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芜走后,沈砚把那本记着天脉树的小册子压在《古声谱》下,翻谱的手却更勤了。只是《古声谱》里的“声气入纹”总卡着——谱中说“一纹对应一音,多纹需多音叠合”,比如练“叠气纹”时,得同时引三股不同的声气,像三根弦同时发声,他试了十几次,气总在中途撞乱,要么散了,要么拧成一团。
这日傍晚,他对着谱上的“三叠纹”发愣,指尖无意识在桌上敲着节奏——是他以前弹吉他时练的c和弦分解节奏,拇指按根音,食指、中指、无名指分按三弦,弹出的音虽不同,却能融成一团暖音。
忽然,他心里咯噔一下。
吉他和弦不就是“多音叠加”吗?不同弦对应不同音,按不同指法就能让多音同时响,还不乱。《古声谱》的“多纹叠气”,不就跟和弦一个道理?
他赶紧翻到“三叠纹”那页,把三道声气纹比作吉他的三根弦:最粗的“沉气纹”是低音弦,需用腹式呼吸引深气;中间的“浮气纹”是中音弦,用胸腔轻提气;最细的“锐气纹”是高音弦,靠指尖聚气。
接着,他试着按吉他和弦的“发力逻辑”来分配天脉气——像按和弦时手指分主次用力,他让沉气纹的气占七成,浮气纹占两成,锐气纹占一成,同时引气时,心里默数吉他扫弦的节奏“下、上、下”,让三股气按节奏往纹里送。
第一次试时,气还是撞在了一起,像弹错了音的和弦。但他没慌——就像调吉他弦松紧,他慢慢微调气的强弱:沉气纹再沉半分,锐气纹再收半分,节奏再慢些,像弹分解和弦那样,让三股气“先后落纹,却同时起效”。
“嗡——”
指尖下的桌面忽然泛出淡光,三道声气纹竟同时亮了!沉气纹的暖、浮气纹的柔、锐气纹的清,融在一起像团彩色的雾,正是《古声谱》说的“三叠气成”!
沈砚又惊又喜。他试着换“四叠纹”,把四道纹比作吉他的四根弦,按七和弦的逻辑留一股“空气”(像和弦里的空弦音),让气有处可绕,竟也成了!
原来如此!古谱的“多音叠加”不是硬凑,是像和弦一样讲“配比”和“节奏”!
夜里练到更深,他甚至试着用天脉气模拟“扫弦”——指尖快速划过五道声气纹,气按吉他扫弦的强弱变化起伏,纹上的光竟跟着明灭,像真的有把无形的吉他在响。
“你这法子……倒新鲜。”周阁主不知何时立在窗下,手里还拿着盏灯,“古声谱传了百年,从没人想过用‘弦法’解,你倒是个异数。”
沈砚赶紧收了气,有些不好意思:“晚辈以前弹过乐器,瞎试的。”
“瞎试也得有本事试。”周阁主走进来,翻了翻他画满和弦记号的谱子,笑了,“天脉气本就比普通声气活,能模拟多音不奇怪,难的是找到‘不乱’的法子。你这手,算是把天脉气的‘灵’用对了。”
他指着“五叠纹”的图:“试试这个,蚀声教的人常用‘乱气阵’,得靠五叠气才能破。”
沈砚按吉他的“大横按和弦”逻辑试——用断弦的气当“横按指”,先稳住底子,再分五股气按“和弦走向”递进去。起初还磕绊,练到后半夜,指尖终于亮起五道交织的光,像朵开花的灯。
窗外的天快亮了,他却毫无倦意——身体强化让他扛得住熬夜,解开古谱的兴奋更让他精神。那些曾排挤他的弟子或许不知道,这被他们视作“异类”的天脉气,竟能借着另一个世界的“弦法”,在古谱里开出花。
沈砚把《古声谱》合上,摸了摸手腕的断弦。断弦温温的,像在说:路还长,可你找对调了。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用吉他和弦解古谱,用天脉气模拟多音,往后说不定还有更多“跨界”的法子。而那些藏在古谱里的招,终将变成护自己、护溪村、护这古声界的底气。
喜欢天织声脉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天织声脉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