽然是李世民自己发现的;更重要的这件事本身对姜泽的影响。
“婶儿,我......”,姜泽话还没说出口就被马皇后打断了。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这不是你的错,错的是那些人,那些为自己利益不顾一切的人,和你有什么关系?另外我相信那样的人肯定是少数,像你这样心系国家的人才是多数”。
是啊,心系国家,心向民族的人才是大多数。
“婶儿,我明白了,您去休息吧”。
“好,那你们坐一会儿也去休息吧”,说完马皇后便离开了。
“哎!”马皇后走后姜泽又长长的叹了口气。
“为何唉声叹气的?”
“标哥,你说怎会如此啊?你知道以前我们多苦吗?为了我们的国家不再受外敌的入侵和威胁,我们的先烈们浴血奋战,殚精竭虑打跑了一波又一波的侵略者和挑衅者,研发出了一代比一代先进的武器。
为了百姓能够不再挨饿受冻,袁老在田间地头行走了几十年,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开山建路。但是凭什么我们自己先烈、先辈奋斗的成果要让那些外族人享用?凭什么?我实在是想不通啊!”
说完,姜泽抬头看向深邃的夜空,西北的天空好像比东部那些大城市的天空要更加洁净,能看到更多闪闪发亮的星星。
“老弟啊,有事儿何必想得太通透呢?答案不是已经在你心中了吗?”
“算了,不想了,这也不是我区区一个平头百姓能决定的,想多了也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嘴上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姜泽心中还是未曾真正的释怀。
这一夜,姜泽辗转反侧,但是辗转反侧的只他一人吗?
翌日一早,没有心情再继续游览下去的众人踏上了归途,只是归途不再像来的时候充满欢声笑语。而是安静的让人有些心悸。
“还在为昨日的事情烦心呢?”长孙皇后将兕子交给马皇后代为照顾,坐到与姜泽相隔一条过道的位置上。
“没有,就是昨晚没有睡好”,姜泽那萎靡不振的精神确实是因为没睡好。至于那事儿,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一晚上过去他也就不想太多了。
“二郎昨晚也没睡好”,不只是李世民,长孙皇后自己昨晚也没睡好。这样的事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二婶,让你们失望了”。
“傻小子,这怎么能怪你呢?你做的非常的好了,不必自责,有些事情不是你能改变的,你不必为此过多烦忧”。
这样的话姜泽昨天晚上已经听过了,他知道他们说的对,但是心里怎会不在意呢?
如果不在意这事儿就不会影响他的心情了。
“二婶我明白,我们回去修整一段时间,我再带你们领略我们后世的风采”。说到这儿,姜泽笑了笑,只是这笑容停留于表面。
“好,不过说好带我们去你的大学看看,可还没去呢”。
“回去我准备一下就带你们去”,正好现在新生也报到了,刚好在军训,也带他们看看后世学子的风采。
除此之外带他们尝一尝母校的饭菜,感受一下校园的绝美风光,当然绝对不是姜泽自己想看学妹了。
(定风波
[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河西之行到此结束,后面还会再来,后面会有新人物登场,大家不妨猜一猜。)
喜欢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