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京城的暑气渐渐消退,王府庭院里的桂树开始冒出细碎的花苞,空气里隐约飘着淡淡的甜香。苏软桃抱着刚满三个月的萧念桃,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 是她和母亲在江南旧馆门口的合影,照片里的旧馆木门斑驳,却透着温暖的烟火气。
“在想什么?” 萧璟渊走过来,手里端着一碗温好的红枣桂圆粥,递到软桃手边,“念桃刚睡着,你也喝点粥,补补身子。”
软桃接过粥碗,眼神还落在照片上,轻声说:“我在想杭州的旧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之前听阿婆说,新主人把灶台保养得很好,还常跟客人提起我娘的药膳。”
萧璟渊在她身边坐下,看着照片里的旧馆,笑着说:“想回去看看吗?刚好咱们之前说的杭州分店,也该筹备了。杭州是你的家乡,也是你娘药膳梦开始的地方,把分店开在那儿,既算回归初心,也算给你娘一个交代。”
软桃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惊喜:“真的要开杭州分店吗?我还以为要等再稳定些……”
“现在就很稳定,”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江南涝灾过后,漕运恢复了,供应链也升级了;洛阳、扬州分店都走上正轨,阿妹和周虎能独当一面;学堂有学员代授,不用你操心。现在开杭州分店,正是时候。”
第二天,萧璟渊就把周虎从扬州调回京城,商量杭州分店的筹备事宜。周虎刚走进王府,就看到软桃抱着念桃在庭院里,赶紧上前行礼:“姑娘,王爷,恭喜您喜得贵子!”
“快坐,” 软桃笑着说,“这次找你回来,是想让你去杭州筹备分店,你是江南人,熟悉那边的情况,我们都放心。”
周虎眼睛一亮:“真的吗?我早就想去杭州看看姑娘说的旧馆了!您放心,我一定把杭州分店办好!”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一起制定筹备计划:选址要靠近江南旧馆,方便客人找到 “根”;装修要还原旧馆风格,木门、灶台都按老样子做,还要在店里设 “江南药膳纪念馆”,展示母亲的旧食谱、软桃从江南到京城的成长照片,还有桃记的发展历程;食材供应则由江南本地食材商负责,萧璟渊会提前协调,确保新鲜。
周虎出发去杭州的前一天,软桃把母亲的旧食谱复刻本交给她:“这是我娘的食谱,你带去杭州,挂在纪念馆里,让客人知道,桃记的药膳,从几十年前就开始用心了。”
萧璟渊也给周虎递了份 “杭州人脉清单”:“上面有杭州知府、江南食材行吴老板的联系方式,遇到解决不了的事,随时联系他们,别硬扛。”
周虎接过食谱和清单,郑重地说:“姑娘,王爷,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信任,把杭州分店开得红红火火,让家乡人吃到最正宗的桃记药膳!”
周虎抵达杭州后,第一时间去了江南旧馆。旧馆的新主人听说他是桃记的人,热情地领着他参观:“这灶台就是苏姑娘母亲当年用的,我每天都擦,一点锈都没有;你看这窗户,还是老样式,下雨的时候,听着雨声煮药膳,特别有味道。”
周虎摸着旧灶台,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烟火气,他拿出手机(萧璟渊给的通讯工具),给软桃发了张灶台的照片,附言:“姑娘,旧馆保存得很好,您放心,杭州分店的灶台,我会按这个样式做。”
软桃收到照片时,正抱着念桃在看《江南药膳集》,看到熟悉的灶台,眼眶有点红,给周虎回了句:“辛苦你了,注意身体,有需要随时说。”
萧璟渊从身后轻轻抱住她,看着手机里的照片,轻声说:“等念桃再大些,咱们一起去杭州,看看旧馆,看看新分店,让念桃也知道,他母亲的根在那里,他母亲的初心也在那里。”
软桃靠在他怀里,看着怀里熟睡的念桃,心里满是期待 —— 杭州分店不仅是桃记的新征程,更是对母亲的告慰,对初心的坚守。她仿佛能想象到,分店开业那天,旧馆的灶台旁飘着药膳香,新分店的客人尝着熟悉的味道,笑着说 “这就是江南的味道,这就是桃记的味道”。
喜欢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