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自缢、明朝覆灭的消息,如同最后一阵秋风,扫清了华夏大地上所有残余的抵抗意志。各地残存的明军、拥兵自重的军阀、乃至还在观望的土寇流匪,纷纷上表归顺。张献忠部在四川称帝,国号“大西”,但在北地新军水陆并进的强大压力下,内部迅速分化,其本人也在一次战斗中被击毙,部众星散。关外的多尔衮见大势已去,暂时收敛了爪牙,退回沈阳,舔舐伤口,等待着新的机会。
天下,以一种远超所有人预料的速度,迅速平定下来。
旧的秩序已然崩塌,新的秩序亟待建立。
在万众瞩目之下,陈远没有选择留在南京,而是率领核心团队,北上回到了他起家的根本之地,也是如今新政和工业的核心——北京。
踏入这座熟悉的、却又带着悲怆与新生气息的帝都,陈远感慨万千。他没有入住紫禁城,而是选择了原本的兵部衙门作为临时治所,并下令将紫禁城改为“华夏历史博物院”,对外开放,以示与旧时代的决裂和以史为鉴的决心。
接下来,便是一场紧锣密鼓、注定将影响未来数百年的建国筹备工作。
在陈远的主持下,由原北地核心班底、部分归顺的开明士绅、格致大学堂的学者代表、甚至还有工商界代表组成的“制宪会议”在北京召开。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妥协,一部名为《华夏帝国宪章》的根本大法,正式颁布天下!
宪章明确规定:
一、国号为“华夏帝国”,摒弃以往以一家一姓为号的传统,彰显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确立“虚君共和”政体。陈远接受“皇帝”尊号,但皇帝为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不直接管理日常政务。国家行政权归于“内阁”,由“首席执政官”领导,对“帝国议会”负责。
三、设立“帝国议会”,分为“民议院”(由各省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和“国士院”(由各界贤达、功勋代表组成),拥有立法、监督、审议预算等权力。
四、明确“法律至上”,废除一切特权,所有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五、保障民权,包括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在法律规定范围内)。
六、确立发展工商、鼓励科技创新、普及教育为国策。
这部宪章,揉合了君主立宪、共和民主以及陈远自身超越时代的理念,虽然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它如同一声春雷,彻底打破了千年帝制专制的枷锁,为华夏指明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紧接着,便是盛大的开国大典与登基仪式。
这一日,北京天坛,修缮一新,旌旗招展,百官云集,万民围观。
陈远身着特制的、融合了传统帝王元素与现代简洁风格的礼服,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一步步登上祭坛。他没有祭拜天地,而是率领文武百官和民众代表,向象征着中华民族祖先的“炎黄”牌位和象征着无数为华夏文明奋斗牺牲的“英烈”纪念碑,行三鞠躬礼。
随后,他面向广场上如山如海的人群,发表了着名的《开国告天下臣民书》:
“……明朝失德,天命已终。朕,顺天应人,承兆民之望,抚有四海,肇基帝业,定鼎燕京,国号华夏!”
“自今日始,革除前朝弊政,施行宪章,依法治国!土地之利,当均享于民;工商之兴,当惠及于众;格物之学,当尊崇于世!”
“凡我华夏子民,无论士农工商,皆为帝国基石!当同心协力,扫除积弊,振兴工商,开启民智,使我华夏,重现汉唐之荣光,超越宋明之盛世,屹立于世界万国之巅!”
“朕,与诸君共勉之!”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震动了整个北京城,也通过快马和报纸,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新的帝国,诞生了!
年号,经陈远亲自选定,为“启明”!寓意开启民智,迎接光明!
因其起于布衣,定鼎天下,励精图治,一扫前朝颓靡之气,其经历与功业,堪比明太祖朱元璋,民间和史官皆私下誉其为“洪武再世”!但人们都知道,这位“洪武再世”所要开创的,是一个远比洪武年间更加辉煌、更加不同的新时代!
日月新天,洪武再世。陈远,终于站在了这个古老国度的最高点,拥有了实现他“拯救地球”KpI的完整舞台。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喜欢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