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北明不南渡我的第三帝国他比我懂宝可梦极品混混在都市三国之无赖兵王我的谍战岁月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尊上长嫡大汉龙骑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60章 莫道阉人多奸佞,也有丹心照汗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帝纪?德佑卷》载:“帝桓囚南宫,吏部尚书令玄夜卫守宫,禁内外通传。旧宦(原司礼监秉笔太监)感永熙帝旧恩,恨吏部尚书奸佞,夜冒死翻墙入南宫,递密信,告吏部尚书与诏狱署提督谋陷太保、截留边军粮饷事。” 时老太监因昔年阻吏部尚书南迁之议,被吏部尚书贬为洒扫太监,却暗蓄忠胆,借洒扫之便探得吏部尚书党羽密谋;南宫守卫皆吏部尚书心腹,老太监需避哨探、越宫墙,九死一生方得见帝。此密非仅泄奸情,更启帝 “清奸护忠” 之谋,为后续太保安、吏部尚书党败埋下伏笔。今唯述此夜老太监递密始末,不涉旁支,以细节显宦者之忠、奸佞之毒、帝心之醒,补历史闭环之缺。

夜漏沉沉覆南宫,旧宦翻墙履刃行。

密信藏胸承旧恩,敢将生死换清明。

旧宦忠肝闯禁宫,密信藏胸履险行。

莫道阉人多奸佞,也有丹心照汗青。

南宫的夜,静得只剩风卷枯草的 “沙沙” 声。帝桓坐在正殿的案前,孤灯的光映着案上的《大吴祖制录》,书页上 “宦官不得干政” 的朱批,被他指尖摩挲得发亮。殿外传来玄夜卫侍卫的脚步声,沉重而规律 —— 那是吏部尚书派来的人,名义上 “护帝安全”,实则软禁,白日里连送水的太监都要被搜身三次,夜里更是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帝桓放下书卷,望向窗外的宫墙,墙高丈余,墙头插着削尖的木刺,月光洒在上面,泛着冷光 —— 自他自囚南宫,已有七日,除了监国那日假传圣旨来访,再无半人敢私下见他,连玄夜卫北司指挥使派来的密探,都折在了宫墙外的哨探手里。

他起身走到窗边,指尖按在冰凉的窗棂上,想起三日前玄夜卫指挥使送来的密报(那是玄夜卫指挥使借 “送冬衣” 之名,藏在衣料夹层里的),说 “吏部尚书已买通诏狱署提督,拟伪造太保‘通瓦剌’的供词,待三日后献于‘监国’,欲借监国之手除太保”。太保此刻仍在西郊医帐养伤,左臂箭创未愈,若真被构陷,恐难自辩。帝桓的胸口发紧,却无计可施 —— 南宫内外皆吏部尚书党羽,他连一句密令都传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奸佞谋划。

忽然,殿外传来一声极轻的 “扑通” 声,像是有重物落地,随即被风掩盖。帝桓心中一紧,握紧了案上的匕首(那是太保赠他的 “护国安民” 匕首),走到门边,侧耳细听。门外传来侍卫的呵斥:“谁在那边?!” 紧接着是短暂的沉默,然后是侍卫的脚步声远去 —— 想来是哨探以为听错了,并未深究。帝桓却不敢放松,他知道,吏部尚书的人警惕性极高,寻常动静绝不会轻易放过,方才的声响,要么是意外,要么是有人故意引开侍卫。

他贴着门板站了片刻,忽闻殿后传来 “窸窣” 的响动,像是有人在扒拉墙角的枯草。帝桓屏住呼吸,绕到殿后窗下,轻轻推开一条缝隙 —— 月光下,一道佝偻的身影正扶着墙根起身,身上的灰色洒扫太监服沾满了尘土,左臂的衣袖渗着暗红的血,显然是翻墙时被木刺划伤的。那身影动作迟缓,却极轻,每走一步都要停顿片刻,像是在确认周围是否安全 —— 帝桓认得他,是昔年侍奉永熙帝的老太监,因三年前阻吏部尚书 “裁撤边卫” 之议,被吏部尚书贬为洒扫太监,如今竟会出现在南宫。

老太监走到殿后窗下,抬头望向窗缝,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却仍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道:“陛下…… 是老奴…… 求陛下开窗,有急事禀报。” 帝桓心中疑窦丛生 —— 吏部尚书党羽遍布,这老太监会不会是吏部尚书派来的诱饵,故意递假信诱他暴露?他没有立刻开窗,反而问道:“你既为洒扫太监,为何深夜在此?吏部尚书派你来做什么?”

老太监闻言,身子晃了晃,像是受了刺激,声音带着哽咽:“陛下…… 老奴若为吏部尚书党羽,何必翻墙受此苦?老奴左臂的伤,是方才越墙时被木刺划的;老奴怀里的东西,是用命换来的…… 陛下若不信,可看老奴腰间 —— 永熙帝昔年赐老奴的素银带钩,吏部尚书党羽恨老奴,早想夺了去,老奴藏了三年,今日带来,只求陛下信老奴一次!”

帝桓顺着他的话望向其腰间,月光下,果然有一枚素银带钩,样式是永熙帝朝的旧物 —— 那是永熙帝临终前,赐给 “忠谨宦官” 的信物,他当年还在永熙帝灵前见过。疑窦稍减,却仍有顾虑:“你既忠,为何直到今日才来?这七日里,你为何不寻机会?”

“陛下!” 老太监急得声音发颤,却仍不敢提高音量,“吏部尚书党羽看得紧!白日里洒扫,有两个侍卫跟着老奴,连拾片落叶都要被盯着;夜里宿在洒扫房,门外有吏部尚书的心腹太监守着,老奴是今日趁换班的空隙,偷拿了洒扫房的撬棍,才撬开窗逃出来的!” 他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卷揉得皱巴巴的麻纸,隔着窗缝递过来,“陛下您看,这是老奴昨日在吏部尚书的书房外听来的 —— 吏部尚书与诏狱署提督密谈,说三日后要‘献太保通敌供词’,还说要截留宣府卫的援军粮饷,让太保在医帐里‘无粮无援’,活活饿死!”

帝桓接过麻纸,指尖触到纸页上的湿痕 —— 是老太监的汗,还是血?他展开,借着月光细看,上面是老太监用炭笔写的密语,字迹歪扭却清晰:“吏部尚书党拟于初三日,令诏狱署提督诬太保;宣府粮饷,吏部尚书令户部侍郎截于通州;西郊医帐外,有吏部尚书派玄夜卫伪装成百姓监视。” 每一行字,都像一把刀,扎在帝桓心上 —— 吏部尚书竟狠毒至此,不仅要构陷太保,还要断他的生路!

他抬头看向窗外的老太监,见其身子摇摇欲坠,左臂的血已渗透衣袖,滴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暗红。“你…… 你伤得重不重?” 帝桓的声音不自觉地软了,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 若真是诱饵,不必做到这般九死一生的地步。

老太监摇摇头,用没受伤的右手按住左臂的伤口,声音微弱却坚定:“老奴无碍…… 只求陛下快想办法!太保是大吴的柱石,若他没了,吏部尚书党便真的无法无天了!老奴还听吏部尚书说,他已写信给瓦剌太师也先,说‘若除太保,愿献大同卫’—— 大同卫是阵亡的都督同知战死的地方,绝不能再丢啊!”

帝桓握着密信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大同卫、阵亡的都督同知、太保…… 这些名字像重锤,砸在他的心上。他想起阵亡的都督同知战死前递来的最后奏疏,说 “大同卫在,北境在”;想起太保在安定门中箭时,仍喊着 “护好大同、宣府”。吏部尚书为了夺权,竟要献大同卫于瓦剌,何其丧心病狂!“你可知,太保那边,有没有察觉异样?” 帝桓急切地问,他怕太保毫无防备,真落入吏部尚书党的陷阱。

老太监扶着案沿,胸口剧烈起伏,每喘一口气都牵扯着左臂的伤口,疼得他额角渗出冷汗,声音也断断续续,却仍字字清晰:“老奴…… 老奴前日夜里,趁吏部尚书的亲信在洒扫房外密谋,偷偷趴在窗下听了半宿。他们说,太保医帐外,玄夜卫北司指挥使派了玄夜卫暗卫,都穿着百姓的衣服,守在三里外的林子里,吏部尚书派去的人不敢靠太近,怕被识破……” 他顿了顿,左手无意识地攥紧衣角,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显然是想起粮饷的事,心又提了起来,“可粮饷…… 户部侍郎那厮,上月底就把通州仓的五万石边军粮,偷偷运到了吏部尚书在城外的私仓,还伪造了‘粮饷霉变’的文书报给户部。宣府卫的援军要是取不到粮,别说按时到京师,怕是半路上就得断炊……”

他说着,右手颤巍巍地伸向衣襟内侧,指尖在粗布底下摸索片刻,掏出一片巴掌大的麻纸 —— 那是从粮饷调度文书上撕下来的碎片,边缘还留着撕扯的毛边,“老奴趁他们不注意,偷偷撕了这片下来,您看……” 帝桓凑过去,借着孤灯的光看清,碎片上有户部侍郎惯写的歪楷签名,右下角还印着半枚通州仓的朱红印鉴,虽只余 “通州” 二字的轮廓,墨痕却还带着点潮湿,显然是近日刚盖上去的,“这碎片虽不全,却能证明户部侍郎截留粮饷是真的,日后拿给刑部,便是铁证。”

帝桓的心像被重锤砸了一下,再顾不得多想,转身快步走到窗边,指尖在窗棂上顿了顿,侧耳听了听殿外的动静 —— 玄夜卫侍卫的脚步声刚从窗下走远,此刻正是空隙。他猛地推开半扇窗,伸手去拉老太监:“快进来!外面风大,你的伤不能吹!” 入手只觉老太监轻飘飘的,胳膊细得像枯柴,才知他早已失血过多,连站稳的力气都快耗尽。刚把人拉进殿,老太监的腿便一软,整个人往地上滑去,帝桓眼疾手快扶住他,手背无意间蹭到老太监的左腿裤腿,只觉一片湿冷 —— 低头看去,裤腿从膝盖到脚踝都浸着暗红的血,连布鞋的鞋底都渗着血渍,踩在青砖上留下浅淡的血印,想来是翻墙时从墙头摔下来,磕伤了膝盖。

“快,坐下来歇会儿!” 帝桓半扶半搀着老太监,将他扶到案前的木凳上。老太监刚坐下,便闷哼一声,额角的冷汗顺着皱纹滑落,滴在衣襟上,显然是牵动了伤口。帝桓让他解开衣襟,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片文书碎片,指尖触到碎片边缘的毛边,又摸了摸上面未干的墨痕,心中愈发笃定:户部侍郎与吏部尚书勾结截留粮饷,绝非虚言。

老太监坐在凳上,大口喘着气,却仍不忘叮嘱,伸手按住帝桓的手腕,眼神急切又郑重,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贴在帝桓耳边:“陛下,这密信和碎片您可得藏好!吏部尚书党的人每日辰时都会来搜宫,虽不敢搜陛下的身,却会翻查案几、床榻,连书架上的书都会一本本抽出来看…… 老奴前日听宫门口的侍卫闲聊,说陛下怀里常揣着永熙帝的手谕,那手谕是先帝遗物,吏部尚书党再大胆,也不敢动先帝的东西,或许…… 或许可藏在手谕夹层里?”

帝桓指尖一震,下意识地摸向怀中 —— 永熙帝的手谕和血书正贴在胸口,手谕是绢布做的,夹层比麻纸厚,确实能容下这几页纸。他立刻将密信和碎片叠得方方正正,小心翼翼地塞进手谕夹层,又摸出衣襟内侧的瓷瓶 —— 那是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送来的金疮药,小巧的白瓷瓶还带着体温,他拧开瓶塞,递到老太监面前:“你先敷药,你的伤再拖下去,怕是要感染。”

老太监的手刚抬到半空便顿住,又无力垂下,不是不想接,是连抬手的力气都快没了。他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嘴唇动了动,声音虽弱却坚定:“陛下,老奴不能久留。吏部尚书党的人每个时辰都会点卯,老奴是趁换班的空隙逃出来的,再过一个时辰,他们发现老奴失踪,定会搜南宫。老奴这就走,若是被抓住,便说是老奴记挂先帝旧恩,私闯南宫想看看陛下,与陛下无关,绝不会把递密信的事说出来。”

他说着,双手撑着案沿,身子晃了晃,膝盖刚离开凳面,便像被抽了筋骨般跌回去,左手重重按在左腿伤口上,指缝间立刻渗出血,染红了裤腿。帝桓连忙按住他,语气不容置疑:“不行!你此刻出去,必被宫门口的哨探抓住。吏部尚书心狠手辣,定会用刑逼你供词,你若扛不住,不仅自己活不成,太保的医帐位置、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的暗卫部署,都会被吏部尚书党知道 —— 到时候,咱们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后,忽然有了主意:“殿后有间杂物间,堆着前朝的旧桌椅和旧书,常年没人清理,积着厚厚的灰,吏部尚书党的人搜宫时,顶多在门口看一眼,不会进去细查。你且待在那里,等明日辰时洒扫,我再想办法让你混出去。”

老太监眼中泛起泪光,却仍犹豫,眼神飘向殿后杂物间的方向,声音带着点颤抖:“陛下,那些清理的太监都是吏部尚书的心腹,每日辰时都会来擦案几、扫地面,若他们进杂物间找东西,见了老奴……”

“我自有办法。” 帝桓打断他,语气坚定,“昨日我故意训斥了宫门口的侍卫长,说‘南宫正殿的灰尘太厚,清理的太监不尽心’,他们定记在心里。明日辰时,我会故意打翻案上的茶杯,茶水洒在地上,清理的太监定会先过来擦地,注意力全在我这边。你趁机顺着墙根走,从殿侧的小门出去,装作洒扫的样子 —— 你穿着灰布太监服,只要不说话,他们不会注意到你。”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出了南宫,你立刻往西郊走,医帐外的林子里,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的暗卫会认‘永熙帝素银带钩’—— 你把带钩露出来,他们便知你是自己人。见到玄夜卫北司指挥使,你告诉他两句话:‘粮饷在吏部尚书城外私仓,户部侍郎是内应’,让他速派人去截粮,晚了就来不及了。”

老太监听完,泪水终于忍不住顺着眼角的皱纹滑落,滴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望着帝桓,眼神里满是动容,声音带着哽咽:“陛下…… 老奴没想到,您身陷南宫,被吏部尚书党软禁,却仍记挂着太保,记挂着边军粮饷,记挂着天下百姓。老奴当年侍奉永熙帝时,先帝常说‘桓儿虽年轻,却有仁心,将来定能护好大吴’,老奴先前还怕…… 怕陛下被吏部尚书党的谗言蒙蔽,忘了先帝的嘱托,今日一见,才知先帝没看错人。老奴便是今日死在这里,也无憾了。”

帝桓看着他鬓角的白发、满身的伤痕,又想起自己这些年的犹豫与昏聩,心中一阵愧疚,喉咙发紧:“是朕无能。若朕当初能早看清吏部尚书、诏狱署提督的真面目,你便不会被贬为洒扫太监,太保也不会在安定门中箭重伤,京师百姓更不会遭瓦剌兵的劫掠。若他日能清剿吏部尚书党,朕定要为你复职,还要向礼部请旨,为你立碑,让天下人都知道你的忠勇。”

老太监却缓缓摇头,嘴角牵起一丝浅淡的笑,那笑容里没有半分委屈,只有释然。他扶着案沿,慢慢直起身,声音虽弱却清晰:“陛下,老奴入宫四十载,从永熙帝还是太子时便跟着,见惯了朝堂上的权势更迭,复职、立碑不过是过眼云烟。老奴只求陛下日后亲贤臣、远小人,守住永熙帝留下的江山,护住天下的百姓,别让大吴的社稷毁在奸佞手里…… 这就够了。”

他说着,便要往殿后走,帝桓连忙上前扶住他,慢慢往杂物间挪。杂物间的门虚掩着,推开时扬起一阵灰尘,呛得老太监咳嗽了两声。里面堆着好几张前朝的旧木桌,桌面开裂,椅背上结满了蛛网,角落里还堆着几箱旧书,正好能挡住人。老太监弯腰钻进桌椅的缝隙里,尽量把身子缩成一团,灰落在他的头发和衣服上,他也不在意,只睁着眼睛望着帝桓,像在确认陛下是否安好。

帝桓看着他单薄的身影缩在角落里,忽然想起自己身上还穿着棉袍 —— 那是自囚南宫后常穿的素色棉袍,边角有些磨损,却干净暖和。他抬手解下棉袍,轻轻抖了抖上面的灰,递到老太监面前:“夜里冷,杂物间又漏风,你披着这个,别冻着。”

老太监双手接过棉袍,紧紧裹在身上,连脖颈都遮住,棉袍的暖意透过粗布传过来,让他冻得发僵的身子渐渐暖和起来。他望着帝桓,眼中的泪又落了下来,这次却带着点暖意,声音也柔和了些:“谢陛下…… 老奴被贬这三年,冬天里连炭火都舍不得烧,许久没穿这么暖的衣服了。”

帝桓点点头,又叮嘱道:“你在这里安心待着,我会让亲信太监送些干粮和水过来。明日辰时,我会按计划行事,你千万别出声。” 老太监用力点头,看着帝桓转身离开,才慢慢闭上眼睛,靠在旧木桌上,紧绷了一夜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不多时便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棉袍裹得紧紧的,像抱着一团温暖的希望。

帝桓回到正殿,坐在案前,望着殿后的方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老太监方才的话,想起永熙帝的嘱托,想起太保在医帐中的坚守,心中的决心愈发坚定 —— 绝不能让吏部尚书的阴谋得逞,绝不能让大吴的江山毁在奸佞手中。他拿起笔,在一张白宣纸上写下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速截通州私仓粮,护太保,除户部侍郎” 几个字,准备明日让老奴带给玄夜卫北司指挥使。不知过了多久,殿外传来鸡叫,天快亮了。帝桓走到杂物间,见老太监已睡着,棉袍裹得紧紧的,脸上却带着一丝安心的笑意。他轻轻叫醒老太监:“该准备了,辰时快到了。” 老太监立刻清醒,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洒扫服,又将棉袍叠好,递给帝桓:“陛下,棉袍还给您,老奴穿着它,反而显眼。”

帝桓接过棉袍,又将写好的字条递给老太监:“这个你拿着,务必交给玄夜卫北司指挥使。记住,出殿后若遇到侍卫盘问,就说你是来清理杂物的,我已跟侍卫长打过招呼(昨日他故意训斥侍卫长‘杂物间脏乱,需好好清理’,为今日做铺垫)。” 老太监接过字条,藏在发髻里,用力点头:“陛下放心,老奴定不辱命。”

辰时一到,殿外传来清理太监的脚步声。帝桓按照计划,故意将案上的茶杯打翻,茶水洒了一地。“怎么搞的!” 他故作恼怒,喊来清理太监,“还不快过来收拾!” 清理太监慌忙进来,蹲在地上擦茶水,注意力全在地上。老太监趁机从杂物间出来,低着头,装作洒扫的样子,慢慢挪出殿门。

殿门外的侍卫见他是洒扫太监,又想起昨日帝桓训斥侍卫长的话,便没有盘问,任由他离开。帝桓站在殿内,望着老太监的身影消失在宫墙拐角,心中既担忧又期盼 —— 担忧他路上遇到危险,期盼他能顺利找到玄夜卫北司指挥使。他走到案前,摸了摸怀中的手谕夹层,密信和碎片还在,那是扳倒吏部尚书、保护太保的关键。

不多时,殿外传来侍卫的喧哗声,想来是吏部尚书的人发现老太监失踪,开始搜宫。帝桓坐在案前,故作镇定地翻阅《大吴祖制录》,心中却在默念:老奴,一定要平安;玄夜卫北司指挥使,一定要及时;太保,一定要安好。

片尾

宫墙外,老太监一路避开哨探,左臂和左腿的伤越来越疼,却仍咬牙坚持。他知道,自己肩上扛的,不仅是陛下的嘱托,更是大吴的希望。夕阳西下时,他终于看到了西郊医帐的影子,玄夜卫北司指挥使派来的暗卫正守在帐外。“我要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大人…… 有陛下的密信……” 老太监说完这句话,便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卷尾语

大吴旧宦南宫递密之夜,宦者以残躯赴险,帝以仁心护忠,终破吏部尚书党之禁,传清奸之讯。老太监非显贵,却承先帝旧恩,怀社稷之念,冒死递密,显 “匹夫虽微,可担大义” 之理;帝虽囚南宫,却未失帝王之明,辨忠奸、定巧计,护宦者、传密令,见 “困厄之中,仍存仁智” 之质。此密非仅泄吏部尚书党谋陷太保、截留粮饷事,更促玄夜卫北司指挥使 “截粮护太保” 之策,为后续吏部尚书党败、太保安、京师定埋下关键伏笔。然吏部尚书党未除,瓦剌仍窥,老太监虽抵西郊,却因失血过重昏迷,能否苏醒、玄夜卫北司指挥使能否及时截粮,尚需后续印证。然此夜之忠与智,已为大吴中兴添一重要注脚 —— 忠不分贵贱,智不畏困厄,方是社稷存续之根本。

《玄桢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玄桢记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极品装备制造师代号修罗最新章节都市终极医神万道剑帝超级机器人分身天命高武,我开局抽到猩红血体都市无上仙医神级龙卫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神级护卫帝道至尊锦绣弃妻,无双王妃战天大帝龙婿大丈夫韩娱之平凡之路下八门万古神皇暗隐从镖局开始修真重生七零:军妻也撩人
经典收藏晚明海枭大国重坦民国烽火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天才神医宠妃我在曹营当仓官极品帝师红楼:争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大明风采三国之吕布天下大明权谋录游戏王GX英雄记新明史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边军凶猛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一个日不落帝国第一废材傲妃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
最近更新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大唐躺平王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穿越之原始之路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铜镜约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三藏还俗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大乾风云起苍穹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