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首页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白门楼之恨大明之五好青年尊上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堡宗别闹大当家不好了变身席卷文娱北明不南渡无渊大地三国之最强霸主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文阅读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txt下载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7章 朝堂风云,舌战群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金陵的秋日,天高云淡,桂香满城。然而,帝国的政治中枢,却正酝酿着一场足以掀翻乾坤的风暴。

朱雄英奉旨协同三省六部制定“海外经略”计划书的消息,如同一滴滚油落入清水,瞬间在文官集团中炸开了锅。最初只是少数核心官员知晓的绝密构想,随着兵部的兵员测算、户部的财政预算、工部的船模图纸在小范围内流转,细节逐渐泄露,最终拼凑成一个骇人听闻的全貌——皇太孙意欲效仿前元,不,是比前元更甚,要将大明的亲王、军队、国帑,尽数投向那片虚无缥缈、被视为“化外之地”的茫茫大海!

一时间,从翰林院的清流词臣,到都察院的铁面御史,再到六部九卿的封疆大吏,无不视此为动摇国本的狂悖之举。儒家经典的教诲——“守先王之法”、“重农抑商”、“不治荒服”,如同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一个士大夫的心头。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战略上的冒险,更是对华夏千年道统的公然背叛。

暗流在涌动,串联在发生。以礼部尚书任淳、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为首的一批老臣,更是痛心疾首,联名上疏,言辞激烈,直斥此策为“少年好功,祸国殃民”。

山雨欲来风满楼。

终于,在这场风暴的最高潮,大明洪武十三年九月初一,奉天殿大朝会。

---

晨光熹微,巨大的奉天殿广场上,数百名官员身着朝服,按照品级,静立于丹陛两侧。汉白玉的栏杆在晨雾中泛着冷光,殿宇的琉璃瓦折射出威严的色彩。气氛庄严肃穆,却又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压抑。

“皇上驾到——!皇太孙驾到——!”

随着内侍尖细的唱喏,朱元璋身着龙袍,龙行虎步,登上御座。他身后,是身着绣金小龙袍,面容沉静的朱雄英。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太子朱标身后,而是受了朱元璋的特许,立于御座之侧,一个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位置。

群臣跪拜山呼,礼毕。朱元璋的目光如古井无波,淡淡扫过阶下众人,沉声道:“诸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

礼部尚书任淳手持象牙笏板,颤巍巍地走出队列,跪伏于地,声泪俱下:“启奏陛下!臣有本奏,事关江山社稷,祖宗基业,恳请陛下为天下苍生做主!”

他身后,“呼啦”一声,以詹徽为首的数十名官员齐齐出列,跪倒一片。

“臣等附议!恳请陛下明察!”

这阵仗,让殿内空气瞬间凝固。太子朱标眉头紧锁,徐达、李善长等人皆是神色一凛。他们知道,真正的对决,开始了。

朱元璋面无表情,只是抬了抬下巴:“任爱卿,讲。”

任淳叩首道:“臣闻,朝中正议‘海外分封’之事,欲将诸王远徙海外,发大军远征蛮荒。臣愚钝,窃以为此乃自毁长城,动摇国本之策!我中华乃天朝上国,以农为本,以土为安。《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土地,乃国家之肌体,百姓之父母,岂可轻弃?令我大明宗室、百姓远赴瘴疠之地,九死一生,此于情,是为不仁!”

“再者,国库方定,民力未苏。建造巨舰,糜费何止百万?远征大军,粮草耗费何止千万?与其将金山银海投入无底之汪洋,何如用之于内,修黄河之堤,济灾荒之民?此于政,是为不智!此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举,与前朝暴元何异?恐将重蹈覆辙,失尽民心!臣以项上人头担保,此策若行,不出十年,大明必将内乱蜂起!恳请陛下,悬崖勒马,罢黜此议!”

一番话,引经据典,声情并茂,将此策打上了“不仁不智”、“祸国殃民”的标签,瞬间引得群臣窃窃私语,一片认同之声。

御座之上的朱元璋,依旧看不出喜怒。他的目光,缓缓移向了身旁的朱雄英。

“雄英,他们说的,是你的主意。你怎么看?”

刹那间,全场数百道目光,或质疑,或担忧,或幸灾乐祸,如利剑般齐齐射向那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

朱雄英从容走出,立于丹陛中央,面对着阶下黑压压的群臣。他没有丝毫的怯场,反而对着任淳深深一躬。

“任尚书为国为民,忧心忡忡,拳拳之心,日月可鉴,雄英佩服。”

这一礼,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稍缓。任淳冷哼一声,没有接话。

朱雄英直起身,朗声道:“只是,任尚书与诸位大人,今日所言,皆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根基之上。诸位视‘开拓’为‘糜费’,视‘投资’为‘豪赌’,视‘远略’为‘好功’。此乃坐井观天,刻舟求剑之见!”

“竖子狂言!”詹徽按捺不住,厉声喝道,“我等引述圣贤之言,皆为治国之本,何来坐井观天之说?”

朱雄英目光转向詹徽,锋芒毕露:“好一个治国之本!那雄英便请教詹大人,我大明如今,土地可能无限滋生?人口可能永远恒定?”

詹徽一愣:“此乃何意?”

“我朝初立,分田到户,天下稍安。然百年之后呢?二百年之后呢?”朱雄英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一家一户,父传子,子传孙,人丁滋长,而田亩不增。终有一日,百姓将无地可耕,无粮可食!届时,流民四起,豪强兼并,国之根基,非由外力,而自内部朽坏!此非雄英危言耸听,乃是历朝历代,兴衰更替之血泪铁律!请问诸公,这‘守土’之策,守得住百年,守得住千年吗?”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过全场:“所谓守土,不过是抱着一个日益缩水的粮仓,眼睁睁看着饿殍遍地,最终引火自焚!而雄英之策,正是要为我大明子民,在这有限的土地之外,去寻一片无限的生存空间!将潜在的流寇,化为开疆的先锋!此非‘不仁’,乃是为万民谋万世生计的大仁大义!”

这番话,如黄钟大吕,震得许多人心中一颤。他们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守土”的终极困境。

任淳强辩道:“纵使如此,国库之虚,亦是事实!你所言之海外,虚无缥缈,焉知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一句空言,而耗尽国力,岂非愚蠢?”

“哈哈哈,”朱雄英仰天一笑,笑声中充满了自信,“任尚书,你可知一船胡椒,自南洋贩运至欧罗巴,其利几何?百倍!可知倭国之银矿,吕宋之金矿,其储量何其巨大?诸位只知我大明岁入千万,可知这海上贸易,其利百倍于农耕!”

他伸手指向殿外广阔的天空:“诸位脚下这片土地,是我大明的粮仓。但殿外那片汪洋,将是我大明的钱庄!以钱庄之利,来哺育粮仓,来加固边防,来赈济灾民,何来国库空虚之说?此非‘不智’,乃是用天下之利,以富我大明的大智慧!我等今日之投入,非是花费,而是播种!播下的是龙种,来日收获的,将是整个天下!”

“一派胡言!”一名御史出列反驳,“商贾之道,奇技淫巧,乃末业!国之根本,唯在农桑!若举国逐利,则人心浮躁,废弃农耕,国将不国!”

朱雄英转身面对他,眼中带着一丝怜悯:“大人之言,大错特错!农,为国之基,固本培元,此言不虚。然商,乃国之血,疏通有无,输送养分!无农则不稳,无商则不富!偏废其一,则国如瘫痪之人,纵有万顷良田,亦不过是守着金山的饿洰!我大明要做的,不是抑商,而是‘官商’!将这足以富国强兵的巨大利润,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而非流于私人!用商业之血,来强健农业之体,此乃固本强国之阳关大道!”

他一连三段驳斥,分别从“民生之远虑”、“财政之远谋”、“农商之辩证”三个层面,将保守派的“不仁”、“不智”、“坏本”三大罪状,一一击得粉碎。原本群情激愤的朝臣,此刻竟有不少人陷入了沉思。

詹徽见状,心知在经济民生上已然落了下风,立刻转换方向,从军事与法理上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

“好一个伶牙俐齿的皇太孙!”詹徽冷笑,“纵使你说的天花乱坠,亦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我中华乃文明之中心,礼仪之邦。自古皆是‘修文德以来远人’,何曾有过自降身份,远赴蛮夷,以争蛮夷之利?此乃霸道,非王道也!置我天朝颜面于何地?再者,海洋风浪莫测,敌情不明,贸然出兵,陷我大明将士于死地,此非用兵之道!徐达大将军在此,敢问大将军,您以为此等悬于海外的孤军,可是善策?”

他竟直接将矛头引向了徐达。

徐达出列,神情凝重,却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对着徐达微微颔首,而后转向詹徽,气势再度攀升:“詹大人,你又错了!何为王道?何为霸道?”

“坐守中原,固步自封,看着四邻崛起,最终兵临城下,被动挨打,这便是你所谓的‘王道’吗?不!这是亡国之道!”朱雄英的声音振聋发聩,“我请问诸位,北元虽退,其患已绝乎?倭寇扰边,其患已平乎?真正的王道,不是闭门独善其身,而是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将战火烧在敌人的土地上,而非我大明百姓的家园里!”

“至于海外孤军之说,更是无稽之谈!”他走到殿中,仿佛脚下就是一幅巨大的舆图。“我军将先取台湾,此地距福建不过一日航程,可作前进之基。再下吕宋,以为南洋之枢纽。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建立起一条由无数岛屿串联而成的海上长城!每一处藩屏,皆是我大明的堡垒,亦是商船的驿站。大军有依托,粮草有中继,何来孤军之说?”

“我大明之龙旗,将不仅飘扬于长城之上,更将飘扬于万里海疆!我皇爷爷的恩威,将不仅覆盖九州方圆,更将播撒至日出日落的每一寸土地!《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东海之滨,南海之涯,难道就不是我大明的‘率土之滨’吗?将陛下之教化,传遍四海,令万国来朝,沐浴天恩,这才是真正的王道!这才是足以超越汉唐,光耀千秋的不世之功!”

一番话,气势磅礴,慷慨激昂。他将一场充满铜臭味的“商业冒险”,升华为一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积极防御”,一次播撒皇恩教化的“王道之举”,一次开创万世基业的“不世之功”。

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

任淳、詹徽等人,面色惨白,张口结舌,却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他们所有的论点,无论是基于道义、财政、军事还是法理,都被朱雄英以一种更宏大、更长远、更具说服力的视角,彻底地、系统地瓦解了。

他们引以为傲的经史子集,在朱雄英超越时代的战略格局面前,显得如此僵化而脆弱。

这已经不是一场辩论,而是一场降维打击。

御座之上,始终沉默的朱元璋,那双深邃的眼中,此刻正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他看着自己这个年少的孙儿,独自一人,面对着满朝文武的诘难,舌战群儒,竟是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取得了完胜。

他看到的,不再是一个需要庇护的孩童,而是一个真正拥有帝王之才、雄主之姿的继承者。

他缓缓站起身,沉重的龙袍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每一下,都敲击在所有人的心上。

“都说完了?”

他威严的目光扫过全场,无人敢与之对视。

“好,好一个‘率土之滨’!好一个‘王道之举’!”

朱元璋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在殿内轰然炸响。

“咱朱元璋这辈子,从一个放牛娃,做到这九五之尊,靠的不是守着那几亩薄田,靠的不是圣贤书里的空话!靠的是一个‘争’字!与天争命,与地争粮,与元虏争天下!”

“如今,咱的孙儿,要为咱大明,去和那茫茫大海争一个万世基业!你们这群读了一辈子书的饱学之士,却只知道抱着祖宗的牌位哭哭啼啼,畏首畏尾!”

他猛地一指阶下噤若寒蝉的任淳、詹徽等人,怒喝道:“尔等所谓之忠,不过是固步自封的愚忠!尔等所谓之智,不过是明哲保身的乡愿!与咱大孙的远见卓识相比,尔等,皆是碌碌无为之辈!”

“传咱旨意!”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海外经略’,乃我大明定国之策!擢升皇太孙朱雄英为‘海外经略使’,总揽其权!设‘大明皇家海洋商社’,由太孙全权节制!户部、兵部、工部,全力协同,不得有误!但有阳奉阴违、怠慢阻挠者,以叛国论处,杀无赦!”

“此议,再无复议!钦此!”

言罢,他猛一拂袖,转身离去,只留下一个伟岸如山的背影。

“陛下圣明!皇太孙殿下千岁!”以徐达、李善长为首的支持者,率先跪拜,山呼之声,响彻大殿。

其余的官员,无论心中作何感想,此刻也只能纷纷跪倒,叩首领旨。

丹陛之下,朱雄英静静地站着,阳光透过殿门,在他身上洒下一片金色的光辉。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思想的障碍已被扫清。

一艘名为“大明”的巨轮,将在他的引领下,缓缓调转船头,告别沿袭了千年的内陆河道,向着那片充满未知与财富的星辰大海,正式启航。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校花之修真高手龙婿大丈夫2超级科技领航者末世:打造一座超神秘密基地逍遥江山暗隐锦绣弃妻,无双王妃狂妃在上,帝尊嗜宠,六界全跪了嫡长女她又美又飒艾泽拉斯阴影轨迹老公又苏炸全世界了孤剑诀网游之诸神世纪七零,作精知青再嫁糙汉前夫妙手药王全球神只时代一代球神张铁汉在奥特世界当法王戒伴而生我是仙凡
经典收藏回到明末当小代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崛起的家族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大国重坦晚明海枭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统计大明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马谡别传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从嬴政开始盘点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唐御史:女帝饶命红楼:争锋汉末氪命南风知我意民国烽火我家厕所通万界
最近更新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我在北宋教数学史上第一祸害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穿越商朝,为了人族而战大明锦官梦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txt下载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