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翁”威廉·肖恩的落网,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江东官场激荡起强烈的余波,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澄澈。省委礼堂内,“全省安全与发展总结暨警示教育大会”气氛庄严肃穆。主席台上,王磊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每一位与会干部心头:
“同志们,‘惊雷’行动,雷霆万钧!‘信天翁’就擒,‘深潜’覆灭,这是维护国家安全、扞卫江东利益的重大胜利!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宣告: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径,无论包装多么华丽,手段多么隐蔽,都必将被彻底粉碎!”王磊的目光扫过台下,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但胜利,不是终点!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肌体上的病灶,照见了制度上的缝隙,照见了思想上的麻痹!徐建国、吴启明、周正林、郑雪松…这些名字,是耻辱柱上的刻痕,更是沉甸甸的警钟!”
他话锋一转,语气更加沉凝:
“肃清流毒,不仅要斩断伸进来的黑手,更要修复被侵蚀的土壤,加固我们自身的堤坝!下一步,全省工作的重心,将从雷霆‘破局’,转向固本‘培元’!核心就是:以安全为基,以发展为要,以制度为纲,以人才为本,重塑风清气正、活力迸发的江东政治生态!”
王磊条分缕析,部署“固本培元”四大工程:
1. “磐石”筑基工程: 将“磐石”平台在反谍斗争和重大项目安全审查中验证成熟的“技术基因筛查”、“穿透式背景审查”、“独立安全评估”机制,制度化嵌入全省重大工程审批、财政资金监管、科研项目立项、引才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成立省级“安全与发展统筹委员会”,王磊亲任主任,统筹协调发改、科技、财政、国安、审计等部门,确保安全底线成为所有发展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约束。
2. “清源”正风工程: 由省纪委监委主导,在全省范围开展为期半年的“清源”专项行动。聚焦徐建国、吴启明等案暴露出的政商勾结、利益输送、带病提拔、监管失灵等深层次问题,深挖彻查其遗留的“关系网”、“利益链”。同时,结合临江案、泄密案教训,在发改、科技、财政、组织人事等关键系统,开展“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顿,重塑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
3. “北江模式”燎原工程: 将北江工业区“安全与发展双轮驱动”的成功经验,提炼上升为省级战略。由省发改委牵头,制定《关于推广“北江模式”促进产业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政策、资金、要素保障上,重点扶持一批像北江清洁能源装备基地这样,将安全内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让安全的“紧箍咒”,变成发展的“通行证”。
4. “梧桐”育才工程: 由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社厅联合实施。一方面,严格人才引进安全审查,完善“合规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堵死“郑雪松”式漏洞;另一方面,旗帜鲜明保护和使用好李哲等有真才实学、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设立省级“安全科技创新奖”,重奖在关键核心技术安全攻关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营造“安全是底线,创新无上限”的人才发展环境。
“固本培元,方能行稳致远!”王磊的总结如同战鼓擂响,“我们要用刮骨疗毒的决心清除腐肉,更要用培土施肥的耐心培育新肌!让江东的官场,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沃土;让江东的发展,在安全的轨道上跑出加速度!”
---
北江工业区,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省发改委副主任陈刚的履新宣布会,成了“北江模式”推广的现场会。巨大的总装车间内,崭新的智能控制柜排列整齐,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
“同志们!”陈刚站在王磊身边,声音洪亮,充满自豪,“省委省政府决定,任命我为省发改委主任!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信任,更是对北江工业区探索实践的充分肯定!‘北江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安全基因刻入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企业管理!安全不是成本,是效益!不是负担,是品牌!”
他指着崭新的设备:“省里将设立百亿级‘安全发展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像北江这样有安全底线的创新企业!政策包、资金池、市场订单,全方位倾斜!我们要让安全的‘北江制造’,成为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热烈的掌声中,年轻的工程师们眼神发亮,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
省科技厅会议室。气氛严肃而务实。“梧桐”育才工程实施细则讨论会正在进行。孙斌面前放着两份文件:《国际科研合作安全审查与合规服务优化方案》、《重点领域核心科技人才保护与激励办法》。
“李哲泄密案,教训深刻!”孙斌语气沉重,“但绝不能因噎废食!新方案的核心是‘严管’与‘厚爱’并举!”他详细解读:
* **严管升级:** 所有涉及敏感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必须通过“磐石”平台进行“技术基因”预筛查。派驻高校的“个案辅导员”升级为“安全督导员”,赋予其参与项目核心数据流转关键节点监督的权限。建立科研团队安全责任人制度,压实主体责任。
* **厚爱加码:** 设立“科技安全突出贡献津贴”,对通过严格审查、在安全前提下取得重大突破的人才予以重奖。对李哲团队这类经受过考验的团队,建立“信任观察期”,在加强督导的同时,在项目申请、经费使用上给予更大自主权。组建由张明远等权威专家领衔的“科研安全顾问团”,为团队提供风险预判和合规指导服务,变“堵”为“疏”。
“安全是红线,创新是生命线!”孙斌环视众人,“我们要把科技厅打造成既守牢安全国门、又广纳天下英才的‘梧桐苑’!让真正的人才,在江东安心扎根,放手创新!”
---
临江深水港建设工地。彩旗招展,机器轰鸣。深水港三期工程“龙门吊智能控制系统”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巨大的龙门吊基座旁,方伟明、陈刚与“振华重工”代表共同挥锹奠基。
“同志们!”方伟明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工地,带着扬眉吐气的激昂,“今天,我们铲起的不仅是深水港的基石,更是铲除毒瘤、扫清障碍后,临江重新出发的坚定信心!‘振华重工’的方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我们要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快的速度,把因蛀虫延误的工期抢回来!将深水港三期,建成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安全检验的标杆工程!”激昂的进行曲中,重型机械发出轰鸣,宣告着这片曾被阴霾笼罩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磅礴的生机。
---
临江市郊,一栋整洁安静的保障房内。王磊轻车简从,在市民政局和街道干部陪同下,敲开了郑雪松母亲的家门。病榻上的老人白发苍苍,眼神浑浊,对儿子的罪行和结局浑然不知,只是拉着街道干部的手,念叨着“雪松好久没回来了”。
王磊俯身,温和地握住老人枯瘦的手:“老人家,我们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您儿子…他因为工作出色,被国家选派到很远的地方参与重要项目了,短时间内回不来。他非常牵挂您,委托政府照顾好您。”他示意了一下,民政干部将一份文件和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在老人枕边。
“这是政府为您办理的特殊困难群体长期照护和医疗救助手续,以后看病吃药都不用花钱了,还有专门的护工定期来照顾您的生活。这钱,是雪松委托我们带给您的生活费。您安心养病,有什么困难,随时跟街道的同志说。”
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涌出泪水,喃喃道:“好…好…谢谢政府…谢谢…”街道女干部红着眼眶,紧紧握住老人的另一只手。
王磊走出房门,站在楼道里,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沉默良久。秘书低声汇报:“书记,按照您的指示,已协调市里最好的医院,为老人安排全面检查和后续治疗。街道、社区、民政、志愿者联动包保机制已建立,确保老人生活医疗无忧。”
“嗯。”王磊的声音低沉,“郑雪松罪无可赦,死有余辜。但他母亲是无辜的,更是被利用的受害者。我们打击犯罪要雷霆万钧,但对被裹挟的个体,对无辜的家属,要有温度,尽到责任。这同样是固本培元的一部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他转身下楼,步履沉稳。车窗外,城市在阴霾中依然有序运转,街角新发的嫩芽在料峭春寒中透出顽强的绿意。肃清流毒的战斗硝烟渐散,而修复创伤、厚植根基、重振人心的漫长征程,才刚刚铺开。江东这艘大船,在经历了惊涛骇浪的洗礼后,正沿着安全的航道,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坚定前行。固本培元,方能驶向深蓝。
《官场褶皱》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官场褶皱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官场褶皱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