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东汉集团一场扑朔迷离的cEo猝死事件后(公元125年),
年仅10岁的太子刘保,原本是法定的集团继承人。
但当时的实际控制人、cEo阎显及其外戚集团,嫌他年纪小不好控制,硬是把他废了,改立了另一个年幼的宗室当傀儡。
可人算不如天算,新cEo上台不到半年就突发疾病挂了(真是史上最快领盒饭的cEo之一)。
集团高层瞬间陷入权力真空,人心惶惶。
就在这至暗时刻,以孙程为首的19位资深员工(宦官)不甘心公司继续混乱,决定进行一次惊天豪赌。
他们深夜密谋,发动宫廷政变,砍杀了外戚阎氏一族,然后拥立了原本的合法继承人——
11岁的刘保,登上了cEo宝座。
刘保,刘姓,名保,东汉集团第八任正式cEo,着名“宦官扶持上岗、外戚借势崛起”的剧情关键推动者。
他上任就是地狱开局加强版:年纪小,没班底,整个公司刚经历完血洗,人人自危。
当时的东汉集团,董事会(皇权)威信扫地,职业经理人(外戚)和总裁办公室亲信(宦官)为争夺公司控制权,已经进行了多轮惨烈内斗。
少年刘总裁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帮他夺回位置的宦官们,内心oS:
“我的天!这几位才是真兄弟啊!没有他们,我现在还是个失业皇子!什么外戚、士大夫,关键时刻都靠不住,还是自己人(宦官)贴心!”
于是,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论功行赏,报答恩人”。
刘总裁对孙程等19位宦官感激涕零,一口气将他们全部封侯,给予了极高的权位。
宦官集团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从此深度介入东汉公司的核心决策。
这在公司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相当于董事会亲自给“总裁办公室特别助理团”授予了股份和副总裁待遇。
刘总裁的本意或许是:用身边最亲近、没有家族根基的宦官,来制约那些盘根错节的朝臣和外戚,确保自己的绝对安全。
但他没想到,他开启的这个“酬功模式”,为后来桓、灵时期宦官的极度专权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他给宦官们递上了一把可以撬动皇权的利剑。
随着刘总裁年龄渐长,他很快发现,完全依赖宦官,容易导致公司内部(士大夫集团)的强烈反感,而且宦官集团内部也会因为争权夺利而失控。
他需要引入一股新的力量来平衡局面。
于是,他巧妙地选中了出身世家、但为人相对“谨小慎微”的梁商(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跋扈将军梁冀的亲爹),让他出任大将军。
刘总裁的算盘打得很精:梁商家世好,能安抚士族;性格温和,应该好控制。
用他来制衡日益骄横的宦官集团,完美!
然而,刘总裁看走了眼。
梁商本人或许还算收敛,但他有一个“能力出众”、野心勃勃的儿子——
梁冀。
刘保总裁重用梁商,等于为梁冀铺平了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
梁氏家族借着这个风口,迅速扩张势力,安插亲信,逐渐形成了新的外戚集团。
刘总裁本想玩一场精妙的权力平衡游戏:让宦官和外戚互相牵制,自己稳坐钓鱼台。
但他低估了人性的贪婪和权力的腐蚀速度。
他亲手扶植的梁氏家族,在他死后迅速失控,其专横程度远超前任!
最终把他的儿子汉冲帝、侄孙汉质帝都变成了短命傀儡,把东汉公司拖入了更深的泥潭。
平心而论,刘保总裁本人并非暴虐之君,在位期间也想过有所作为,比如整顿吏治、关注民生。
但东汉公司的沉疴积弊已深,他既缺乏其先祖汉光武帝那样的雄才大略,也未能有效遏制身边势力的膨胀。
他的统治,可以说是“庸政”,而非“暴政”。
但这种“庸”,体现在对关键问题的绥靖和妥协上,反而加速了公司的腐朽。
刘总裁在位十九年,于公元144年去世,将一副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烂摊子留给了自己年仅2岁的儿子汉冲帝。
他死后,梁冀彻底放飞自我,东汉公司彻底进入了“梁冀时代”的至暗时刻。
所以,汉顺帝刘保,作为东汉集团由中衰滑向衰亡的关键过渡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历史的吊诡。
他因宦官而得位,开启了宦官封侯的先例;他试图制衡,却扶植了东汉史上最可怕的外戚集团。
他不是一个极端的昏君,但他的种种“不得已”和“平衡术”,恰恰成了帝国崩溃的加速器。
下次当你看到公司里老板为了制衡A团队而扶植b团队,结果b团队尾大不掉,造成更大危机时,不妨想起刘总——
他可是“权力平衡玩砸了”的经典案例,生动演示了:有时候,看似精明的中庸之道,比单纯的昏聩更具破坏力。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