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捋着胡须,眼中精光一闪而过,他对着刘景微微躬身。
“主公,万事俱备。”
刘景点了点头,转身大步走向县衙正堂。
高顺和贾诩紧随其后。
正堂之内,除了他们三人,只有主簿宋青书一人在侧。
宋青书此刻正躬着身子,大气都不敢出。
这位新来的刘县令,手段太狠,也太神了。
短短时日,就将盘根错节的元氏豪强连根拔起。
现在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两万多流民,这架势,是要把天都给捅个窟窿啊!
刘景坐于主位之上,目光如电,扫过堂下三人。
“今日召集诸位,只为一事。”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安置流民!”
宋青书的身子又往下矮了半分,心里直打鼓。
两万多张嘴啊!光是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元氏县现有官田十一万亩,另有从豪强手中收缴的山林、渔泽、矿产,不计其数。”
刘景伸出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每一下都敲在宋青书的心尖上。
“我的计划是,将这两万余流民,分为四等。”
“第一等,佃农。遴选两千五百户,约一万多人口,专事耕种十一万亩官田。”
宋青书的眼睛瞬间瞪大了。
两千五百户耕种十一万亩?
那每户岂不是能分到四十多亩地?
这……这怎么可能!
“县府提供种子、农具、耕牛。佃农无需缴纳任何赋税,也无需留种。”
刘景的声音继续响起,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
“秋收之后,每亩官田,佃农可以保底留下一石粮食!看地的收成和佃农照料的精细程度!。”
“每亩地可额外再奖励一斗到五斗!”
“轰!”
宋青书的脑子彻底炸了。
每亩保底留下一石!
一户四十多亩地,那秋收之后,岂不是能稳稳当当剩下四十多石粮食?
而且耕作的好还可能再每亩奖励半石!
这流民日子,也太舒坦了把!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哪里是招佃农,这分明是在送钱送粮!
“为了便于管理,这万余佃农,将新建‘一乡六亭三十里’的行政村落,由县府直接管辖。”
贾诩在旁补充道:“主公此计,可安民心,亦可固根本。”
刘景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下一项。
“第二等,山林渔泽工。遴选八百户流民,同时县府成立‘柴炭曹’。”
“柴米油盐,柴在第一位。百姓烧火做饭,离不开柴薪。”
“以往山林皆被豪强霸占,百姓只能去捡些枯枝败叶。”
“如今,这些山林归于官府,便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柴炭曹’专职负责山林开采与木炭烧制。制定‘砍一种三’的规矩,确保山林不竭。”
“所产柴炭,平价售卖给县中百姓。这八百户,便有了稳定的生计。”
宋青书已经麻木了,他感觉自己这几十年的官算是白当了。
这位刘县令的脑子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第三等,矿工。遴选七百户,县府成立‘盐铁曹’,负责县内盐矿、铁矿的开采。”
刘景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起来。
“开采出的盐铁,暂不向外销售,全部封存入库,以备不时之需!”
贾诩和高顺的眼神同时一凝。
不时之需?
主公这是在为将来的战乱做准备?
“第四等,医工。天下流民增多,必有大疫。药材价格,也必定水涨船高。”
“县府成立‘医曹’,专职种植、收集药草,并向百姓普及防疫知识。此为未雨绸缪之策。”
宋青书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一个县令,需要考虑得如此长远,如此细致。
这哪里是在治理一个县,这分明是在打造一个独立的王国!
“要做这么多事,县衙如今这点人手,远远不够。”
刘景看向宋青书。
“宋主簿,你即刻张贴告示,从全县范围内,不论文吏、平民,凡识字、精明者,皆可来县衙应试。”
“我要再招募一百二十名新吏,将县衙官吏总人数,扩充至一百五十人!”
宋青书一个激灵,连忙躬身领命:“下官遵命!下官遵命!”
一百五十人的官吏团队!
这规模,比一个偏远郡的吏员都多了!
这位刘县令的雄心,简直大得吓人!
“最后,也是最紧要的一件事。”
刘景站起身,目光穿过大堂,望向外面那片广阔的天地。
“春耕在即,时间不等人。这两万多流民,总不能一直露宿荒野。”
“传我命令,即刻启动‘以工代赈’!”
“所有流民,自己动手,为自己建造住所。所需木料、石材等,由官府先行垫付。”
“这笔钱,他们可以用日后的劳动来偿还,也可以等秋收之后,用粮食来抵扣!”
“房子先求快,不求精。搭建简易的木屋,能遮风挡雨即可。待春耕过后,再统一规划!”
……
当刘景的一道道命令,由县衙的官吏们传达到城外巨大的流民营地时。
整个营地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分田?
一分就是四十多亩?
还不要税?还给种子、给耕牛?
每亩保底能留一石,耕作的好每亩还有额外的奖励!
这比给豪强当佃农强不止十倍!不!百倍!
这可是每年保底能收四十多石粮食啊!加上奖励甚至最多能收获六十多石粮食!
这甚至比有地的自耕农还要好啊!
还能去伐木、挖矿,当工人领工钱?
官府还借钱给他们盖房子?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火山爆发般的狂喜!
“老天爷开眼了!我们有活路了!”
一个饱经风霜的老汉,猛地跪倒在地,朝着元氏县城的方向,嚎啕大哭。
“呜呜呜……再也不用挨饿了!我的娃有救了!”
一个年轻的母亲紧紧抱着怀里瘦弱的孩子,泪水决堤。
“还等什么!干啊!”
“刘县令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我们给他当牛做马都愿意!”
“盖房子!快!今天晚上,老子就要睡在自己的屋里!”
绝望和麻木被一扫而空。
每一个人的眼中,都重新燃起了名为“希望”的火焰。
不需要监工,不需要催促。
成千上万的流民自发地行动起来。
青壮们扛着官府发下的斧头和锯子,冲向指定的山林,砍伐木材。
妇女和老人们则在规划好的土地上,挖掘地基,搬运石块。
整个元氏县城之外的荒野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锤子敲击的声音,锯子拉动的声音。
人们的呐喊声、欢笑声,汇成了一曲充满力量和生机的交响乐。
刘景、贾诩、高顺三人站在城楼之上,静静地俯瞰着这片沸腾的土地。
高顺紧紧握着拳头,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眼眶竟有些泛红。
贾诩捋着胡须,脸上带着由衷的赞叹。
刘景的面色平静。
这,只是第一步。
喜欢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