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租界百乐汇血案的腥风仍未散尽,“明镜侦探社”的霓虹灯招牌在恩园路
(今南京西路附近)的夜色中兀自闪烁着清冷的光芒。
办公室内,林一正伏案研究着从壁炉尸骸和蓝鸟记者黄凯文住所搜缴来的微量物证报告
(深灰色棉麻纤维、黄色烟纸、高折射玻璃碎屑),
试图将它们与“青瓷会”或“蓝鸟”帮的模糊轮廓勾连。
韩笑则难得安静地擦拭着他那把心爱的韦伯利左轮,眼神偶尔瞟向窗外淅沥的秋雨,
似乎在琢磨着什么,桌上的电话铃声骤然刺破了沉闷。
韩笑懒洋洋地拿起听筒:“明镜社,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年男人强自镇定却难掩焦灼的声音,带着浓厚的苏州口音官话:
“是韩笑韩先生吗?我是南市‘昌盛行’的账房胡全,出…出大事了!
我们老爷…陈景生陈老爷…在书房里…没了!门从里面锁死的,窗户都关着!
家里人快疯了,巡捕房的人看了说是意外…可…可怎么看怎么邪乎,求您和林博士救命啊!”
昌盛行?陈景生? 韩笑瞬间警觉,这个名字在不久前十六铺码头黄金水道沉尸案中,
作为“青瓷会”疑似打压的商业对手航运公司的后台老板,
被林一推断出关联,这条线竟以如此诡异的方式突然续上了。
韩笑立刻换上专业口吻:
“胡先生,慢慢说,封锁现场,任何人不得进入书房!我们马上到!”
他放下电话,看向林一。
林一早已放下显微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锋。
无需言语,两人迅速交换了眼神。
“青瓷会?”韩笑挑眉。
“可能性极高。”林一声音冰冷,迅速将关键物证报告锁进保险柜,
“陈景生资产涉及长江下游中小航运,与‘蓝浸油’关联航线存在直接竞争。
他的死,与老张的血案模式有潜在共性——清除障碍。”
马车碾过积水的青石板路,驶入南市区最古老、最错综复杂的“老城厢”地带。
雨丝细密如织,将道路两旁高耸而逼仄的灰黑色砖墙、
层层叠叠的翘角飞檐洗刷得愈发阴冷沉郁。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木头发酵味、陈年油烟和阴沟里泛起的淡淡腥臊。
这里与租界的霓虹璀璨截然不同,是权力交织、
市井喧嚣却又充满陈旧腐朽气息的上海另一面。
昌盛行陈宅,就深陷在这样一片迷宫般的深巷尽头。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大宅与西洋风格勉强糅杂的“石库门”巨院。
高大厚重的花岗石门框(石库)气派森严,
门楣上繁复的砖雕(福禄寿三星,祥云蝙蝠)虽已陈旧,仍透着昔日的豪奢。
进门后是一个巨大的青石板天井,雨水顺着四周高耸的风火墙(马头墙),
形成细密的瀑布,哗哗注入天井中心的青石暗沟。
天井两侧是两层高的跑马廊(带雕花木栏杆),
廊下挂着几盏在风雨中摇摇晃晃的昏暗煤气灯,
在湿漉漉的砖地上投下摇曳不定的昏黄光晕。
压抑的悲泣声、男人的呵斥声、女人的尖利争执声混杂着雨声,
从深宅各处厢房隐约传来,如同为这肃杀的秋景配上混乱的乐章。
账房先生胡全,一个穿着灰布长衫、戴着圆框玳瑁眼镜、脸色惨白如纸的瘦高中年人,
正打着油纸伞,在天井中央焦急地来回踱步,像只热锅上的蚂蚁。
一看到林一和韩笑在车夫引领下踏入院门,立刻如同见了救星般疾步迎上!
“韩先生!林博士!您二位可算来了!”
胡全的声音带着哭腔,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
“老爷他…就在后院‘澄观斋’书房,已经快两个时辰了!
华界警备司令部侦查科的杜探长带了人来,草草看了,
说像急病发作或…误服了什么!就把书房门一封,说等法医验,
可这…这门从里面锁死,窗全关着,哪有什么贼能进去害人?分明就是…就是…”
他不敢说下去,眼神充满恐惧和无法言说的暗示。
“别急,胡先生,”
韩笑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目光却锐利地扫过天井里,
那些匆匆回避的仆役身影和从跑马廊雕花窗后窥视的各色目光。
“带我们去现场。其他人等,一律避开。”
在胡全引路下,穿过一道垂花门,绕过一座假山流水(水声在雨中显得格外凄清),
进入更为幽深的后宅区域,一座单独的、明显是后期加盖的二层小楼出现在眼前,
这便是主人陈景生专用的书房所在——“澄观斋”。
小楼是典型的晚清民国中西合璧风格:
底层是坚固的青砖墙体,窗户狭小,装着生铁铸就的花棂防盗窗;
二层则用了西式的木框玻璃窗,挂着厚重的墨绿色丝绒窗帘。
此刻,小楼被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底层入口处站着两个挎着盒子炮(毛瑟c96驳壳枪)、
穿着皱巴巴黑色制服的华界警备司令部巡警,一脸不耐烦地抽烟。
几个穿着白布孝服的下人远远地避在廊下角落里,缩着脖子,大气不敢出。
未完待续!
喜欢林一探案集:第一季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林一探案集:第一季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