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周皇后与两位皇子时,暮色已漫过紫禁城的宫墙。朱由检转身回御书房,刚推开门,便见案头堆得小山似的奏折,朱批的红笔斜斜搁在一旁 —— 前世就是这些满纸 “老臣谋国” 的空话,陪着他熬过无数个通宵,可边军的军饷依旧拖欠,农民起义的烽火越烧越旺。
他盯着那些奏折,指尖掐进掌心,血珠隐隐渗出。弯腰捡起一本,是礼部尚书钱谦益的折子,通篇讲 “礼仪教化”,竟无一字提甘肃边军已开始吃草根,无一字提陕西灾民流离失所。“啪” 的一声,奏折被狠狠摔在地上,紧接着,他抬脚踹向案腿,紫檀木案几晃了晃,奏折哗啦啦散了一地,纸张翻飞间,“万历旧制”“祖宗之法” 的字眼刺得人眼疼。
“祖宗之法?” 他冷笑,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太祖朱元璋画像上 —— 画中的太祖身披铠甲,眼神锐利如刀,仿佛正盯着他。朱由检上前一步,取下画像,紧紧抱在怀里,“太祖打江山时,可没见哪个臣子捂着银子不撒手!这一世,朕便带着太祖的画像上朝,看看这些‘遵祖制’的臣子,敢不敢当着太祖的面,说一句‘没钱’!”
次日太和殿的钟声,比往日早了半个时辰,却敲得格外沉重。殿内的龙壁前,多了一幅画像 —— 太祖朱元璋的半身像,玄色龙袍,鎏金冠冕,眼神威严,似在俯瞰着满殿官员。文武百官按派系站定,东林党人居左,衣料华贵;齐党、楚党居右,神色观望;宗室代表站在最后,个个面色从容。朱由检穿着半旧龙袍,衣摆金线磨得发白,身后的朱慈烺,蟒袍袖口甚至有块不明显的补丁,父子二人走到画像前,先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才转身走向龙椅。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跪拜,可目光落在太祖画像上,声音里多了几分怯意。
朱由检坐回龙椅,目光先落在户部尚书周延儒身上,语气冷得像冰:“周延儒,朕问你,国库现存银有多少?当着太祖的面,你敢说一句虚话吗?”
周延儒看着龙壁前的太祖画像,心头发怵,上前躬身:“回陛下,扣除必要开支,实存…… 不足五十万两。”
“不足五十万两。” 朱由检重复着,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站起身,走到画像旁,指着画像道,“太祖当年从濠州起兵,提着脑袋打天下,是为了让百姓有饭吃,让大明的军队有饷拿!如今倒好,边军三月未发饷,士兵煮草根充饥;陕西灾民饿死在路边,尸体都没人埋;张献忠在四川劫掠,州县接连陷落 —— 五十万两,够边军半月军饷,还是够赈济十万灾民?”
周延儒脸色惨白,忙道:“陛下,臣已奏请裁撤宫内冗余,缩减开支……”
“缩减开支?” 朱由检猛地扯过自己的龙袍下摆,将磨白的金线凑到百官面前,“朕这龙袍穿了三年,缝缝补补;太子的蟒袍,你们看这袖口的补丁,是皇后亲手缝的!” 他又扫过宗室代表,声音陡然拔高,“朕的后宫嫔妃,如今穿的素衣,连你们府上的下人都不如 —— 你们见过这样的皇帝,这样的太子吗?太祖在天有灵,看着你们捂着银子享福,看着大明的江山要亡,他能饶得了你们吗?”
殿内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变得微弱。钱谦益忙上前打圆场:“陛下乃九五之尊,当以江山为重,不必过于苛待自身……”
“苛待自身?” 朱由检打断他,眼神里满是杀意,“前日朕听闻,钱大人寿宴摆了五十桌,燕窝用了十斤;齐党李大人,上个月刚在山东买了三百亩良田;宗室的朱王爷,府里的丫鬟都穿着绫罗!你们的钱,是从边军的军饷里扣的,是从灾民的口粮里抢的!如今大明快没了,你们以为你们能活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殿官员,字字如刀:“朕今日把话撂在这 —— 大明若是亡了,朕殉国,你们也别想活!朕就是拉着你们一起死,也要去地下跟太祖请罪!”
这话一出,齐党、楚党官员身子一颤,宗室代表朱载墭脸色骤变 —— 他们不怕陛下施压,却怕陛下真的豁出去,拉着所有人一起陪葬。朱由检见状,又道:“今日朕不逼你们,只说个数:国库挤出五十万两,东林党牵头,联合齐党、楚党,三日之内筹措一百万两;宗室宗亲,不管是在京还是在外,五日之内凑出五十万两 —— 总共二百万两,一分都不能少!”
“陛下!东林党虽有资产,可一百万两……” 钱谦益还想辩解。
“怎么?” 朱由检盯着他,指了指太祖画像,“你是想当着太祖的面,说你宁愿看着边军饿死、灾民冻死,也不愿拿出一点银子?”
朱载墭忙上前,躬身道:“陛下,臣愿牵头宗室,筹措五十万两!” 齐党首领李若珪也连忙附和:“臣愿牵头齐党,筹措三十万两!” 楚党官员紧跟着承诺捐出二十万两。
东林党见势不妙,钱谦益只能咬牙道:“臣…… 臣愿牵头东林党,筹措五十万两!”
“很好。” 朱由检点头,目光重新落在太祖画像上,语气缓和了些,“这二百万两,一百万两给边军发饷,五十万两赈济灾民,剩下的五十万两归入内库 —— 朕向太祖保证,这五十万两,专款专用,绝不会私用一分。” 他没提锦衣卫和东厂,只把话撂在太祖画像前,既堵了百官的嘴,也为暗中整顿厂卫留了余地。
他转身回到龙椅上,看向朱慈烺,低声道:“烺儿,记住今日 —— 治国不是求着人办事,是要让他们知道,大明亡了,谁都活不了。” 朱慈烺重重点头,看着父皇站在太祖画像旁的身影,第一次明白了 “帝王威严” 的真正含义。
散朝后,太和殿外的长廊上,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神色各异。钱谦益拉着周延儒走到角落,压低声音:“周大人,你觉不觉得陛下今日不对劲?往日虽也急军饷,却从不会这般…… 这般豁得出去,还把太祖画像搬了出来。”
周延儒皱着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朝珠:“何止不对劲!从前陛下听咱们提‘祖制’,多少会顾及几分,今日却拿着太祖压咱们,连‘一起死’的话都敢说。你说…… 陛下是不是得了什么助力?还是暗中有了别的打算?”
不远处,齐党、楚党的官员也在议论。李若珪捻着胡须,沉声道:“陛下今日这一手,是把咱们所有人都绑在了一条船上 —— 他要是真不管不顾,咱们手里的银子、田产,迟早都保不住。只是这五十万两,咱们得凑得‘慢’些,看看陛下后续到底要做什么。”
宗室代表朱载墭则带着几个宗室子弟,脸色凝重:“陛下拿‘宗室脸面’逼咱们捐钱,明着是为了军饷,暗着怕是想敲打咱们 —— 往后府里的用度,得收敛些了,别再撞枪口上。”
而御书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朱慈烺刚跟着朱由检走进殿,便见周皇后迎了上来,手里捧着一件厚披风,先给朱由检披上,又摸了摸朱慈烺的手:“烺儿,朝堂上冷不冷?有没有冻着?”
朱慈烺摇摇头,抬头看着周皇后,眼神里满是敬佩:“母后,今日父皇在朝堂上,当着太祖画像,让东林党、齐党还有宗室都捐了钱,还说‘大明亡了,谁都活不了’—— 儿臣第一次见父皇那样,既威严,又…… 又让人安心。”
周皇后愣了愣,转头看向朱由检,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陛下今日能镇住朝堂,也是太祖在天有灵,更是陛下心里装着大明、装着百姓。” 她又拿起桌上温着的参茶,递给朱由检,“陛下说了一上午话,喝口茶润润喉。”
朱由检接过参茶,指尖碰到杯沿的温度,心头一暖。他看着周皇后鬓边的碎发,想起前世她自缢时的决绝,轻声道:“今日在朝堂上,朕提到你缝的补丁,让百官看看咱们的窘迫 —— 委屈你了。”
周皇后摇摇头,握着他的手:“陛下说的哪里话?臣妾是大明的皇后,与陛下、与大明同甘共苦,是本分。只要能帮到陛下,能守住大明,臣妾穿素衣、缝补丁,都心甘情愿。”
朱慈烺站在一旁,看着父皇母后相握的手,突然觉得,这御书房里的暖意,比任何绫罗绸缎都让人安心。他走上前,轻声道:“父皇,母后,儿臣今日也学到了很多 —— 往后儿臣会好好读《刘伯温文集》《张居正奏疏》,也会帮着照看弟弟,不让父皇母后操心。”
朱由检摸了摸他的头,眼底满是欣慰:“好,朕相信你。往后这大明的江山,还要靠你和炯儿一起守。”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驱散了朝堂博弈的寒意。朱由检知道,与东林党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后续的军饷发放、灾民赈济、厂卫整顿,每一步都难如登天。但此刻,有皇后在侧,有太子懂事,他不再是孤家寡人 —— 这便是他重整大明的底气,也是 “崇明” 之路最温暖的支撑。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